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導視設計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1 10:31:00
導語:城市導視設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城市導視系統含義
導視系統來自英文“Sign”,有信號、標志、說明、指示、痕跡、預示等含義,現在已開拓成為一門完整學科。導視系統是指整體的城市指示系統,包括行政交通導視系統、商業導視系統、文化旅游導視系統等。城市導視系統是塑造城市形象和體現城市人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是建立在科學性以及公共性基礎之上的設計,要求注重設計倫理性、設計文化內涵以及設計功能更為合理的表達。城市形象和指示系統是基于城市文脈形成的一個城市特有的城市表情,在設計時還要特別關注生活便利以及精神滿足等人性化需求。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應以城市環境行為為基礎,建立多個層級系統。如信息導視系統可分為一級、二級信息系統。
二、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教育的現狀分析
1、城市環境設計的繁榮與城市導視系統教育本身薄弱形成反差
首先,社會對城市導視系統認識過于簡單化。在我國開設藝術設計教育的眾多學校中,沒有進行城市導視系統設計的相關課程,專業劃分互不聯系,系統觀念人為割裂。學習平面設計的不懂市場調查與營銷,學習環藝設計的不懂平面版式,然而城市導視系統是要滿足社會需要的。設計中必須考慮到環境調查、人群細分、信息媒介、相關法規等必須考慮的因素,在專業的操作流程下進行導入設計。其次,學校無法真正提供給學生在社會實踐的機會,理論建設和項目執行比較少。由于城市導視系統設計從形成到發展經歷了很短的時間,絕大部分教師在導視系統設計實踐上顯得商業行為掌握不足。最后,學生急功近利,缺乏團隊精神,忽視設計理論的學習與思考。大部分學生缺乏與別人配合完成任務的心理準備,而完善的導視系統設計恰恰不是以個人力量能夠獨自完成的。
2、矛盾重重的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教育
其一,單一知識結構和綜合運用的矛盾限制了城市導視的系統設計。城市導視系統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包括設計學、環境行為學、廣告學、營銷學、消費學、心理學、傳媒學以及電腦制作和相關制作工藝等,哪一樣都不可或缺。然而從行業到設計院校的人為專業劃分減少甚至割裂了專業間的互相聯系;其二,城市導視系統的現有理論與項目操作研究存在不相匹配的矛盾。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是一個十分強調實用性的行業,但國內有關該內容的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還比較薄弱。
3、改善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教育的出路
首先,整合交叉學科,加強交流。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教育要突破作為短期階段性課程的慣例,要建立整體思維觀念與其他專業、甚至其他院系相互協作。例如城市導視系統設計課程可以分成若干單元,每個單元是由交叉學科專業老師帶課,或者通過課題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強交叉學科交流。第二、重視師資理論更新。教師要不斷的接受城市導視系統設計的最新訊息和一定的技術實踐來完善知識體系,深化理論并將之運用于教學。
三、規范城市導視系統設計
評價一個城市是否適宜居住是由城市的各種組合因素共同形成的。城市的宜居程度不僅反映在功能齊全上,還反映在生活的便利程度,和心靈的愉悅程度。城市導視系統的誤讀性或不易讀性會影響城市形象的塑造與建立。例如,歐洲的城市街道與社區大部分不是直線式的,然而,只要你能夠認知地圖,就可以輕松的找到你的目的地。這與當地城市導視系統的易讀性和人性化設計不無關系。平面設計清晰、信息準確、方位設置合理的導視系統,從心理上給市民和外地游客以正確識別和認知,從而產生對于城市生活的安全感。與之相比,國內部分城市規劃布局中規中矩的,建筑單體設計也十分漂亮,但是導視系統卻混亂不堪。且不說美感設計,即便是識別與指示功能都不能盡如人意。尤其是在場所、方位、道路的信息令人費解,例如,同是車站名“北大街”,可能所指方位完全不同,中間相距幾站路。試想連本地人都暈頭轉向,更何況外地游客?所以經常會見到有游客拿著地圖無所適從,也就見怪不怪了。更加可笑的是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在本該是屬于放置明顯路標的地方,例如立交路橋上赫然樹立的巨大廣告牌,路標指示牌被擠壓到角落,被花花綠綠的產品廣告所吞沒。城市導視系統的構建與設計不應只是做做樣子,為了看起來像是大都市而已,它更應該是功能合理的、具有人情味的、準確體現城市意象的系統設計。
1、符合城市環境行為科學
城市導視系統設計要符合環境行為學特點,細節設計要符合人性要求,充分考慮人們的行為特征和心理需求。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應從人體工程學、生態學和美學等角度達到完美,以國家的標準為參照,實現以人為本的目的。導視系統信息設計要能夠被容易的、無誤的認知。導視系統設計要體現人與城市之間的溝通,根據人群分布和流動特點進行合理設置導視牌的尺度與位置,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導視系統與人群行為模式的相配。
2、體現城市地方文化特色
導視系統的造型和顏色要與城市整體形象協調,符合城市地方文化基本特征,體現城市整體性認知。建立區域導向系統,延續城市規劃設計理念,與城市設計的風格相統一。
3、符合人與環境的視覺和諧
環境要素,如氣候、光等客觀物質環境對視覺有一定影響。周圍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實地調查與模擬導入是有必要的,具有針對性的導視設計能夠更加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一方面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另一方面人們的戶外生活空間更加具有心理安全感。
4、規范城市導視系統視覺形象體系
城市導視系統設計逐級層次表現要具有一致性,視覺表達與信息要相協調,并形成視覺系統規范、內容豐富的形象體系。符號文字要符合國際通行的標準,配以英文等外文,以適應國際化發展需要。根據總體規劃進行區域劃分,采用分級檢索、圖文的有機結合和實效美觀的立體造型進行標識導向設計,以求建立布點合理、信息完整、指示明確的城市導視系統。
【參考文獻】
[1]李道增:《環境行為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徐磊青、楊公俠:《環境心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3]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4]王峰:《環境視覺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9.
[5]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論文關鍵詞】城市導視設計;心理體驗;藝術教育;環境行為
【論文摘要】城市導視系統的構建與設計應該是功能合理的、具有人情味的、準確體現城市意象的系統設計。一是符合城市環境行為科學;二要體現城市地方文化特色;三要符合人與環境的視覺和諧;四要達到規范城市導視系統視覺形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