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理念及發展趨勢
時間:2022-05-10 03:12:48
導語:建筑設計理念及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對于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物質文化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綠色生態型建筑設計理念隨之誕生并迅速發展。如何設計好綠色生態建筑,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功效,是當前建筑領域的新興議題。文章結合綠色生態建筑的基本理論,以及北方鄉村民居的建筑特色,提出北方地區綠色生態型建筑設計的理念,并展望其未來發展趨勢,以期為建筑領域的創新跨越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綠色生態型建筑;北方民居;設計理念
1綠色生態理念對于建筑發展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經濟建設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近幾年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領域各行業都陷入低迷狀態。如何多元化的做好建筑、做出精品耐用、綠色生態化的建筑就成為同行間相互比較標榜的方向。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化建設的腳步越來越快,建筑領域的粗放式作業所帶來的弊端也逐漸凸顯,建筑企業對于節能環保的輕視,造成了建筑行業與環境保護呈逆向增長,建筑行業越紅火,當地的生態環境越惡化。由于建筑企業的大范圍圈地和隨意性圈地,造成大量植被遭到破壞,水源受到污染,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出于對利益的追逐,相當部分的建筑企業以效率為優先,對于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的利用考慮不周,不僅鮮有考慮對建筑材料進行重復利用或者綜合統籌利用,甚至在建材預算和采購過程中超量訂購,多余的建材又不值得退回或存儲,造成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費。此外,由于大部分的建筑企業都只關注地價、房價、周邊配套設施等市場行情,結構設計基本上都是常規化處理,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對于節能和空間利用等新元素缺乏考量,使得諸多能源資源在不經意間大量的流失,建筑空間也沒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對于有著漫長嚴寒的北方地區來說,鄉村民居以磚房和生土建筑為主,新建建筑雖然在外墻裝修方面有所改進,但受到地方環境的影響,其本質并沒有太大變化。特別是在冬季,北方建筑的保暖仍然依賴于暖氣和熱炕,建筑本身的防寒保暖作用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來。而部分北方地區的國家節能標準已經提高到了65%,老式的無限制地供暖,只能確保人們在限定的范圍內進行活動,因而生活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由于受到傳統建筑材料的制約,導致熱量大幅的流失,增大了能源供給且使供熱效率大大降低。此外,在建筑的外圍特別是角落,受到冬季氣候及北方土質的影響,墻體發霉返潮現象嚴重,使建筑的美觀和使用壽命大打折扣。
2綠色生態型建筑的設計理念
2.1要以人為本,以居住者的舒適和便利為第一要務。綠色生態型建筑理念,首先要考慮的是建筑內的居住者的生活質量。不考慮居住者感受的建筑,連銷售市場都沒有,其本身就是一種浪費,更不必考慮建設和使用中的浪費問題。綠色生態型建筑必須要充分結合當地生存環境和風俗習慣,滿足居住者的健康、舒適、便利等要求。對于北方地區而言,采暖是第一位的,因此必須在節能的同時,切實加強建筑內的加熱和保溫設計,使其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地區內大多數居民的生活條件,不能僅僅為了建設優質建筑而不顧成本,建造出居住舒適但居民無力購買的高價建筑。因此,如何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以及北方相對較低的經濟收入水平的情況下,設計出最為適宜的綠色生態型建筑,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2.2要以環境為根,以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底線原則。努力尋找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的,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對滿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威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當前以及未來始終都需要堅持的發展理念。在建筑領域,同樣也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理念,在建設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建筑材料、能源資源的最大程度地利用,以及降低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及周邊的影響,盡可能地節約非可再生資源,使建筑與環境形成和諧共贏的局面。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由于長年的重工業生產,已經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相當程度的破壞,霧霾、沙塵、酸雨等惡劣氣候幾乎成為了常態,因此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應該給予更高的重視。這其中,不論是建筑的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直接保護,還是在建筑材料購買、使用從而影響上游行業而形成的間接保護,對于生態環境來說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3因地制宜,充分運用地方本土資源推動發展。能源的節約不能靠“少用”、“不用”等因噎廢食的方法來應對,而應該充分調動當地的各類有利資源,在推動節能環保的同時深入挖掘可再生能源,實現經濟利益與能源發展的良性循環。例如,在北方地區,煤炭和石油資源非常豐富,但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礦石資源本身屬性的限制,成本低廉與污染嚴重二者并存,給地方環境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且煤炭、石油用于發電生熱是對于礦石資源極低效率的利用,造成這些非可再生資源的浪費。而另一方面,北方地區有著豐富的光照,這才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資源。此外,相對于如何加熱,更重要的是發揮當地居民的生活智慧,并結合相關的科技知識,做好建筑的保溫散熱,盡最大可能地保持室內的溫度,從而減少對于加熱的依賴。
3綠色生態型建筑的技術研發和發展趨勢
3.1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即充分發揮北方建筑偏矮、沒有高層建筑遮擋的優勢,加大對太陽能的利用。雖然北方地區受到經濟的限制,家家戶戶安裝太陽能發電等設備并不現實,而且也不利于日常維護,強行推行反而會適得其反。但光照本身就是對太陽能的利用,因此,北方地區可以采用更加經濟的太陽能被動式利用法,即選取光照最為充足、同時對室內影響最為顯著的朝南方向的房間,托掛使用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集熱板,使之與樓地面敷設的低溫熱輻射水管相連接,為其收集提供持續的熱能,從而將太陽光充足的利用。對于較為偏遠的地區,可以推廣使用簡易的太陽能集熱裝置,比如利用廢舊易拉罐圖表面涂黑串聯成排的方式進行等效的收集太陽能,以及利用凹透鏡聚焦原理制成的簡易太陽能灶具等。3.2環保建材的使用。在建材方面,要減少對混凝土等常規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好生態環保型建材,研發出成本適宜的綠色建筑材料。要合理計算出建筑工程中所必須的建材種類和相應的數量,盡可能地控制建材的采購,并加強對施工過程中的使用管理,提高利用率,減少耗損率。必要時,可以結合當地的自身特色,例如北方地區早些時期使用的傳統黏土實心磚,既浪費資源同時保溫性能還低,通過推廣使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輕型空心材料,一方面節約了資源上的浪費,同時提高了建筑外墻的保溫性能。還可以利用好農村地區草板、稻殼等豐富且成本低廉的本土資源,作為建筑的保溫層,實現隔熱保濕的效果,并輔以透氣、防蛀技術,切實解決生物資源相比較混凝土的不利因素。3.3節能技術的研發。首先要加強對住宅入口的設計。北方地區長期嚴寒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如何將嚴寒抵擋在戶外,入口是住宅的第一道關卡。對于北方住宅入口的創新設計,可以考慮調整朝向,使其避開當地的主要風向,并且在門口處加裝門斗,形成中間隔離帶,使室內與室外溫度之間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要提高建筑外墻、屋頂、地面等與外界接觸區域的保溫效果,加大外墻外保溫系統的埋深,將其延續至冰凍線以下,利用自然土壤來處理一部分熱損失。利用草板、稻殼等加裝保溫層,在周邊地面設置聚苯板保溫層,同時還可以加厚窗體等,盡最大可能減少室內熱量的散發,從而在保證居民生活舒適度的前提下,減少了供熱的要求和相關資源的消耗。3.4水資源循環利用的設計。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對于水資源的稀缺有著切身的體會。對于建筑中水資源浪費和水污染嚴重的問題,我國各行各業始終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應有的重視。為了更好地推進綠色生態型建筑設計理念,必須充分重視建筑中的水資源節約和利用。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應建立蓄水池,通過收集雨水、融化雪水等方式,實現水資源的收集和利用,減少對自來水資源的消耗;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將景觀水景的設計與降水的利用結合起來,盡可能地利用雨水等資源推動景觀運轉,在盡量少地利用電力、水力的情況下構建更優美的生活環境;在建筑使用過程中,也需要加強對于生活廢水的處理,尤其是推動生活廢水的多層次使用、凈化后循環利用等,實現對水資源的節約。
4結語
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前景和方向。建筑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行業,對于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十分巨大,同時又與人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如何在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及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長遠目標做準備,具有戰略意義。綠色生態型建筑設計理念,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蓬勃發展起來。只有不斷地加強綠色生態理念,將相關理念和技術融入到建筑設計和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才能夠建設出美觀舒適、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空間充分利用等多方面共同發展的新型建筑,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南.現代城市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要點探析[J].中外建筑,2010(8):154-156.
[2]馮陽,陸超凡.建筑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3).
作者:楊洋 單位:銀川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設計理念在版式設計的作用
- 下一篇:工程造價橋梁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