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設計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6 04:57:00

導語:杠桿設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杠桿設計分析論文

第一部分工藝設計說明書

1.零件圖工藝性分析

1.1零件結構功用分析

該零件為杠桿,功用是自動車床用實現活動往復性的運動。

1.2零件技術條件分析

位置公差要求:Ф6H7與Ф20H7,孔的平行度為0.06mm,Ф8H7與Ф6H7之間的平行度為0.08mm。各個孔的粗糙度為Ra1.6μm。邊長為12的粗糙度為6.3μm,Ф32的端面粗糙度為3.2μm,倒角為1X45度。

1.3零件結構工藝性分析

通過對該零件圖的重新繪制,知道其原圖樣視圖正確,完整,尺寸公差及技術要求齊全,但是Ф8H7,,Ф6H7,Ф20H7,Ra1.6要求有些高,該零件屬于雜類零件,既有類試軸,又有圓弧和孔的加工,也即所有表面都需要加工,各個表面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難或得,其中要保證Ф8H7,Ф6H7,Ф20H7,之間的平行度難度要求較高,各尺寸長度較小,總的說來不難加工。

2.毛坯選擇

工作時要承受反復的要承受很大的轉矩及變形的彎曲硬力,容易產生扭振、折斷及軸頸磨損,要求材料應有較高的強度、沖擊韌度、疲勞強度和耐磨性,所以要求用QT45-5。

杠桿:此零件結構形狀較復雜,屬中批生產,固采用鑄造毛坯。

2.2毛坯余量確定

由書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資料表1.2-10查得毛坯加工余量為5,毛坯尺寸偏差由表1.2-2查得為1。

3.機加工工藝路線確定

3.1加工方法分析確定

因為加工各個表面時的加工要求不一樣,需要劃分加工階段,因此,在安排工藝過程時要把各主要表面粗精加工工序劃分開,這樣粗加工產生的變形就可以在半精加工中得到修正,半精加工中產生的變形可以在精加工中得到修正,最后達到零件的技術要求,在工序安排上先加工定位基準,然后再加工孔,符合先面后孔和基準先行的工序安裝原則。

3.2加工順序的安排

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粗加工階段,先銑削要求加工的平面,及鉆孔。半精加工階段加工要求較高的Ф8H7,Ф6H7,Ф20H7,Ra1.6μm的孔。-精加工階段安排精度藥品求高的Ф8H7,Ф6H7,Ф20H7,Ra1.6μm的孔。考慮到工序的集中與分散,在半精加工階段之前把不重要的需要加工的表面或孔等加工完,然后集中加工精度高,難度大的加工表面,實現工序的集中與分散原則。

3.3定位基準選擇

保證各加工面的余量得到合理分配,能為后繼工序加工出合適的精基準,便于安裝定位。用V形塊定位Ф32外圓,定位銷定位平面,加工出需要的精基準。

目錄

第一部分工藝設計說明書……………………………………………………………………………1

…………

第二部分第9號工序夾具設計說明書……………………………………………………………

…………

第三部分第21號工序刀具設計說明書……………………………………………………………

…………

第四部分第21號工序量具設計說明書……………………………………………………………

…………

第五部分畢業設計體會………………………………………………………………………………

…………

第六部分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