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層次和需求層次情感化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23 11:47:32

導語:設計層次和需求層次情感化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計層次和需求層次情感化設計研究

摘要:伴隨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各種優化用戶體驗的互聯網產品層出不窮,如今在功能上單一滿足使用需求已經不符合現代人們對于生活用品的完美需求,更傾向于追求情感化的用戶體驗模式,這就要求交互設計中要同時融入更多情感化設計元素,情感化設計也必將成為交互設計的主要發展趨勢,該文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分析與整理,對交互設計與情感化設計的概念進行論述,并基于諾曼情感化3個層次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交互設計;情感化設計;用戶體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情感化交互設計概述

交互設計關注的是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以增強個體間的交流內容與方式使之共同完成一項工作相互配合的人性化設計[1]。情感化交互設計即是相對于現代主義設計過分忽視人的情感需求、強調產品的機能導向而提出的,是傳統機械的行為交流中,賦予交流過程更多的情感,抓住用戶注意誘發其情緒反應,尋求一種更加人性化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產生的一個新的領域。互聯網產品設計中最重要的兩個標準為用戶價值與用戶體驗,傳統產品只是將用戶層次考慮在價值方面而沒有過多追求用戶體驗,類似于用戶使用產品過后產生了想去再次使用的欲望,在這種用戶體驗中不斷展現產品價值的同時挖掘潛在價值,情感化設計即是通過在交互設計中融入情感化元素以增強用戶體有效途徑。

2情感化交互設計三層次理論分析

情感系統不是單一的意識可視化體現,它是由很多層次共同構成的[2]。DonNorman提出情感系統由3個不同但相互聯系的層次組成,各個層次都以特殊的方式引導我們思考、影響我們對外界事物的體驗。分別是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這3個層次作為情感系統不同維度獨立存在,卻又相互影響共同構成我們對世界的整體情感體驗[3]。

2.1本能層

本能層次顧名思義即是接受最為直觀的特征或者感受的層次,本能層的設計更多應關注的是外觀本身,包含的是深層次、無意識、主觀和自發的感受,但基于本能層的設計不是通過產品提供給用戶區別于其他產品的實際利益,而是通過契合用戶的態度、信仰以及用戶情感的需求,從而引出用戶對產品情感的回應。

2.2行為層

行為層次涉及產品的使用與體驗,體驗包含產品的功能性與實用性,行為層設計與使用的愉悅感和效率有關,設計重點在于用戶如何使用、如何快速準確地獲取用戶的目的與情感、新用戶與產品的兼容性等問題。行為層次本質上是指我們因完成或者未能完成預期目標而產生的情緒,當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對用戶的需求進行限制,通過相互配合很完美便捷地完成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的情緒是積極的,相反在使用過程中用戶的需求被限制,或者被迫改變需求等則更傾向于產生消極情緒。比如:我們想抓拍一個偶遇的街景,這時應迅速拿起手機打開直接找到相機及時捕捉到鏡頭,就會獲得基于這種行為的滿足和愉悅。

2.3反思層

反思層次被稱之為設計的最高境界,只有這個層次能體驗思想和情感的完全交融,其不是機械化地針對功能性和目的性對產品進行設計,而是帶有意識地、有思想地進行設計,權衡產品的優缺點并進行細微且理性的判斷。反思層建立在情緒對立角度上,權衡之后的主觀選擇能夠合理化環境信息以影響行為層。比如:剛剛的蘋果手機,總有大批的用戶會在后爭相購買,用戶們搶購蘋果手機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兩個因素:一是蘋果手機在行業內的領頭地位,基本代表了手機行業技術創新的先鋒;二是用戶將使用新款蘋果手機作為自我表現力的一種體現。用戶們可能會忍受蘋果手機實用性創新性所帶來的高昂價格以及售后服務的麻煩,因為他們相信能從蘋果手機中獲得其他非功能性的利益。

3情感化設計中的需求層次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主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5個等級構成。5種需要是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引導和激勵個體行為的力量。低級需要直接關乎個體的生存,也稱作缺失需要,當這種需要無法滿足時有可能危及生命,高級需要則不決定個體的生存,但是其在意識形態得到滿足會使人產生積極的心態、健康的體魄等提升幸福指數的感受[4]。高級需要的滿足需具備復雜的外部條件,基于情感方面的需求不像生理需要一樣可以直觀獲得滿足,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以及政治條件,是由多元條件下的需求共同構建起來的。生理需要是我們身體與意識最直觀的需求,比如:合理睡眠、補充水分、攝入能量以及性需要等,作為最基本也是力量最大的需要決定著個體的生存;安全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得到初步滿足后,開始在意識安全形態領域建設起來的需求,當有了基本的生存條件,我們就需要安全感,需要一定的秩序與保護措施來維持得以正常生存的環境以及生活條件,比如:社會針對于各行各業都有其對應的法律管控,以維持社會生態平衡,或者人們具有穩定的工作與報酬來維持生計等,這些都屬于安全需要層次。然后是歸屬和愛的需要,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由個體組成的群體環境,當我們有了基本的生存能力,能夠確保這種生存模式可以穩定維持長久治安,我們就渴望與群體環境中的其他個體建立聯系,如結交朋友、追求愛情等,這樣人與人之間建立起更多可能性,也是增強社會運作的途徑之一。這種需求源自于社會環境,在得到滿足的同時我們也在回饋社會。尊重的需要,作為人與人相處的底線要求,尊重與被尊重是維持社會關系最直接的影響因素,自尊的需要也使人有了自信的前提,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未知的挑戰,發揮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凸顯自己的存在,如果缺乏自尊則容易迷失自我,造成自卑。自我實現需要,即是我們在社會環境中為之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開發自己的潛能。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個體對于自我實現需要也有所區別,例如:企業家相信自己的事業能夠為地區經濟做出貢獻,夜以繼日的工作,通過實現企業價值完善自我價值;教師通過傳道授業將自己的學識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學到的新知識有望實現創新或者做出新的貢獻,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自我實現需要就得到了滿足。由此可見,高級需要的出現前提是必須要先滿足部分低級需要,但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關系[5],比如: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不惜生命,這就是在實現自我需要的過程中不考慮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且高級需要的出現相對較晚,低級需要如生理需要等從嬰兒出生一刻起就已經出現,但如自我實現需要這樣的高級需要往往在達到一定年齡待心智成熟產生自我實現的意識后才可能出現[6]。圖1為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字塔。

4基于設計層次和需求層次的情感化設計原則

4.1功能性原則

作為產品的“生理需要”,在選擇契合用戶情感的前提則是它可以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功能,不能因為注重情感交互而忽視產品原有的功能性要求,否則從本能層角度出發這就已經是失敗的設計。

4.2同感性原則

滿足最基本的功能性原則后則要從用戶體驗角度深化,不同產品帶給用戶感受所處的需求層次不同,結合反思層次及各需求層次進行情感化元素的融入[7],迎合使用者的意愿和情感,比如:一支碳素筆,功能需要就是能夠順暢地寫字即可,但是長時間書寫會導致手部肌膚磨損、肌肉疲勞,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迎合人們渴望體驗舒適書寫的情感,形形色色的筆桿設計就出現在市場上,各種線型及材質的搭配就是為了讓用戶在書寫過程中消除煩惱體驗無壓力的長時間書寫,基于這些元素進行情感化的融入,設計出的產品才可以貼合用戶的心理。

4.3趣味性原則

在傳統古板的人機交互過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8],比如:小米的智能語音助手“小愛同學”,最近版已經可選擇多地方言交流或錄制自己的音頻進行模擬,模仿說話的節奏、語氣等,使印象中生硬的語音助手交流變得更加人性化,好像在和真人對話,大大增加了使用語音助手過程中的趣味性,調動起用戶使用語音助手的欲望。

5結語

意大利國寶級設計師StefanoGiovannoni總會強調“真正的設計是打動人的,它要能傳遞感情、勾起回憶、給人驚喜是產品和生活的情感與記憶”,隨著市場類型的改變及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們對于產品的情感化和趣味性的關注和需求會越來越多,在繁重的社會壓力下,被賦予情感的生活設計為人們打開更多愉悅、積極正面情感的體驗渠道,堅持以人為本的情感化設計核心,更深層次剖析用戶的需求、情感層次,設計出更富情感的交互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孫思洋.交互系統設計中情感寄托與游戲化思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20,11(14):72-73.

[2]張麗君.現代視覺設計的交互性研究——以《選擇低碳綠色生活》生態公益廣告為例[J].新聞戰線,2015(3):145-146.

[3]張柏慧.交互設計中的情感化元素[D].吉林大學,2019.

[4]金雅慶,何媛媛.交互設計中的情感化設計[J].現代裝飾(理論),2016(8):16-17.

[5]馬廣韜,方欽樸.交互設計要素情感研究[J].設計,2020,33(9):103-105.

[6]李昕竺.交互界面設計中的情感化因素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7):116-117,122.

[7]高玉森.基于情感化的兒童智能穿戴產品交互設計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9.

[8]李秋雯.產品造型設計中的情感化理念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20(20):82-83.

作者:姚中賀 朱曉艷 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