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管控機制分析
時間:2022-09-25 03:27:24
導語: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管控機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工科建設及工程教育認證的大趨勢下,提升畢業設計環節在學生整體培養中的地位,從而進一步強化畢業生的工程理念、工程素養和工程能力培養,是提高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南京農業大學計算機系通過長時間的探索,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畢業設計管控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工科;工程教育認證;計算機;畢業設計
1研究背景
作為“新工科”概念的首倡者之一,天津大學校長鐘登華院士明確指出: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工程實踐能力強的“新工科”人才[1]。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頒布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最新版中也明確提出: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總學分的20%。要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并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要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和考核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2]。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計算機新工科”人才的培養方,高等院校一方面固然需要主動探討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方向,提前布局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更需亟待加快現有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進行轉型升級,尤其是對計算機專業的畢業設計質量管控機制進行改革創新。作為需求量較大、開設院校最多的專業之一,國內部分高校已經開始了對計算機專業建設進行深層次改革的探索。如北方民族大學開展了“基于CDIO理念在民族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探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民族類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措施[3];沈陽工程學院開展了“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進一步明確了專業定位,提高了實踐環節的培養要求[4]。
2現狀分析
在2015年上半年,南京農業大學計算機系開始著手調查和梳理學生畢業設計的基本情況,查閱了數百份之前的畢業設計資料,召開了多次師生座談會,發現我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實際完成情況在定位、選題、設計、實現、評價等諸多環節都存在相當多的問題,突出表現在:2.1在思想上師生對畢業設計重視程度不夠,走過場的現象時有發生畢業設計一般是學生在學校的最后一個學期開始做的,學生既要查找資料、確定設計題目,又要熟悉開發工具和開發方法,還要進行系統設計和功能調試,最后還需要撰寫合格的畢業論文,都要獨立完成。與此同時,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學生也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于找工作,在不同城市間四處奔波,部分用人單位還會要求先進行實習。時間保證不了,學生的精力也不能全部用在畢業設計上,因此,畢業設計的質量也會跟著受到影響。2.2選題重合、老舊現象突出,挑戰性強的課題鮮有人問津從我系近幾年的畢設選題情況來看,重合、老舊現象較為突出,而選題的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2.3軟件工程學而不會的情況較為突出,缺乏正確的軟件設計開發方法軟件工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開課背后的想法就是希望學生在走入工作崗位之前,對軟件開發的整個生命周期有個清醒和全面的認識,提高軟件開發的科學性水平。但現實往往是,學生對與軟件工程的開發思想領會不夠,沒有嚴格地使用軟件工程的開發方法,導致了很多問題。2.4理論基礎具備,但是缺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了這么多理論知識,操作系統、數據結構、數據庫、計算機網絡等,似乎成績考得也還不錯,但是一旦落實到實際問題,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2.5成績評定標準不盡合理,激勵機制缺乏作為大學四年的一個總結,很多同學對于考好最后一課還是有追求的。但在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做出評價時,部分答辯老師沒有根據各評價準則逐項判斷并給出相應的評價,部分抄襲甚至別人代做的畢業設計拿了較高的分數,而一些自己辛辛苦苦完成卻存有瑕疵的卻只在及格線附近徘徊,這難免就會造成評價結果的不精確,給同學感覺隨意性較大。
3畢設管控機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從2015年開始,每年召開一到兩次的關于畢業設計工作的專題研討會,要求全系教師全員參與,針對當年的畢業設計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力求通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制度為保障、以技術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畢業設計質量管控新機制,既為后續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奠定基礎,也為“新工科”建設理念的有效推行進行有益的探索。該機制運行近4年來,無論從教師還是學生兩方面的反響情況來看,效果良好。其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點:3.1“新工科”理念引領,樹立結果導向的實踐理念從2017年開始,在每年畢業生答辯完成后的一個星期內,舉辦一次“本屆畢業設計匯報展暨下一屆畢業設計動員大會”,從本年度畢業設計項目中優選出若干個工作量飽滿、原創度高、創意較好的課題,邀請作者從立項的理由、設計的過程、最后的收獲等幾個部分面向全系學生展開匯報。這種活動一方面給畢業設計完成優秀的同學帶來了較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對下一屆同學也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活動交流氛圍熱烈,動員效果良好。在選題方面,改變了以往的教師出題———學生選題這一模式,突出學生主體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需求,結合領域特色來自主確定畢業設計的題目,指導老師只從宏觀上進行把關。此外,還鼓勵學生去相關單位實習,以便將畢業題目與實際需求有效結合,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達到學校、學生、企業、社會共贏的效果。3.2模式改革,構建全方位的質量監控體系將畢設劃分為項目選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導師初審、分組答辯等五個步驟,每個步驟占據畢業設計總分相應的比值,且之間環環相扣,一個步驟完成不好將導致無法進入下一步,進而影響到學生最終的畢設成績。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發現,雖然學生的主動性很重要,但確實也存在部分老師和學生交流過少、把控不力的情況。基于此,系里要求,在畢業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和指導教師在交流溝通的時候,要填寫指導記錄單,作為過程資料提交給答辯組審閱,從而實現了對畢業設計全過程的質量監控。此外,為了加大畢業設計的嚴肅性,本系還于2015年開始在全校率先開始試行二次答辯。即5月中旬左右組織第一次答辯,由指導教師審核并推薦達到要求的同學參加,第一次未參加或者未通過的學生,經指導教師同意后,參加6月中旬的第二次答辯,如仍未通過,則無法正常畢業。這項措施在給同學帶來較大的動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進一步促使他們端正畢業設計態度、保證畢業設計質量。對于畢業設計不達標的同學也決不放低標準,以剛剛畢業的2018屆為例,在118名學生中,共有14名同學二辯不通過導致無法拿到畢業證,比例達到12%,給了全系學生極大地震撼,也表明了我們堅決杜絕“水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堅強決心。3.3有出有入,強化師資隊伍實踐能力培養加強校際、校企、校研間的合作和交流,與國睿公司、豐頓科技等農業領域知名企業多次展開研討,聘請企業人員承擔部分本科教學工作、實踐指導工作,聘請企業參與到教師隊伍建設指導中,定期選派教師參與企業工程培訓、實訓和交流,不斷提高教師研究創新教育和指導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水平,為打造一支既具有較高專業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結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5,6]。3.4面向農業,突出畢設選題的領域特色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能夠結合農業實際問題來構思自己的題目,如特定魚類識別、農業傳感網模擬、農產品價格預測、作物生長監測等,部分學生還利用自己的畢業設計成果謀劃創業,從而真正體現了畢業設計在培養計算機類專業人才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3.5標準化畢業設計開發過程在評估歷年選題情況基礎上,將課題大致劃分為信息系統構建、網絡仿真建模、人工智能設計、特定算法改進、應用程序開發等五類,制定不同的標準,以適應具體情況需要[7,8]。3.6制定畢設激勵機制,引導師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如果只是把畢業設計作為一項單純的必修功課去完成的話,學生的動力是不大的。而只有當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能夠獲得外部的激勵的時候,自身的潛能才有可能進一步被激發出來,產生令人生畏的能力[5]。因此,在畢設中我們積極鼓勵師生創新,同時不以成敗論英雄,學生如果選擇有難度的課題,即使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在指導老師給出證明之后,答辯時仍然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成績,甚至向上推薦為校級乃至省級優秀畢業設計,這使得部分學生的創造性、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真正感受到了挑戰的樂趣。
4結語
作為一所農業院校的非優勢專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通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制度為保障、以技術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畢業設計管控機制,既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為后續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奠定了基礎,也為“新工科”建設理念的有效推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胡濱 任守綱 謝元澄 徐煥良 嚴家興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 上一篇: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臨安區現代農林業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