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紋樣在現代設計的研究
時間:2022-10-22 03:14:57
導語:古典建筑紋樣在現代設計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世界建筑紋樣的歷史中,紋樣種類繁多。在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建筑上的紋樣各自具有地域特征。深入了解中國和西方在各自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建筑模式進行比較,有助于掌握和理解它們的不同特征和文化屬性,更有利于事物的收斂和創新。通過研究它們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我們可以更好地學習和借鑒傳統本質,拓寬我們的設計思維。
關鍵詞:中西紋樣特點;中西紋樣設計;現代文創設計;消費心理研究
對于武漢中歐式建筑的實地考察,讓筆者有了深切的體會和感觸,希望可以把建筑中的紋樣元素進行再設計制作新的圖案,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之中。在收集資料和學習中,發現中式的建筑紋樣和西式建筑紋樣各有其特色,將二者分析對比,從它們之中找出差異性以及共通點,進行現代文創產品再設計,發揚傳統文化。
一、中式建筑紋樣
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建筑形式一直是以繼承優秀的為主,延續和發展建筑舊功能。普遍由木結構與磚木結構建筑的住宅都是這樣的,偶爾會有雙層建筑,像寶塔,宮殿和寺廟通常采用山頂的結構。例如中國著名的皇家地區故宮,這里承載了兩個朝代的歷史故事。故宮的紋樣是繁瑣復雜的,因為是皇室居住,其各個位置的設計都十分的精致,每一個角落都展示了高貴的氣質。皇帝使用的地方都以天子的標準制作,在建筑的中無論是殿內大柱雕刻的花紋還是房梁上繪制的圖案都是龍為主體,絕對的體現了中國君主集權的思想九五之尊的地位。后宮中就會有鳳凰的元素,還有一些花草樹木用來裝飾,一些地方使用吉祥的鳥兒進行體現,議事工作的房間則會用竹子等紋樣。各式的圖案、紋樣和浮雕遍布每一處,其主要意義還是根據政治和傳統文化表達當朝的思想與美好的祝福。中國除了皇家園林外,各個地域的人們也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也有了當地特色的建筑。如坐落于江南水鄉的原始建筑徽派建筑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徽派建筑沒有皇家建筑的繁華,倒是多了一絲絲的樸素淡雅,伴隨著風景如畫的山水,最原始的徽派建筑大部分是木質的,上面精致的紋樣在沒有機器的年代被精細的制作成歷史上一座座令人驚嘆無比的神來之作,就是在今天這個機器化的大時代中,都沒有那樣的制作技藝。后期的建筑外觀轉變成了白墻灰瓦的形式,但內部的主要結構還是由木頭撐起。徽派建筑是民間的建筑,制作和設計也是由普通的人們完成的,其紋樣主要是來源于歷史中的神話故事,自然中的花草和人們對美好生活和人事物的祝福與期待。建筑轉角的部分利用花草相互纏繞的延伸性,可以很好的過度外形,不會形成過于尖利嚴肅的外表,這就符合了江南地區人們溫婉的性格。故宮作為北方的建筑就以直角居多,整體形成磅礴之勢,這也和北方人直爽的性情有關系。但二者的相似之處也是有許多的,一個簡單的局部就會有多道制作工序,舉個小的案例,它們的門,都是中式的擁有分欄的木門,下部用浮雕的技法進行雕刻。可以發現紋樣的設計、制作和使用因為文化、地域、歷史、經濟、政治和人的思想的不同而迥異,但又因為近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和建筑的實用性,其根本符合人需求的設計框架不會改變,或者說會在此基礎上進行稍微的改進,更加的完美,實用性更強。中國建筑之美是一種集體美。利用平衡對稱和諧光暗軸等設計手法,達到視覺上的美化效果。皇家建筑和徽派建筑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未來設計的一種借鑒與學習,更是發揚文化精神的渠道。
二、西方建筑紋樣
實用,堅固和美麗是西方建筑的主要特征。古典西方建筑是以簡單的幾何形式建造,構成了西方設計體系的思想和西方古典建筑的建造形式。西方古典建筑紋樣的繁瑣與中式建筑紋樣的簡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武漢江漢路為各國的特許經營建造了許多歐式建筑。外部主體的形狀給人一種體積感,建筑結構更具反光性。其基本結構不具有復雜性。西方的石頭建筑具有厚重感,通常垂直發展,指向天空。因此,西方建筑的基本紋樣是支柱中的柱頭,即呈現旋渦狀的頂部紋飾。它優雅隨性,是古希臘文化中的經典三柱式,例如愛奧尼亞柱。因為當時租界內的國家不同,建筑的風格都有著各自的風格。中國銀行是古典建筑的代表,是在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出現了一種建筑風格。主要特點是突出軸,注重主從關系,注重比例和對稱性。其主要的紋樣是古典神話故事,也是由于早期歐洲人對于神的崇拜而制的,但因為傳入了中國也結合了一定的當地風情,許多的額外雕刻都已經省略,剩下最為明顯的古典主義建筑特色。江漢路的建筑都以歐式為主,根據不同的時代會有略微的差異,特別是建與中國之后會和當時的地理文化相結合,但大體上是明顯的歐式建筑風格。
三、二者在設計中的比較
中國和西方因建筑材料和使用功能的不同,整體有著巨大的差異。不同的紋樣表達不同的審美,揭示不同的情感,建筑承載著不同的文化也體現了不同的信仰。由于歷史背景不同,中西建筑正在根據自己的歷史地域,意識形態和文化發展,呈現出不同風格的建筑特色。雖然風格迥然不同,但在歷史悠久的河流中有許多共性。以前文中幾個案例進行比較,探索建筑文化和藝術在中西方不同歷史背景下的變化。無論建筑物是東方建筑還是西方建筑,紋樣的在建筑中的設計,使一個時代的文化得以體現,也為后世的人們帶來探究的力量。建筑物可以成為國寶,這需要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會受到當時國家政治思想的引導,包括一個小的局部模式都將具有一定的意義,都值得探索。
(一)高速模式與生活。當今的是科技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在數字媒體的影響下日漸虛擬化,傳統的文化許多已經失傳或者即將消失,宣傳傳統文化的保留和傳承刻不容緩。現在傳統元素與現代流行相結合,賦予歷史文物一個新的精神,既保留又傳承。在發展中設計,在設計中繼承。結合本文中東西紋樣在當下的運用,從外到內都有,比如說建筑紋樣繼續在現代的建筑上體現,繼而發展至服裝食品,像婚紗上的曲線古典紋樣,西點上的旋轉花紋,還有首飾中的彎曲的花葉紋樣,都是古典的流傳,成為今天人們生活中追求美必不可少的元素。(二)消費方式與經濟。現代社會的消費方式基于經濟發展的完整化,大多數人在有購買力的情況下,會為了自我的外形而花費大量的金錢。隨之市場的也會發展的更大,買賣是一個相互的過程,當有需求時,自然會形成一個商圈。就前文中描述的徽派建筑為例,各地發展旅游業會為吸引游客而對當地的建筑進行改造,保留建筑的外部形象和最精美具有參觀價值的紋樣,把屋里改造成適合現代居住和使用的環境,方便游客觀賞風景,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這樣的設計就是基于經濟的發展,社會的消費形式以及人們的需求而產生的,也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傳統文化的保留方式。(三)傳承精神與文化。文化的保留最重要的是每個時代的人們的思想上的重視,傳承精神需要真正體現在實際中取得,當下很受大眾歡迎的故宮文創設計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根據故宮中的建筑動物和人進行設計,制作的產品都是現代人們需求的產品,精致小巧可愛,受到人們的歡迎。特別是近期上映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電影宣傳了文物的保護,而《上新了•故宮》體現了故宮文創的設計,將保留和再設計進行了很好的結合,繼而達到傳承的目的。
五、結語
本文分析了中西建筑紋樣的特點和形成,舉例說明,找出其共性,保持不同,結合現代文創產品特點再設計,形成一套擁有中西方特色的首飾。建筑紋樣不是隨便而來,它的形成是千年來的藝術設計的結晶。從千年的文化歷史中,我們吸收營養,將傳統民族模式,審美特征和表達方法與現代設計理念真正結合起來。大眾追求的藝術生活是高水平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設計可以看作是傳統創作藝術的延續,傳承和發展齊頭并進。再設計的產品運用在生活中,形成一種現代生活方式,影響著現代中國人的生活與思想。
參考文獻:
[1]孟思.透過窗式看中西傳統文化的精神世界[J].建材與裝飾,2017(45):70-71.
[2]宋朝崢.中國蘇州地區古典門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審美蘊意[D].北方工業大學,2017.
[3]楊海云.多維視野下平面設計元素的視覺表現[J].美術教育研究,2014(17):96-96.
[4]郭文婷.中國傳統花絲工藝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和發展[J].設計,2015(3):82-84.
[5]左鐵峰,高巍.設計美學語境下徽派建筑設計的傳承與創新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6,26(7):113-116.
[6]項謹斐.世界建筑裝飾美[M].遼寧美術出版社,2000.[7]王一淼.故宮古建筑外檐門窗樣式與構造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6.
作者:王晗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
- 上一篇: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 下一篇:翻轉課堂在建筑工程計量計價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