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風格對書籍的影響及啟示

時間:2022-08-07 05:39:54

導語:呂氏風格對書籍的影響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呂氏風格對書籍的影響及啟示

一、引言

呂敬人(1947—),上海人,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當代書籍設計家、插圖畫家,視覺藝術大師,AGI國際平面設計協會會員。呂敬人先生用他自己獨特設計理念和設計實踐為中國當代書籍設計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他的書籍設計實踐對于中國當代的平面設計師來說具有重大的啟迪和引領作用。他改變了過去人們對“書籍裝幀”的認識,開創了書籍整體設計的先河,他的設計理念啟發更多的書籍設計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設計創造力,如文本版式結構的全新的視覺傳達體系的建立,書籍設計五感語言等,引導當代設計師充分表達書籍設計的完整藝術魅力。

二、什么是“呂氏風格

“呂氏風格”是指中國當代書籍設計家呂敬人先生所設計書籍所表現的設計思想,人文精神內涵,視覺版式風格等特點的總稱。因為設計是多元性的,設計師們對設計作品有著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其中,對于設計理念的把握是評價書籍設計優劣的一個標準,好的書籍設計理念的形成與設計師們的文化修養及審美取向有關,書籍設計師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來影響受眾。呂敬人先生用他的書籍設計作品風格與內涵闡釋他的書籍設計觀念,同時向人們展示中國當代書籍設計藝術的鮮活生命力。

三、“呂氏風格”的特征

(一)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幾千年各民族思想文化、觀念意識形態的總體表征,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遠、內涵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們走向現代文明的精神支柱。《茶經》是呂敬人先生書籍設計代表作品之一,他將“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蘊融入其中。他為此書設計特別邀請了我國著名陶瓷藝術大家周桂珍燒制了古茶具浮雕做陶片書函,同時還借鑒古代傳統書籍設計中經常采用的木制書盒、布襯、陰刻宋體字等工藝制作手法,從而達到了主觀與客觀、情與景、物與我的合一,同時又準確表達此書的內容、主題的同時增添了閱讀的視覺、觸覺的元素。

(二)趣味化的藝術表現手法趣味化指的是設計師在書籍形態整體構架和秩序設計之中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書籍設計者要用有趣味的構圖形式、色彩對比、裝飾技巧,從而讓畫面中的點、線、圖形、文字和色彩自然和諧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使讀者感覺十分可親可愛。《西域考古圖記》這本書也是呂敬人先生的一個代表作品,這本書封面使用殘缺的文物圖像磨切嵌貼,同時用壓燙的工藝手法表示主人公斯坦因探險西域的路線,用西方木匣文具柜卷簾式曼荼羅雕刻門臉,向讀者展示出一種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互補的設計形式。通過這種趣味化的設計手法把讀者帶進了令人向往、如夢如幻的遠古西域古文明時期。

(三)豐富的設計語言表現形式隱喻和象征作為設計語言通常表現人性化和情趣化的內容,會使讀者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帶來心情感受。例如,《赤彤丹朱》一書的封面上沒有具體內容圖像,整個封面呈赤色,古樸拙氣的老宋體文字巧妙排成窗形圖案,封面文字空隙用銀灰色襯托出一輪紅日,很形象表現了那個年代的人文精神氛圍,凄美的意境會躍然在讀者的腦海里。此書籍設計通過隱喻和象征的圖形、符號、色彩傳達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思想,設計造型語言應用的巧妙性無形當中也表現出來。

(四)秩序與工藝和諧之美書籍設計秩序之美,不僅是各表現性要素共居的書籍形態結構中,更是這個書籍設計結構具有美的視覺沖擊力。紛亂的文字、圖像、色彩等在和諧共生中能產生出超越知識內容的美感。這種美感是精心構思設計的和諧的秩序所產生的美感。呂敬人先生把這種美的意蘊境界看成是書籍形態設計的至高境界。《中國現代陶瓷藝術》這本書可以看作他在這方面追求的一個代表作。此書盒函書脊是將我國著名陶藝大師高振宇燒造青瓷器皿歸納圖形,用這些圖形作為本書各卷的識別標記,同時也滲透于書籍內頁、扉頁、隔頁、版權頁中。全書整體構架疏密有致,繁簡得當,制作精細,將和諧之美演繹淋漓盡致。

四、“呂氏風格”對當代書籍設計的影響

(一)打破傳統狹隘書籍裝幀觀念中國書籍設計造型與制作方面有著絢爛的歷史。但就國內目前狀況來看,書籍設計領域的狀況不讓人樂觀,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設計觀念陳舊、書籍設計在很多讀者眼里長期滯留在"封面設計"上,設計理念遠遠落后于歐、美、日等國家。面對這一現狀,呂敬人先生及設計師們面對現實狀況做出理性反省與分析的同時,開始了書籍設計形態方面的創新,把傳統的書籍裝幀推向了書籍設計形態價值建構這個平臺,并以此形成傳統裝幀與現代書籍設計業之間的一個分水嶺,因此形成的"呂氏風格"也成為當代設計界被人矚目的散發著中華文化魅力的設計人文景觀。

(二)提出書籍設計“二重構造”學說書籍形態設計是包含"造型"和"神態"的兩種構造。書籍設計造型是實質物性造型,它以方便閱讀、美觀實用的意義表達書籍靜態美;神態是書籍設計的理性構造,表現在書籍設計上要求內容信息豐富易懂、版式科學合理、創意構思新奇、層次分明、旋律起伏跌宕。例如我們在閱讀呂敬人先生設計的《梅蘭芳》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他的舞臺形象和生活形象也栩栩如生處處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個時候《梅蘭芳》這本書的設計之美已經不再是一個靜止的裝飾之美,我們在翻閱過程中與書的內容溝通并產生了互動性。

(三)傳統文化資源對當代書籍設計的重要性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在藝術形式上,我們不但有神秘多姿的彩陶、古色斑斕的青銅器,而且還有那秀骨清相得北朝塑像、筆走游龍的晉唐書法、宋元山水畫及偉大的詩人、作家的瑰麗作品,這些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的獨特性與藝術美。我們傳統文化的根基是中國,深植大地的根如果沒有養分滋養自身就無法生存。以文化為底蘊的書籍設計更離不開本土文化支撐構架。書籍最能反映本民族文化的審美價值和審美取向,中國當代的書籍設計不能脫離本土審美意識和欣賞習慣。呂敬人先生的書籍設計風格給了我們當代平面設計師很好的啟發在書籍設計過程中要挖掘和發現本民族最精彩文化要素,這些要素與現代西方的設計理念融合,這既是中國設計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當代書籍設計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