產學研下平面設計教學例析
時間:2022-02-24 11:44:03
導語:產學研下平面設計教學例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產學研視角下分析平面設計教學的相關問題,首先應該回顧產學研背景形成的過程,其次才能在總結這一研究視角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探討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相關問題。在“產學研”的體系中,“產”是一種需求的表達;“學”是教學改革的體現;“研”是創新的實踐。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探討了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三個重點。
[關鍵詞]產學研;平面設計;教學例析
平面設計是一個基礎性的課程,它在培養學生創作能力中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作為一門教學實踐,平面設計這一課程只有融入到產學研的背景之中,才能彰顯它自身的創新價值,才能使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日趨復雜化的教育教學背景保持一致。例析產學研背景下的平面設計及其教學問題,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眼:
一、產學研背景的形成
探討產學研視角下的平面設計教學是一項基于時代教育教學背景,研究平面設計教學改革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只有首先明確了產學研背景的構成,總結出它與傳統教育教學背景的差異,才能立足這一研究視角,繼續探討平面設計教學的相關問題。平面設計教學的產學研背景是由兩方面的要素構成的:一是理論背景;二是實踐背景。下邊分別敘述之:(一)產學研的理論背景。產學研理論背景的形成是研究者基于人才培養實踐改革的理性思考。“從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視角出發,研究如何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一套適合產學研用平臺發展的理論體系,進而為產學研合作創新理論的發展提供一定的補充,推動政府、學術界、企業聯合開展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論研究,為人才培養的機制創新提供參考。”[1](P188)分析引文可知,產學研的理論背景是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它在彌補傳統人才培養弊端的基礎上,實現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產學研理論背景的形成體現為眾多研究者結合不同教學實踐對其相關問題的探討。在知網上,以“產學研”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獲取無數的研究文獻。其中涉及到產學研一體化問題、產學研與教育教學結合的問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諸多問題。仔細閱讀這些研究性文獻可知,產學研是在協同理論與現代人才培養實踐的結合后產生的,產學研是協同創新理論參與人才培養實踐的必然結果。(二)產學研的實踐背景。產學研理論背景的形成有利于產學研教育教學實踐的展開。或者說,產學研結合視角下平面設計教學的開展要依賴于產學研理論背景的形成并且通過自己的實踐又促進了產學研理論背景的完善。平面設計教學的產學研背景是由兩方面構成:一是產學研理論指導下的平面教學實踐;二是產學研理論指導下的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實踐。對于前者而言,它似乎不用我們過多地說明。僅從梁偉所撰寫的《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與思考———以平面設計專業為例》文中以寧波大紅鷹學院平面設計教學為個案的研究結論“開放式項目課程教學、工作室教學,以及適當開發家長資源、‘專業+公司’產學融通等有效途徑的實踐,認為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模式可以促進教學改革,促進教學相長,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2](P70~72)這樣的表述中可以窺見。仔細分析引文,我們就能明確,產學研視角下平面教學改革是在傳統項目教學改革實踐基礎上,適當開發其他課程資源,通過“專業+公司”的融通實踐,創新了傳統人才的培養方式。正是對許許多多類似的經驗總結,才有了本次探討產學研視角的基礎。平面設計是一項創新性實踐,它需要學生綜合運用自己在其他各學科中所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參考自己的設計經驗,借鑒他人的先進設計思考才能完成的。故而在其實踐背景的探討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目光僅僅局限于平面設計的產學研實踐,還要拓寬自己的視角,把其他學科的產學研改革實踐納入到自己的研究視角之中,從而在借鑒與創新中完成對平面設計教學的改革。從另一個方面講,既然平面設計與其他學科都具有共同的教育教學本質,那么各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借鑒就成了研究中必然存在的一件事情。為此,我們也理應把研究的視角放寬一些,以使之更適合于對平面設計教學問題的探討。
二、產學研探討視角的著眼點
產學研視角是我們本次探討平面設計教學問題的背景,為此我們必須要對這一背景的特點有一明確的了解。如果上述探討是為了證明產學研背景形成是我們本次探討平面設計教學問題的客觀環境的話,那么現在的說明則意在強調如何把握這一環境去促進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發展。下邊我們就對“產學研”的每一個構成及教學啟示進行逐一的分析:(一)“產”就是需求。“產學研”是一個統一體,但在這個統一體里,產、學、研分別代表不同的內涵,或者說產、學、研對平面教學有著不同的指導價值。“產學研”中的“產”本質是“需求”。“產”就是“生產”。生產就需要人才,因此這里的“產”提示著我們應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從另一個方面看,產學研是對以前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實踐的繼續與發展。只有明確了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我們才能確定如何進行平面設計教學,如何改革平面設計教學的傳統實踐。因此,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我們要著重分析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此有研究者提出“‘互聯網+’時代下,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要建立‘專業+工作室+項目’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培養出平面設計專業的新型高端人才。”[3](P91~92)從其結論中可知,“專業+工作室+項目”這一模式早已出現在上一篇引用的文獻里,而這樣的人才需求,既是企業發展所面對的時代背景,也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特點。(二)“學”就是改革。在“產學研”中,“學”的內涵應該主要指向“教學”。但這里的教學則是整合教育教學復雜化背景的實踐,為此我們把其與“改革”等同。即,平面設計教學的改革。如何改革平面設計教學實踐呢?不同的專業,不同的教師,他們都采取各自不同的辦法。但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改革方法,設計什么樣的改革步驟,它都必須依賴于對傳統教學實踐的繼承,體現出對傳統教學的完善。換言之,“產學研”中的“學”就是平面設計教學適合人才需求的一種教學性改變。(三)“研”就是創新。“產學研”中的“研”并非單純地指向某一個特定領域里的科研。從字面看,“產學研”是“產”“學”“研”三個要素的統一體,三者的統一體現著一種“互惠性的思想”。“互惠”就是三個要素彼此間的相互影響。在彼此間的相互影響下,既推動了人才培養、經濟發展的目的,又實現了產、學、研間的協同發展。因而這是一種創新。只有創新了產的模式,創新了學的方法,創新了研的機制,產學研三者才能實現彼此間的互惠。因而,這里的“研”就是全面的科研實踐。
三、平面設計教學例析
在明確了產學研背景的形成與其構成的特點之后,我們在此以個案例析的方式,探討平面設計教學的核心問題。(一)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教學。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平面設計教學,既是平面設計教學復雜化背景的必然要求,又是平面設計教學繼往開來,實現改革的前提。在以往的研究文獻里可以看到很多有關就業需求的文獻,但在這些文獻的研究中,研究者多是在分解“產學研”要素基礎上的研究,他們沒有把學生的就業需求與產學研的背景相互整合。“就業需求”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術語。在不同的時期,它有不同的含義。在產學研背景下,就業需求不再是平面設計教學對企業人才需求的一種被動性適應,而是通過教學改革主動地適應就業環境的一種客觀表現。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平面設計教學應該體現出如下表現:首先,就業需求導向的平面設計教學要培養具有傳承創新人才的學生。研的基礎要基于對平面設計教學傳統的繼承,研的表現又應體現為繼承上的創新。故而,平面人才的傳承與創新能力培養就成了平面設計教學的主要任務。“多元的民族紋樣圖案使平面設計的構成形式靈活多樣,中華漢字獨特的結構與寓意給平面設計帶來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區別于其他民族的色彩組合彰顯了具有中國特色、崇尚自然的觀念。”[4](P164)從這則引文可以看出,平面設計可以從民族文化中獲取元素與靈感。這里所談及到的“元素”既存在于某一特定民族的現代文化成果里,又體現在某一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故而對民族文化的研究就是一種繼承中的創新。其次,借鑒與創新。如果說繼承是創新的基礎,那么借鑒就是創新的動力。在平面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傳統文化成果的借鑒完成平面設計的創新。這里的借鑒與創新,既指平面設計實踐自身,也指平面設計教學的實踐。對于前者而言,研究者多有論述,故在此不再贅述。對于后者而言,借鑒平面教學設計的經驗,創新自己的教學過程,或許更具教學意義。例如翻轉課堂教學這種方法早已運用于平面設計的教學之中,但究其來源,這一教學方法不過是一個泊來品。它怎樣才能融入到以突出中國文化為主的平面設計教學實踐之中呢?這需要任課老師在借鑒其理念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平面設計教學的實踐,創新性地運用這一教學改革理論,然后才能出現有實效的平面設計專業的翻轉課堂教學。(二)以教學改革為特征的平面設計教學。正如前邊所談及的那樣,在“產學研”這一整體中,“學”的本質特征表現為“改革”。故而在教學改革的視角下,探討平面設計教學,不能脫離“改革”這一核心特點。平面設計教學中都需要改革什么呢?首先,改革平面設計的教學方法就是實現產學研結合的必然之路。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改方法,對此有研究者認為“信息化時代,教育領域誕生了許多新事物,微課就是其中之一。”[5](P9~10)如果把微課引入到平面教學實踐之中就成了許多任課老師關注的焦點。如何運用微課簡化平面設計教學的難度,如何結合微課培養學生平面設計的創新能力,以及把微課與其他的教學改革理論相互整合,這些都是我們探討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重點所在。比如,平面設計微課與翻轉課堂教學的融合,比如平面設計微課與碎片化學習理論的整合等,都是如此。其次,改革平面設計教學的學習途徑。互聯網+教學背景的形成,不僅拓寬了平面設計教的具體途徑,而且也更新了平面設計學的傳統方式。為此,有研究者提出這樣的理念“近幾年,微信公眾號成為大眾進行互動和交流的重要媒介渠道,在教育教學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6](P82~83)從引文可以看出,微信公眾號被引入到平面設計的教學,其本身就是一種教學途徑的拓展。在以微信公眾號為核心的教學途徑拓展中,它涉及到微課的利用,涉及到平面設計教學內容的更新,涉及到平面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諸多平面設計教學的問題。特別是在教學對象的層面上,微信公眾號的出現,更是突破了學校圍墻的限制,使更多愿意從事平面設計學習的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學習方便。(三)以創新為特點的平面設計教學研究。“產學研”中的“研”旨在創新,而創新的結果又勢必會促進“產”與“學”的結合。這就勢必造成以“創新”為核心的平面設計教學局面的形成。首先,創新平面設計的教學理念是產學研的重點。產、學、研的整合,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但作為一個新教學的事物,它的產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前提。故而,如何實現傳統與現代教學的融合,這本身就是一件創新之舉。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作為是一種基礎的理論與實踐的核心,它理應成為產學研視角下平面設計教學的核心。其次,產學研視角下平面設計教學實踐的全面創新。若想實現產、學、研的全面結合,創新必須滲透到全面的教學實踐之中。從平面設計的課程設置到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確定再到教學效果的評價,全部教學環節都需要創新。從這一點上說,沒有全面的創新,產、學、研的結合就會存在問題,平面設計教學就更不能適合產學研的教育教學背景。
總之,在產學研視角下探討平面設計教學的相關問題,應該對其背景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總結出產學研結合視角的特點,從而為如何探討平面設計的教學改革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為此,我們從以上三個方面對產學研視角下的平面設計教學改革問題進行了個案式的例析。
參考文獻
[1]肖永軍,李國茹.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
[2]梁偉.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與思考———以平面設計專業為例[J].宿州學院學報,2011,26,(3).
[3]羅才勝.“互聯網+”時代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平面設計專業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18,(3).
[4]李笑穎.淺析民族藝術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9,32,(12).
[5]吳雅慧.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教學中微課的應用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5).
[6]朱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現
作者:張藝 單位:棗莊學院
- 上一篇:室內設計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思考
- 下一篇:復雜地形地區涵洞平面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