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品牌設計意象探討

時間:2022-04-13 05:13:06

導語:臺灣文創品牌設計意象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臺灣文創品牌設計意象探討

摘要:為探討臺灣地區燈具類文創品牌之設計意象,提供文創產業工作者以及相關領域研究者設計參考。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為KJ法,以普選方式從2017年臺灣文創博覽會中選擇出10家松山文創園區內燈具品牌為研究對象。從其文創品牌官方網站營銷圖片中摘取樣本。每個品牌選取5張具有代表性的燈具圖樣,共計樣本圖片50張。透過KJ法操作,一共得出視覺色彩、風格特色、產品材質、仿生造形、人文素養五大項目。衍生出18小項。臺灣地區燈具類文創品牌設計意象緊跟當今流行趨勢。注重環保與在地文化。在實用性的同時兼具科學技術,貼近現代人生活。

關鍵詞:燈具類;文創品牌;設計意象;體驗經濟;KJ法

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成為許多國家工業發展的重點,不論是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對于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都極為重視[1]。隨著服務經濟日益商業化,人們對于商品的選擇更加個性化。由此,將目光、消費投入體驗經濟。體驗經濟既從生活與情景開始,塑造感官體驗與思維,吸引顧客注意力,改變其消費行為,從而找到文創產品新的消費價值[2]。燈具作為我們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產品之一,其設計與創新在文創產業中具有重要價值。作為文創產品,燈具設計應強調其文化屬性,設計意象就變得尤為重要。文章研究目的:透過探討臺灣地區燈具類文創品牌之設計意象,為文創產業工作者及研究者提供設計參考依據。

一、文獻綜述

(一)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臺灣地區行政主管部門2002年6月將文化創意產業計劃納入重點臺灣文創品牌設計意象研究——以燈具類為例ASTUDYONTHEIMAGEANALYSISOFCULTURALANDCREATIVEBRANDDESIGNINTAIWAN——TAKINGLAMPSANDLANTERNSASANEXAMPLE發展工作,提出需以知識附加價值最高的類型設計創意產業為領導核心,重點在于藝術美學創意設計。自21世紀以來,臺灣地區文創產業發展呈現出豐富的產業面貌,產品設計產業發展優勢較大[3]。近年來,臺灣文博會將臺灣各個地區在地文化融入文創,以成熟的傳統技術結合科技技術,推動文創發展,在文化傳承中激發創新[4]。(二)文創品牌。文化品牌可定義為四個面向:識別“具有辨識度的可視化重點”,產品“具有品牌特色,可辨識性的附加價值商品”,服務“以藝術文化知識等方面為主的服務”,營銷“以文化藝術知識為前提的品牌與購買者之間的溝通”,展示其競爭優勢[5]。品牌能給予消費者信任,為消費者提供質量保障,可突顯消費者地位以及對于質量生活的追求,也成為消費者選擇和購買商品的方向[6]。文創品牌不同于其他一般大眾品牌,它具有地域性、文化差異性及民族性,其核心強調價值觀與生活行為,是文化產業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單位[7]。(三)設計意象。意象是感覺與直覺之間綜合的表現,商品意象是由消費者對于商品的體驗與心理所做出的判斷。意象設計能激發人類內心的認同感,使文化與生活相結合,并透過商品設計令消費者對于普通的事物有新的感悟與體驗[8]。產品在貼近當下發展的需求中應突顯出消費者的價值觀與個性化特點,設計者可以從感性意象出發,在造型上加以創新,確保產品造型的發展趨勢。感性意象可以理解成人們對于某種物體所產生得深層次的情感追求[9]。透過外在造型因素,經過用戶的感官系統被其感知后,對于產品的造型所產生的意象,其中包含感覺、感知、風格等,并透過產品的結構、材質、顏色等因素的構成,以及外部環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可賦予產品意義[10]。(四)文創燈具類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燈具類的產品已經不單只是作為照明的工具,設計師與藝術家開始利用燈具類產品進行設計藝術創作[11]。目前文創燈具類設計更注重與科技、人文、情景、體驗相結合發展。燈具類文創品牌獨特的地域性,文化性也更能夠引起消費者購買的欲望。藉由糖葫蘆,射日神話等多種在地文化元素作為源物進行LED燈具設計的操作測試。發現臺灣文創商品設計上常運用到隱喻手法。從較為抽象的文化概念與具象化的文化器物中提取詮釋,可開發出功能、造型、文化意涵相結合的文創類產品[12]。

二、研究范圍及樣本

研究以普選方式從2017年臺灣地區文創博覽會展出的文創品牌中選出10家燈具類文創品牌做為研究對象,分別為DnHLoftdesign、大器創意有限公司、沙坦朵安手作坊、卓玉股份有限公司、品研生活美學有限公司、祈樂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格瑋國際有限公司、穩得創意工坊、KAMARO'AN往下來吧、光織屋,見表1。每家品牌選出5件網頁營銷官網主頁中位置最為明顯的宣傳作品作為本研究的研究樣本,共計圖片50張,如圖1。其余展出的文創品牌不在此次研究范圍之內。

三、研究方法及步驟

(一)研究方法。文章以KJ法(親和圖)為研究方法,探究臺灣地區文創品牌之設計意象,以燈具類為例,歸納出其意象特征。KJ法又稱A型圖解法,親和圖法(AnityDiagram)。由東京人文學家KawakitaJiro1964年創始發表,并以他姓名英文的縮寫命名“KJ”。KJ法將大量事實如實收集捕捉,透過對于這些事實的組合與歸納,發現問題全貌,從而建立假說或創立新學說,可處理簡單或者復雜的問題,使問題內容架構清晰,更容易聚焦掌握。KJ法是從概念出發,對問題進行歸納與質化因素縮減的方法。不需要數理化,以語言文字形式掌握問題,可探索式的發現問題。研究者可以使用KJ法歸納復雜的質性問題。此方法有利與歸納抽象及繁復問題[13]。(二)研究步驟。本研究操作于2019年3月13日下午3:40至晚上22:50,地點為臺灣地區某大學藝術學院研究室。由9位成員運用KJ法以“臺灣文創燈具品牌—50個燈具設計意象”為題,進行臺灣地區文創燈具品牌設計意象為關鍵議題進行探討。研究小組成員篩選標準為具有多年設計美術專業背景學生,年齡介于20-30之間,設置成員編號為1-9。對于研究方法以及臺灣地區文創燈具類品牌設計意象有一定程度的理解。KJ法分組以每項約3-5張左右為一組,超過第6張分為第二組,再為每組分類命名(因子命名)。當全部分組小于10個,KJ法操作完成。

四、結果與討論分析

透過KJ法操作,一共得出視覺色彩、風格特色、產品材質、仿生造形、人文素養五大項目。衍生出明度、物體色、彩度、暗黑、感性、理性、建筑、室設、器具、地科、大自然、生物構造、形狀、家庭、情感、文化、宗教、時尚等18小項,如圖2。(一)KJ親和圖內容的彼此關系。視覺顏色與風格特色有關系。風格指在某個特定時期的藝術風格或是藝術家作品的特色特征,色彩在不同藝術時期或不同的藝術家面向都有著不同的藝術表現[14]。仿生造型與產品材質有關系。材質與造型之間相輔相成,由于材質的屬性與特質,在產品設計中需思考以怎樣的工藝能夠達到造型的需求。仿生造型與文化、宗教、時尚互為因果。不同文化、宗教中對于生物的寓意有所不同,在仿生造型上的呈現也有所不同。時尚元素多元,受到時代、個人喜好的影響,在仿生造型上多樣化。人文素養與視覺顏色、產品材質有因果關系,與風格特色有關系。人文是指人類在社會發展中所產生的文化現象,自然環境與人文文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環境(包括色彩)。宗教中的色彩也受到其信仰、傳統影響。不同情感的表達可以透過材質展現,柔軟的材質常常給人歡樂或開心的、柔軟的感覺,尖銳鋒利的材質帶給人憤怒哀愁的感覺。產品材質上也根據宗教的信仰內涵傳達的不同而進行選擇。風格受社會及時代與歷史的影響,體現出人類在當時社會所表達的社會經歷與情感傾向,因此人文與風格二者不可分割。(二)燈具類文創品牌設計之特點。1.視覺顏色。視覺顏色包括明度、物體色、彩度三個方向。在色彩明度中,多為明度、通透度較高的顏色。樣本B16(見圖1)為“卓玉股份有限公司”燈具《喜樂》,燈罩采用微曲鏡PMMA光板,從視覺上具有高明度,穿透感及層次感。物體色為材料本身的顏色,利用原始素材創造出全新的產品,保留物體原有的顏色。樣本B11(見圖1)為“花蓮文創品牌沙坦朵安手作坊”作品。此品牌將廢棄物變為設計,渴望地球干凈。彩度部分文章樣本選擇主要包含人為顏色,例如陶瓷燒制釉料顏色。2.風格特色。風格特色包括了暗黑、感性、理性。暗黑風格包含卷曲、凋零、沉重、纏繞、腐蝕、破損等意象。樣本B13(見圖1)以自然材料與廢棄的材料制作而成,造型中多采用鋁線制成卷曲的造型,吻合新藝術風格中以自然形態為主、突出曲線形態。感性風格以柔軟的材質、女性化的精致、多層次的設計表達。樣本B47(見圖1)選取于品牌“光織屋”。由一名女性藝術家與一位原住民工藝家共同創作。此系列作品《旅行的梭光》,運用到黃騰、烏葉竹、樹皮、草木染、漂流木部等材質。流線的造型,融入編織的竹體,隴上樹皮捶打制成的輕柔薄沙,天然草木暈染的色彩。在繁復的造型中帶有溫柔的材質。理性風格面向在感官上帶給人平衡,簡約,干凈的感受。例如本研究樣本中B05(見圖1)是品牌“DnHLoftdesign”的燈具作品,為工業風格設計。LOFT表面意思翻譯為倉庫閣樓,最初起源于歐洲,受到工業化與后現代的碰撞,在20世紀40年代被藝術家與設計師利用進行居住展覽社交等活動。逐漸成為一種時尚風格。根據現代人審美情趣,LOFT風格逐漸細化,或偏向復古或偏向前衛。并多以簡潔、有質感、整潔重復為主要趨向。3.產品材質。產品材質內容方面的元素廣泛,包含建筑面向材質,室設面向材質以及器具材質。花瓣、蟬蛹、繭、蜘蛛絲等意象的材質也融入到了本次研究產品材質中。研究樣本B50(見圖1)為“光織屋”作品《花紋囊體》。選用材質構樹纖維制成紙漿,加入苧麻、瓊麻、葛藤等植物纖維、手工抄紙。將樹皮纖維制作成立體紙行,苧麻纖維勾織不斷向外擴散。利用材質的韌性創造出實體空間感的造型。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提到,材質帶給她本身與使用者內在的感受與外在的感受。人與材料之間的對話是一種清楚的語言,即與自己對話。整理材料的過程像是整理了自己的內心,使自己變得安定單純,回到最原始的地方。室設面向內容中多為家中使用用具材質為主,樣本B41(見圖1)為品牌“KAMARO'AN住下來吧”燈具作品。此品牌坐落在美麗悠久的阿美族古老部落。如同原始祖先一般自給自足的生活,從中獲得滿足于快樂的設計理念。在山中采藤,在海邊拾取漂流木,一切器具依靠雙手制作。將工業設計產品工藝化,利用傳統的車傘草經過草編結合金屬框架制成燈具。器具面向采用環保材質居多。研究樣本B22(見圖1)《溫釋手提竹燈》為品牌“品研生活美學”作品,運用生長在臺南的枝竹編織而成,兼具東方古典風情與時尚。4.仿生造型。仿生造型包含地科、大自然、生物構造、形狀。地科部分包含生活環境社會中景觀,研究樣本中B27(見圖1),運用技術創新產品給予用戶歡樂體驗的同時,提高消費者對環境社會的認識。生物構造部分利用虛與實的模仿生物的構成。“大器創意有限公司”強調品味設計創造美好事物,運用不同種類,不同典故中“鳥”的造型為主要設計概念。結合傳統工藝及現代科技,為使用者提供美好的生活體驗。例如樣本B10(見圖1)運用了東方風格的青花瓷紋樣,臺灣鶯歌鎮陶瓷的陶瓷工藝作為飛羽的“羽毛”,將生活點綴的如詩詞,如畫境。利用音效模仿黃啼的叫聲,透過鳥與鳥籠的概念將燈光與聲音氛圍相結合,仿佛文人雅士在清晨賞鳥聞啼,描繪美好的小生物帶給使用者向往溫馨生活的溫馨畫面。形狀部分通過曲線、封閉、直線表現設計的延展性,流暢性。樣本B31(見圖1)利用五金線,多層次構建出東方山水層層迭迭線條之間的虛實交錯。5.人文素養。人文素養包含家庭、情感、文化、宗教、時尚。在家庭項目中,樣本B30(見圖1)為一個房子造型,材料柔軟的手感,可愛的外觀帶給使用者家庭一般的療愈與幸福感。情感面向分為喜、怒、哀、樂、歡。文化面向包括東西方思維,東西方節日慶典以及原住民文化。宗教面向佛、道、儒以及西方天主教與基督教。樣本B20(見圖1)《心蓮》為卓玉設計有限公司光明靜好系列產品,以激光雕刻,線條簡潔,象征智慧、慈悲之心。時尚面向,樣本B42(見圖1)具有東方風格放射性元素,造型上對稱、重復、顏色淡雅更符合當代以“輕”為美的時尚潮流。

在本文選取的臺灣地區燈具文創品牌設計意象中,造型設計以仿生造型居多,造型與材質、視覺有關聯。視覺顏色影響著人文素養,強調對情感及文化宗教時尚的傳達。產品材料中提倡環保理念,利用自然中可分解材質居多。材質不單純只是制作燈具,也重視人文素養的傳達,使設計成為具有文化內涵的設計,滲透至材質。風格特色的獨特性也體現了體驗經濟尋求的個性化。在本研究取樣中可看出臺灣地區燈具類文創品牌設計不單注重燈具產品的外觀設計,更重視文創品牌燈具設計的文化內涵與在地性。結合科技與工藝,貼近使用者的生活體驗及情感需求。

作者:趙若喬 王麗卿 單位:臺灣輔仁大學藝術學院應用美術研究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