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慶典禮儀裝飾設計的現狀

時間:2022-01-11 09:59:05

導語:談慶典禮儀裝飾設計的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慶典禮儀裝飾設計的現狀

1.中國古代慶典禮儀環境裝飾的歷史與發展

鄉飲酒禮是一種宴飲儀式,重在于體現舉賢敬能、尊老尚齒之思想。儀式的現場,要先鋪設好參禮者席位,陳設好禮器,在中國,從古至今大多都以左為尊,在宴請客人時,要將地位很尊貴的客人安排在左邊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中國的餐桌上酒是必備之物,以酒助興,有時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喝酒的時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明史·鄉飲酒禮》中對鄉飲酒禮的場景是這樣記載的:設賓席于堂北兩楹之間,少西,南面;主席于阼階上,西面;介席于西階上,東面;僎席于賓東,南面;三賓席于賓西,南面。皆專席不屬。眾賓六十以上者,席于西序,東面北上。賓多則設席于西階,北面東上;僚佐席于東序,西面北上。設眾賓五十以下者位于堂下西階之西,當序,東面北上。賓多則又設位于西階之南,北面東上。司正及讀律者,位于堂下阼階之南,北面西上。設主之贊者位于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設主及僚佐以下次于東廊,賓介及眾賓次于庠門之外,僎次亦在門外。設酒尊于堂上東南隅,加勺冪,用葛巾;爵洗于阼階下東南;篚一于洗西,實以爵觶;盥洗在爵洗東。設卓案于堂上下席位前,陳豆于其上。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堂下者二豆。主人豆如賓之數,皆實以菹醢。通過古書記載古代鄉飲酒禮的環境裝飾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這也是古代禮儀的一個重要表征。

2.西方慶典禮儀環境裝飾設計歷史與發展

西方社會的禮儀文化略晚于中國,在西方社會,禮儀一詞最早見于法語,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證。因為法庭是莊嚴的,在中世紀法國法院為了保證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將“法庭須知”印在或寫在一張長方形的證件上,發給進入法庭的每一個人,作為通行證,上面記載著進人法庭應遵守的事項,使法庭活動的參加者遵守法庭的行為準則。后來在其它各種公眾場合也都規定了相應的行為準則,這些準則逐漸得到了大家的公認。在古希臘的文獻典籍中,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先哲的著述中,都有很多關于禮儀的論述。中世紀更是禮儀發展的鼎盛時代。文藝復興以后,歐美的禮儀有了新的發展,從上層社會對遵循禮節的繁瑣要求到20世紀中期對優美舉止的贊賞,一直到適應社會平等關系的比較簡單的禮儀規則。歷史發展到今天,傳統的禮儀文化不但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科技現代化而被拋棄,反而更加多姿多彩,國家有國家的禮制,民族有民族獨特的禮儀習俗,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禮儀規范程式,國際上也有各國共同遵守的禮儀慣例。西方社會的慶典禮儀形成與宗教信仰有著根本的聯系,因此很多慶典禮儀環境裝飾都帶有宗教色彩。

西方的慶典儀式大多是在宮殿或教堂里完成的,如愛麗舍宮,它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府,也是法國最高權力的象征,其中的節慶廳和冬園是設宴會款待貴賓的場所,1889年,由建筑師歐仁·德布雷桑設計建成了節慶廳,墻壁、天花板、地毯都是絲絨,天花板上的12個水晶燈華麗異常。面壁都用鍍金鈿木裝飾,墻上懸掛著著名油畫或精致掛毯,四周陳設著17、18世紀的鍍金雕刻家具,國宴臺面呈“U”型,四周裝飾得金碧輝煌,極盡奢華;凡而賽宮中的鏡廳也是重要的禮儀空間,拱頂上布滿了描繪路易十四最初18年征戰功績得彩色繪畫。吊燈、燭臺與彩色大理石壁柱激素及盔甲交相輝映,排列兩旁的8座羅馬皇帝雕像、8座古代天神雕像計24支光芒閃爍的火炬,令人眼花繚亂。最為吸引人的是與長廊左側面對花園而開的17扇巨大拱形窗門相對應的17面鏡子。使整個禮儀空間更為寬敞宏偉。在前希臘環境裝飾風格中,紅色是最受歡迎的如果墻體是滿墻著色的通常會用紅色,一般宴會在花園內舉行,在花園里豎起華蓋,后來有所改變一些臨時性的建筑物經常被借用,阿特納奧斯在四個世紀后對它進行了描述“這個大帳篷由木柱構成,能放置為客人準備的130個長沙發椅……柱子有規律的間隔……在柱子上面是一個方形的框緣,它支撐了整個有白邊的圓形猩紅色華蓋,并作為屋頂”支撐體上鑲嵌著圖案或是鵝卵石,并且還懸掛其他的裝飾物。結論: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不論是物質技術還精神文化,人類社會的發展,都具有歷史延續性。21世紀是文化的世紀越是高度發展的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人們越是對文化具有更為迫切的需求。慶典禮儀環境裝飾設計應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遺產,用現代的設計理念重新詮釋和傳承,這是新世紀慶典禮儀環境裝飾設計探索的重大課題。因此,慶典禮儀環境裝飾應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在風格、樣式、品味上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作者:李瑩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