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設施設計論文
時間:2022-09-15 05:35:00
導語:公共衛生設施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公廁設計中,從文化理念、人本精神、環境觀念等問題上,為提高公廁設計水平,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文化理念;人本原則;環境為先
在當今豐富多彩的中國現代建筑創作舞臺上,建筑師們都無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建筑之路。這是一條艱辛的路。它需要把現代建筑同傳統建筑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富于個性特色的創新。應賦予文化理念、人本精神、環境觀念,使建筑具有強烈的生命力。然而在公廁設計上,也不例外,而且更需要去深化,去發展。筆者認為,公廁設計應賦予文化內涵,堅持“人本為上,環境為先”的原則。以設計出與時代氣息一致,最大愿望地滿足人們需求的公廁。
城市公廁在眾多的城市基礎設施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廁通過向公眾提供良好的服務、展示完美的形象,豐富著城市細節,讓公眾能感受城市每一個細節所帶來的便捷。公廁雖小,但它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為整個城市的運行,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公廁是一面鏡子,它反映出國民的衛生習慣、公德水準、審美意識、受教育程度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廁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所以建筑師們在設計公廁,如何設計出好的作品,筆者認為,在設計時應遵循如下原則:
1文化理念是設計的基礎
在公共廁所設計上文化理念是設計的基礎。如果一個建筑設計師對設計對象的文化內涵知曉甚少,他就不可能設計出好的作品。
公廁具有豐富城市文化的功能。公廁雖然不是文化設施,但它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文化屬性,表現在它融合了建筑文化、心理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種文化,構成獨特的“廁所文化”。
公廁的文化內涵就在于它是社會的一種文化符號,公廁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是因為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側面反映著、表現著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存方式的態度,也表明城市建筑設計認識水平、風氣、思維特征。它是具有文化素質的標志性建筑,顯示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素質。在公廁建筑設計方面,都體現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甚至于倫理標準,這就是文化內涵。不僅中西方不同,我國的南北方也不同,而且,漢族和少數民族不同,城市和鄉村更不同。比如,中國南方公廁建筑具有開放性,北方則多為封閉式;在南方許多地方,只要關上門,男女可以共用一個坑位,在北方,男女則不能同進一個廁門。這就是廁所的文化表現。
2以人為出發點是設計的基本原則
中國各類建筑設計都重視以人為本,一切從人的主體出發,體現人與自然和其它事物的和諧,以及人與人相互的關系,使之成為有機統一的整體。從公廁的建筑布局、功能使用、空間環境、到構造尺度、裝飾裝修、內部各種設施等等,整個設計過程都應融入人本主義這一原則。體現“人性化”,使其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在公廁設計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這一原則?
(1)城市公共廁所的設計要面向不同的對象,具有廣泛的群體,在公廁的設計中男女、老幼、殘疾人以及人群中的諸多因素都要考慮周全,在設計上從多方位滿足不同人群和特殊個體的需求。
(2)不同的區域公廁建筑有著不同的要求。南方與北方、東部與西部、山區與平原,大城市、小城市、小集鎮、鄉村、風景區等等,所以在公廁設計時要從不同地區,不同的環境出發,設計出符合不同地區,不同的環境,適合于當地群眾喜愛的公廁。
(3)不同民族入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公廁設計時應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行設計。
(4)公廁都建于人群比較集中,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以方便公眾使用。因此,公廁自然地占據了公共環境中一個必不可少的位置。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對公廁建筑和環境的要求也在發展、提高。因此,公廁的建造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在設計時,公廁建筑環境應與周邊建筑環境相融合,協調。在設計公廁的建筑環境時,包括設計的小品、綠化、物體等均應融入周邊建筑群的環境之中,在空間尺度、色彩,應與周邊的建筑環境,自然成為一個整體,體現自然、和諧。
(5)在公廁室內外設計中,對每一個細微之處,都體現滿足各種人群的需求。要根據人的需求,提倡公廁的多功能化,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需要,比如男女比例、坐蹲比例、蹲位高低,從各方面為入廁人員提供方便。比如在公廁內部也盡可能進行綠化或擺放綠色植物。配備音響設備。也可設置壁畫、盥洗臺上放一枝鮮花,使每個進入公廁的人都獲得輕松愉快的感受;增設衣帶掛鉤、手紙、洗手液給如廁者以方便;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可分割一定空間作休息室以及在視線范圍內放置嬰兒床等,并周密考慮布置特殊人群的空間,比如為殘疾人設立無障礙通道和無障礙設施的配置等等,充分體現出人性關懷的色彩。
(6)公廁的建筑選型上,不能公式化,建筑形式多元化,新穎美觀,適合城市特點。如在繁華商業區采用有現代感、有商業氣息的建筑風格;在舊城區、居住區采用大方、有親切感建筑風格,并加強其可識別性;在城市公共休閑綠地采用新穎、活潑的小品式建筑風格。
(7)公廁的空間設計應考慮中國傳統習慣,廁所是以私密性存在于環境之中的。所以在公廁設計時,應考慮其私密性,注意視線遮擋。這是保護隱私的需要。公廁最好掩映在高大喬木中,其周圍應配置一些香味花木,四周可用沙地柏、平枝荀子、地錦等匍匐性花卉或攀延植物布置,這樣既可柔和建筑的生硬、消除廁所的異味,又可使廁所這一不雅的處所變成一處優美的景點。當然,應有標牌、標識來引導入廁。
(8)公廁設計建筑面積、層數上,主要取決于入廁量、公廁類別和規劃面積。按每廁位每日服務人次計,根據入廁量和規劃面積,確定面積與層數。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需求。
(9)公廁設計中,要盡可能的應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它不僅是科學技術運用的問題,而且是體現一個國家科技的發展水平。在室內照明、空調運用太陽能或風能技術;在糞便處理上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在建筑材料上要充分應用節能降耗的新材料;在公共廁所衛生設施和設備上采用先進、可靠、使用方便、節能降耗的產品。
綜上所述,在公廁設計中充分考慮了這些問題,就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需求,而且從多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層面設計出好的人性化的作品來。
3堅持“環境為先”的設計原則
城市公廁規劃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間形態、立體環境設施、園林綠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統等方方面面。設計師在進行城市公廁的設計中,應時刻牢記“環境為先”的設計原則。但實際上,在設計中往往顧此失彼。如目前有的公共場所由于公廁設計不合理,結果造成人流擁擠、排水不暢,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滿天,環境污染嚴重,市民怨聲載道,極大地損害了城市形象。所以設計師們,在公廁設計上應樹立“環境為先”的設計思想,應當在尊重自然價值的原則下,傾注更多人文關懷,建立以人和自然共融發展,“天人合一”的現代設計觀,使人與自然處于良性的循環。
3.1與自然環境相適應
著名建筑師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曾表明過:“任何空間都存在于環境之中,故提高人造環境的物理素質和藝術性,就成為提高現代生活質量的重要構成因素。”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人們要求從“物的堆積”中解放出來,要求公廁建筑與其它建筑物以及周邊植被、小品之間存在統一整體之美。環境設計是整體藝術,它應是空間、形體、色彩以及虛實關系的把握,功能組合關系的把握,意境創造的把握以及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協調。許多成功的公廁設計實例都是藝術上強調整體統一的作品。城市公廁的功能向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現代城市公廁綜合利用城市空間和綜合解決環境問題的意義日益顯現。因此,城市公廁規劃設計不僅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還應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主要表現在公廁的設計要科學合理,綜合考慮其地域環境的相互滲透、融入、互補、映襯,使公廁設計與環境相和諧。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公廁必然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存在。設計的作品,人們向往自然,渴望公廁建造在天然綠色環境中,成為一道與自然和諧的景觀。在公廁設計上強調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應用,采用許多民間藝術手法和風格。在此基礎上設計師不斷在“回歸自然”上下功夫,創造新的肌理效果,運用抽象的設計手法,使公廁成為自然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觀。
3.2室內空間環境相互協調
公廁的室內空間環境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虛實結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正確創作途徑,也只有堅持了這樣的創作思路,才有可能創造出較為理想和有一定水平的公廁的室內環境。
在公廁的室內空間環境總的構思方案確定后,選擇材料、器具、燈光和各種配套設施等就有的放矢了。設計若選擇不當,或者說未能與創作意圖相符。肌理過密則繁;過疏則簡。因此,“實”的取舍,應服從于“虛”的要求,方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在公廁設計室內環境協調中還應重視“綠色設計”的問題。如:陽光的充分利用,除有利于創造明窗凈潔的氣氛之外,還可以有利于紫外線消毒殺菌。保證通風的暢通和有新鮮空氣外,還可有機的借進室外景觀。忽略了通風采光的問題,把窗設置的比較封閉,致使室內幽暗氣悶,令人感到十分壓抑,而且還有礙人們的健康。還有的把暖氣罩設計的不夠通透,造成氣流受阻,既影響了取暖效果,還損失了能源。也有的燈具的選擇上,常將注意力單純地集中在美觀上,忽略了照明的光效,極易造成電能的浪費。
縱上所述,可以看出公廁室內環境設計的協調,所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同時也是較為復雜的。為此切不可輕率從事,應從實際出發,加強分析,借鑒經驗,虛實結合,或許能夠創造出優秀作品來。
3.3與豐富環境藝術相結合
公廁的環境設計問題,固然和審美情趣有關,但品味的高與低、內涵的深與淺、形式的美與丑,在品位與內涵上,絕非是表面文章,猶如繪畫中的氣勢、音樂中的情韻、文學中的心聲等,即無論哪種藝術形式,若缺乏深邃的內涵,則一定是蒼白無力的。因此在公廁設計中,藝術形式是個靈魂性的問題。顯然,沒有把關系處理好,就去單純的追求所謂的風格與形式,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做法,是絕然不可取的。在公廁室內設計創作中,不能讓某種固定的形式束縛住活躍的思路。例如在追求清新淡雅的氣氛時,就應大膽地摒除繁瑣的紋樣,在組合上采用簡潔的線、面、體多重空間結構,以顯其純。在色彩上選用中間色調,以顯其雅。在質感上擇其光與粗,以顯其爽。再加上合適得體的飾物以顯其韻。公廁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延長,都是為了提供人類更舒適方便環境的創作中,既要有合理的功能關系;也要有優美的藝術形式,方能使公廁建筑設計的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統一的境界。所以公廁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在公共環境中最富藝術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文明魅力的私密空間。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總之設計也必需與豐富環境藝術相結合,才能設計出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公廁。也將設計出反映時代文明的標志性建筑。
參考文獻
[1]李先逵.中國建筑文化三大特色[N].建筑學報,2001,(8).
- 上一篇:冷凍毛豆生產加工管理論文
- 下一篇:專賣店空間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