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抑郁癥下住宅室內空間設計探析
時間:2022-08-18 08:20:09
導語:城市抑郁癥下住宅室內空間設計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過于集中給城市帶來了諸多問題,城市抑郁癥就是其中問題之一。目前,對抑郁群體的治療主要體現在弱化刺激源和注重個體調節兩個方面,以緩解壓抑情緒為主。在設計研究上,由于城市群體主要在工作和居住兩種環境中切換,住宅室內空間是抑郁群體主要逗留和二次改造的私人空間,因而適當的空間改造可以緩解個體的抑郁心理,對于抑郁治療和建筑理論補充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住區、城市抑郁癥、抑郁群體、住宅、室內空間、設計
在美國,抑郁癥是僅次于癌癥的第二耗資類病癥,由于沒有系統科學的治療方法,每年因抑郁癥自殺的人數占抑郁總人數的15%。國內對于抑郁癥的識別度較低(不到20%),且近90%的抑郁癥群體對抑郁癥的錯誤認知和不及時就醫,使得歷年抑郁人數呈上升趨勢。城市抑郁是城市環境下,群體容易患上的心理疾病之一,因而城市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對城市抑郁的關注[1]。
一、難題:城市環境下群體抑郁心理
1.城市病、抑郁癥及城市抑郁癥。城市病是指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城市人口密度過大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心理等多方面問題的總稱。抑郁癥則是自我調節機制因不可抗因素出現紊亂,個體長期處于壓抑狀態影響正常生活的一種心理疾病,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成因。城市抑郁癥是城市病與抑郁癥綜合反映的結果,它是生活于城市的人口不適應城市的快速變化,在外界壓力作用下,心理上萌生大量的負面情緒,群體持續性受壓,最終身心俱疲,影響工作生活的病癥。2.城市抑郁癥的研究意義。由于城市規劃、建設和壓力等城市化因素,使得抑郁癥與城市病聯系密切[2]。相比其他類型的抑郁癥,城市抑郁癥的外源性因素(城市環境)不可變,這種條件刺激性會以緩增的形式對城市人口施壓。基于此背景下,如何緩解情緒崩潰后的負面影響尤為重要,因而城市抑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二、緩解:城市抑郁癥的治療及調節方式
1.城市抑郁癥治療與輔助設計的可行性。首先,城市抑郁癥是典型抑郁癥之一,具有群體性,抑郁群體間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鳴,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理解;其次,城市抑郁癥的環境較為簡單,主要是“工作——居住”兩點式,住宅是緩解壓力的場所,具有一定的設計針對性;最后,患有城市抑郁癥的個體通常空虛而缺乏活力,在資源豐富的大城市中,對于興趣愛好的實踐更加便利和多元。2.城市抑郁癥的外界治療方式。城市抑郁的治療,主要歸屬于心理健康范疇。傳統的抑郁癥外界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心理輔導兩種為主,藥物治療主要通過抗抑郁的藥物來緩解患者的過激情緒,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存在病癥復發的風險。而心理輔導是根據個體情況,進行一對一分析,不足之處是病癥成因的復合性和個體的自我調節的差異性,具體效果難以評估。3.城市抑郁癥群體的自我調節方式。自我調節是從個體差異化的角度出發,根據抑郁患者的自身特點,強調由內而外的改變。按照城市抑郁癥群體受影響的因素來劃分,主要分為生理群體、心理群體、社會環境群體[1]。根據群體的類型的不同,自我調節方式也不同。1)生理群體生理群體是指受生理因素影響較大的群體,以先天性因素和童年影響為主。性格內向的人敏感多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面對淡漠的城市環境,內心容易積攢負面情緒。在自我調節上,內向型群體宜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并根據自身條件(時間、經濟狀況)及特點(興趣愛好)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方式,必要時可以與家人、朋友等熟悉的人交談,通過傾訴的方式來適量適時地排遣壓力。2)心理群體心理群體是指受心理因素影響較大的群體,以成長環境影響為主。在心理成因上,城市抑郁取決于個體成長中遭受的重大創傷和困境,使得這類群體成年后有承受力差、過于悲觀等表現。針對心理群體的治療主要通過后期鍛煉等方式來自我調節。例如,承受力差的群體可以通過演講、自我暗示等方式,避免過度緊張;社交恐懼的群體則通過結識朋友、發展愛好等方式,避免內心壓抑;過分悲觀的群體可以多參加正能量的活動激發活力,解決簡單問題的來提高自信心。3)社會環境群體社會心理群體是指社會環境下對于群體的外因性影響,相比前兩種心理,具有一種暫時性1。城市抑郁的社會性影響主要是環境的高壓和周邊人對抑郁行為的不理解,使得抑郁群體感到孤獨和絕望,最終崩潰。針對這類抑郁群體,主要通過脫離當前環境的方式來緩解壓力,如選擇適宜的休閑地短期放松、脫離工作壓力大的環境等。脫離環境可以緩解抑郁群體與城市環境的矛盾關系,并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因而這類群體的自我調節仍要根據自身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調整。
三、應用:城市抑郁下的住宅室內空間的設計
現代城市生活,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少,住宅作為人們生活的主要滯留場所,住宅空間的合理改造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們的抑郁心理。住宅室內空間的改造主要有三個方面;色彩搭配、光線利用和軟裝選擇[3]。1.色彩搭配。每種色彩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感傾向,這些色彩對抑郁群體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首先,用色要使其感到愉悅,即色彩要給人一種活力,即明亮又溫暖的顏色;其次,用色要有一定的搭配性,空間中的色彩不過于單調和雜亂,強調整體氛圍感;最后,色彩要有一定的治愈性,即空間用色對于壓力環境有弱化作用,讓抑郁群體心理上得到放松。因此,色彩選擇主要有三個原則:活力性、氛圍性和治愈性。具有活力的顏色主要是黃色系、橙色系、黃綠色系,這些顏色讓人聯想到金秋、夕陽、綠植,是具有生命力和希望的色系。單色調的空間中,氛圍取決于單色調的色相,如藍色(冷靜);而兩色為主的空間內,則是介于兩種色相間的氛圍,如白色和木色的空間,兩種色彩搭配往往給人一種柔和雅致的感覺,即空間不因白色過分冷清,也不因木色而過分沉悶。在治愈色上,往往選擇淺色系,淺色會淡化空間的邊界,在心理感受上給人一種放松和愉悅性,使得抑郁群體的緊張和焦慮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在澳大利亞,每年約有100萬人患抑郁癥2,AndrewMaynard以自己的住宅(簡稱AMA)為實驗品,旨在為緩解抑郁空間設計提供部分借鑒。在住宅空間中,最具特色性的是客廳部分,主色調為黃、白色,輔助色為黑、藍色。黃色主要負責活躍氛圍,白色則在視覺上柔化空間邊緣、強調氛圍,黑色和藍色的加入平衡整體色調,避免過于情緒亢奮。不同于普通住宅,緩解抑郁的住宅在用色上要避免過多冷色,選擇適當的跳色、亮色進而激發抑郁者的活力(圖1)。2.光線利用。根據光線的類型不同,我們分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在特定情形下,兩種光線可以結合使用。根據一天時段的不同,我們將自然光線分為四種:早上、中午、日出(日落)、黎明(黃昏)(表1)。在晴天環境下,早上的光線柔和,光影感較弱,光色較淡,這個時段的光線也是最有治愈性的,為了強化空間的活力性,可以搭配少許綠植;中午的光線明亮,光影感強烈,在采光好、熱度適宜的靠窗位置,抑郁群體可以通過曬太陽來緩解疲勞,可以與百葉搭配,避免過強光線下目眩;日出和日落的光線色調均以橙色系為主,在光線較亮的位置,可以擺放一些照片框、小飾品來強化“家”的溫馨;黎明和黃昏的光線為柔和冷色,由于室外光線較為昏暗,常常輔助一些人工光來滿足室內采光,對于抑郁群體而言,橘黃色的人工光更容易營造一種愜意舒適的小環境;夜晚室內光線主要通過人工光來營造,光線應明亮而溫暖,如米黃色、淺橘色等,在舒緩情緒的同時又方便使用;陰天環境下,自然光主要來自于天空(冷色)和周邊環境的漫反射光。這種情況下,往往通過室內的暖色系的人工光來淡化環境光的冷色調,進而強化空間氛圍性。3.軟裝選擇。軟裝又稱軟裝修,主要包括家具、飾品、燈飾、布藝織物、花藝及綠化造景五個方面。在抑郁群體住宅室內空間的軟裝選擇上要兼顧三個原則:簡潔化、生活化、個性化。1)簡潔化簡潔化會弱化抑郁群體的敏感性,主要有兩個原則:樣式簡單、數量適度。樣式簡單是指構成某一功能的款式要少;數量適度是指滿足基本使用的同時,又不因數量過多顯得空間擁擠。以普通住宅中的餐椅為例,主用餐椅數量一般不超過5個,且考慮到家具搭配的問題,餐椅通常選擇一種款式。2)生活化生活化是指軟裝給人溫馨感。很多抑郁癥患者的壓力來自于漠視的環境,他們渴望被關注,又因不被理解而自我抑制。住宅室內空間作為抑郁群體的私人空間,富有生活氣息的軟裝布置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心理積極性。生活化的軟裝選擇主要有兩個原則:小巧精致,氛圍和諧,小巧精致是指飾品、燈飾及小家具的尺度小而美,尺度小會給人親切感,尺度美會給人悅目感;氛圍和諧是指軟裝組合整體和諧,能減輕抑郁群體的焦慮(布置擁擠)、空虛(家具沉重單調)、抑郁(組合雜亂)等情緒。3)個性化個性化是指根據抑郁患者的個人偏好選擇合適的軟裝(主要指飾品和花藝兩方面),打造屬于個體的私人空間。個性化有兩個原則:凸顯特色、富有活力。凸顯特色,是指根據抑郁群體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軟裝布置,如喜歡養花的人,室內的綠植數量相對較多,而熱衷爵士樂的人,擺放架上可能有很多磁帶、黑膠唱片等突出音樂的飾品。富有活力是指這些特色性的飾品要能給抑郁群體帶來間歇性活力,在減輕壓力的同時,重燃對生活的熱情。Hygge風格是近年來住宅室內設計中較為較流行的一種風格,Hygge一詞來源于丹麥文化,強調一種溫馨化和生活化,因而可以有效地緩解抑郁心理[4]。Hygge風格住宅主要有三個要素:包容性、自然性和充足的光照。在北歐Hygge風格住宅中,用了和諧的白色、素雅的木色,輔以穩重的黑色,凸顯了一種安靜的氛圍。少許綠植增加空間中的自然性,大小不一的各類陶瓷在凸顯生活化的同時,又打破了空間的單調感。餐廳區域細節豐富,又不過于擁擠壓抑,給人一種愜意的感受,在燈光選取上,以淡黃色暖光為主,增加空間溫暖性的同時,亮度合適更易于閱讀(圖2)。
四、總結
在快節奏和壓力大的城市環境下,抑郁心理成了城市諸多困境綜合下的常態。城市抑郁的關注不應只局限于心理學,而應多角度、多領域給予包容。對于抗抑郁住宅的設計研究,僅僅從建筑學角度針對抑郁情緒緩解提出的部分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美)奧康納著,張榮華譯.走出抑郁[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01-01
[2]趙劍芳.關于城市“抑郁癥”的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3):108-109+122.
[3]結實遇小丸子(企鵝號).抑郁癥跟住宅的空間環境關系這么大,仔細看看![OL].騰訊網.2019.06.03.
[4]Marchunlin.相比時下流行的喪文化,丹麥的[Hygge]生活才是一記溫柔殺[OL].360個人圖書館.2018.09.06
作者:劉路 秦巖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
- 上一篇:后現代主義與建筑室內設計初探
- 下一篇:建筑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