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社區視覺設計方法研究

時間:2022-10-21 10:48:00

導語:老舊社區視覺設計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舊社區視覺設計方法研究

摘要:通過城市觸媒理論對武漢三德里社區為例的老舊社區進行視覺設計。分析城市觸媒理論介入老舊社區的應用原則,闡述模型構建的方法。通過實地調研對武漢三德里社區的現狀問題進行歸納分析,并將模型構建應用于三德里社區空間要素、功能要素和文化要素三個方面的視覺設計實踐中。對三德里社區進行系列視覺設計。城市觸媒理論可以靈活運用在我國老舊社區視覺設計中。

關鍵詞:城市觸媒理論;老舊社區;三德里社區;視覺設計;觸媒因子

據統計,武漢市的老舊社區數量占主城區住宅區總數的66%。武漢老舊社區內的基礎設施較落后,生活環境質量較差,社區管理較為薄弱,已經滿足不了居民的生活需求。由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區改造采取“一刀切”大拆大建的模式,將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老舊社區損毀破壞。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老舊社區如何有效保護和發展,使其既可以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社區的生活品質,又不丟棄老舊社區本身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底蘊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城市觸媒理論介入老舊社區模型方法的構建

選取老舊社區內的觸媒角度:老舊社區內的觸媒角度選取主要是老舊社區的現狀問題,對于目前常見的老舊社區問題進行總結,選取出社區內空間衰退(對于老舊社區空間衰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社區建筑老舊、建筑外立面破損、生活環境惡劣、基礎設施不完善、綠化環境減少、消防安全缺失等方面。)功能單一(針對老舊社區功能角度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老舊社區功能過時不能滿足現有居民的需求、失去了原有功能的活力、隨著時展原有功能會被現代生活方式所淘汰導致原有功能混亂等)、文化流失(對于老舊社區文化流失問題,一是顯性文化失去了社區的自身特色,如社區內的建筑造型以及建筑外立面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社區內的基礎設施遭到了破壞。二是隱性文化遭到漠視,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外來人員的注入使得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都受到了影響甚至被同化,原有的社區活動也逐漸消失)這三個角度找到其衰敗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對這三個角度的問題進行解決,才能保證老舊社區視覺設計能夠順利且有質量的完成。城市觸媒理論下老舊社區視覺設計研究——以武漢三德里社區為例RESEARCHONVISUALDESIGNOFCOMMUNITYBASEDONTHETHEORYOGURBANCATALYST——TAKINGTHESANDELICOMMUNITYASANEXAMPLE確立老舊社區原始觸媒因子:原始觸媒因子主要是指老舊社區內具有潛在活力、能夠帶動和活躍社區氛圍的要素?;诶吓f社區觸媒角度選取的基礎,確定將空間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功能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和文化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這三種原始觸媒因子作為老舊社區的城市觸媒因子。(一)空間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類型外部空間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外部空間即為社區公共空間,包括社區道路、廣場、綠地等,是居民日常外出活動的空間區域,可以在此開展社區活動、節日活動和文化活動等,從而吸引居民走出家門參與活動,增加居民交流,增進居民感情,傳播社區文化。外部空間不僅是真實在地的空間場所,更是社會層面互動交流的公共資源。建筑空間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建筑空間是指由基礎、墻垣、屋頂等圍合起來的室內空間、建筑與建筑圍成的室外空間以及兩者之間的過渡空間。本文指的是建筑空間的內部空間即社區居民居住的房間、社區活動室、居委會辦公室等內部空間。(二)功能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類型首要功能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是老舊社區發展的主要活力來源,一旦老舊社區中的首要功能要素模糊,就會出現社區混亂的現象。從屬功能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它的選取應以增加老舊社區多樣性、多元化為目的設置。滿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各類需求,并對首要功能進行補充和擴大。(三)文化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類型顯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在老舊社區內顯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呈現的形式比較直觀,指的是能夠直觀地看到,直接呈現在人們視覺中的元素和物體,如:社區內建筑主體、建筑外立面、視覺標識、歷史文化建筑等。隱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在老舊社區內隱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主要是由社區內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俗以及社區活動等組成,也可以是短期性或節日性的視覺設計,例如春節紅包、社區明信片等。確立老舊社區原始觸媒因子:重塑與激活老舊社區內的原始觸媒因子是“城市觸媒理論”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以空間要素為導向的媒介可以通過外部空間的植入與優化和建筑空間的塑造與優化的方法來重塑激活老舊社區內的觸媒因子;以功能要素為導向的媒介可以通過植入新功能、不同功能置換、不同功能的融合來重塑激活老舊社區內的觸媒因子;以文化要素為導向的媒介可以通過建筑形態上的文化表達、短期性及節日性的視覺設計和特有歷史傳統文脈的表達來重塑激活老舊社區內的觸媒因子。最終實現老舊社區內的空間、功能和文化層面的視覺設計。城市觸媒理論介入老舊社區的模型構建,如圖1。

二、武漢市江岸區三德里社區調研與分析

(一)調研方法:本次調研通過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觀察記錄法和實地調研法對三德里社區進行調研及分析,提出技術路線,如圖2。訪談法是了解居民、居委會對社區設施及居住的滿意度,了解居民在社區戶外活動的類型、時間段和經常活動的地點,除此之外了解居民在社區中的交流情況,對三德里社區APP的態度以及對三德里社區APP的要求和期望,如圖2。問卷調查法和觀察記錄法是對社區居民戶外活動進行調查分析,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居民個人情況、人口結構、日常活動類型、活動時間和活動的空間分布等。除此之外還包括社區居民對三德里社區視覺方面的建議以及對三德里社區APP的態度。實地調研法是通過對三德里社區實地調研了解三德里社區的傳統建筑的現狀、社區環境的特點、社區內的基礎設施以及社區活動的基本組織情況,找到三德里社區存在的一系列視覺形象問題及三德里社區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二)調研結果:三德里社區是一個典型的歷史老舊社區,是一個以里弄建筑群為主的住宅小區,此外,由于共產黨向警予同志故居也在三德里社區內,所以它還具有歷史革命文化特點。以下是三德里社區的調研結果:1.社區內視覺形象不夠完善。在三德里社區實地調研中發現社區建筑原有功能已經無法滿足社區居民實際生活需求,自行搭建行為比較常見,造成空間布局比較混論,視覺形象方面給人一種突兀感和不協調感。社區內整體的視覺形象不夠系統,基礎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比較簡陋,色彩運用不合理,版式設計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2.社區公共空間導視系統不完善,可達性較差。社區在公共空間導視系統缺乏,社區幾乎沒有路標、導視牌。具體有以下幾點:第一,社區共有八個出入口,但八處均未設置社區平面示意圖社區,中心花壇也沒有提供相應指示牌和路標,目的地的可達性較差,不方便社區居民及行人通往。第二,沒有立體導視牌,社區內有主巷道和輔巷道組成,若無明確標識方向導視牌會使人迷失方向。第三,社區內導視系統不規范,有居委會制作的也有居民自發做的,社區內的導視系統字體、顏色和材質不統一,容易使人視覺混亂。第四,社區單元出入口處缺少夜間導視標識,對于社區老年人夜間活動造成影響也增加了出現的安全隱患。3.社區鄰里關系和諧,但線上交流功能缺失,缺乏線上交流平臺。社區氛圍和諧友好,鄰里關系和睦,經常會在社區內活動。但還需增加線上交流平臺功能,例如社區APP,讓社區資源信息充分共享。4.社區歷史文化流失嚴重。向警予故居作為三德里社區的名人故居,卻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建筑外立面破損嚴重,門前的文物標志牌也有破損上面字跡不清。5.社區活動形式較為單一,可根據居民愛好開展特色社區活動。從調研中可知三德里社區的居民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有種植養殖的經驗與習慣。可以根據這些社區特有的活動加強宣傳,讓居民都能參與其中。除此之外增加短期性及節日性的社區活動,設計相應文創產品,例如春節紅包、三德里社區明信片、建黨日宣傳等。

三、武漢市江岸區三德里社區視覺設計實踐

(一)設計構思:首先根據“城市觸媒理論”模型,確立三德里社區內原始觸媒因子。其次重塑和激活三德里社區內觸媒因子。在空間要素中,原始觸媒因子包括:社區日間、夜間導視系統以及社區樓房單元出入口的夜間標識設計。在功能要素中,原始觸媒因子包括:三德里社區APP。在文化要素中,顯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包括三德里社區標志及視覺形象設計、向警予故居視覺形象設計、隱性文化要素的原始觸媒因子包括短期性及節日性的社區活動,如圖3。(二)三德里社區基礎系統設計:三德里社區視覺基礎設計除了要樹立社區的自身形象,還要符合本社區的自身特色以及社區文化的傳承。三德里社區標志以“里”字作為主要設計元素,將武漢特有的里弄建筑形象與“里”字字形相結合,并以鳥瞰角度將三德里社區獨有的建筑風格表現出來,從而突出三德里社區的視覺形象特點。整個圖形似鏤空的幾何圖形分而不散,代表社區居民團結凝聚,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意蘊,能讓居民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社區文化,社區的居民可以在家門口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如圖4。(三)三德里社區應用系統設計:從空間要素角度,武漢三德里社區內的空間原始觸媒因子主要包括:社區日間、夜間導視系統;社區樓房單元出入口的發光標識。通過對其進行重塑與激活,使視覺設計研究可以順利進行。1.日間導視系統:通過對三德里社區的實地調研,發現社區內缺少社區平面示意圖和立體導視牌,目的地的可達性較差,不方便社區居民及行人通往。第一,三德里社區的區域示意導視圖通常都會在出入口處和主巷道與輔巷道交匯處安置,主要就是表明居民樓、中心花壇、綠化景觀、居委會、健身器材活動處的位置。將這些示意圖放置在各個大門入口處,可以更加直觀地告訴人們社區的內部情況。第二,三德里老舊社區的方位導向導視可以帶領人們去自己的目的地,在圖形方面選取箭頭的造型更加容易被大眾接受和理解。第三,三德里社區的設施導視包括電線、綠化和景觀等安全警示的警示牌和景觀提示牌。據此設計系列日間導視系統,如圖5。2.夜間導視系統:通過對三德里社區實地調研,發現社區內缺少夜間導視標識,社區內老年人居多應該加強夜間導視標識,若無夜間導視標系統對于社區老年人夜間活動造成影響也增加了安全隱患,如圖6。功能要素應用設計:根據三德里社區的現狀問題調研分析,三德里社區作為居住性的老舊社區,首要功能為居住為主,從屬功能要素為交流功能。通過植入三德里社區APP這項新功能激活其交流功能觸媒因子。增加居民之間的線上交流,豐富居民之間的交流形式首先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三德里社區居民的年齡、社會身份以及對社區APP的態度。通過調查結果得出三德里社區APP設計的目標用戶包括供給方和需求方都是由社區居民構成,主要針對30-60歲的社區居民,覆蓋人群較廣,主要類型包括:社區退休老人、上班族、學生、學前兒童、家庭全職主婦。其次,對通過SWOT分析,三德里社區APP設計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即發揮優勢、應對挑戰(S—T策略)。因此,本社區類APP設計將側重于簡單的交互和直觀的導航,迎合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如圖7。三德里社區APP核心以共享理念為出發點,將社區內技能、時間、物品進行共享,增加居民交流,促進社區和諧氛圍。APP共設置五個版塊:第一個版塊為“首頁”,主要顯示社區活動公告,還有社區較為重要的信息和共享技能、共享時間、共享物品的板塊也是整個APP的靈魂所在。第二個版塊為“鄰里”,主要是居民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和心得,增加居民鄰里之間的線上交流。第三個版塊為“共享”,用于和尋找自己需要的技能、物品,增加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第四個版塊為“消息”,是接收社區信息公告以及居民信息的通道。第五個版塊為“我的”,用于管理和查詢個人相關信息。文化要素應用設計:三德里作為武漢最早的里弄建筑,至今已有110年的歷史,社區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觸媒因子。重塑三德里社區內的文化觸媒因子時,應該注重其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的重塑以及隱性文化的再現。具體方式如下:短期性及節日性社區活動的文創產品設計和向警予文化禮堂設計。顯性文化要素的觸媒因子重塑與激活:在三德里社區內選取向警予故居為具有活力的原始觸媒因子,重塑與激活的方式為將建筑外立面設計歷史文化展示墻。展示民族英雄的關榮事跡,讓居民更加團結有民族自豪感。還可以組織中小學學生,學習民族英雄的精神,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社區還可以編寫社區手冊宣傳社區本社特色,傳承社區精神,如圖8。隱性文化要素的觸媒因子重塑與激活:通過對三德里社區周圍環境的調研,挖掘其社區活動主要為春節活動、中秋節活動、花卉展、全民綠化等。對于三德里社區隱性文化要素的提取要從社區自身的特色與方向。激活社區隱性文化要素,需要增加居民參與活動的吸引力,使居民在社區文化活動中處于主動狀態,自覺參與社區活動中與社區文化相結合,增加居民參與感。三德里社區老年人居多,可以多組織些老年活動不僅增強身體素質也有利于社區居民溝通交流,除此之外對于短期性和節日性的活動也可以經常舉辦,例如春節活動、建黨節活動等。設計相關視覺產品設計,例如春節海報、紅包、社區明信片、活動海報等,如圖9

結語

本文通過將城市觸媒理論介入到老舊社區的視覺設計當中這種全新的視角來解決我國老舊社區視覺設計問題。首先是分析城市觸媒理論介入老舊社區的可行性,從而構建出城市觸媒理論介入老舊社區的模型:即選取老舊社區內的觸媒角度,確立老舊社區內的原始觸媒因子,重塑和激活老舊社區內的觸媒因子。其次選取武漢市江岸區三德里社區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對三德里社區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和分析,找出社區內存在的視覺問題。最后從空間要素、功能要素、文化要素三個方面入手對三德里社區進行視覺設計。通過三德里社區視覺設計實踐,論證了城市觸媒理論可以運用在我國老舊社區視覺設計中。不僅為未來老舊社區視覺設計實踐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也為老舊社區居民提供了更良好的戶外活動空間,增強鄰里互動,提升社區文化質量,是一種適宜我國當下老舊社區視覺設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彭丹.武漢老舊社區更新改造功能提升設計研究[D].湖北:武漢輕工大學,2019.

[2]馬思遠.城市旅游品牌視覺形象系統設計探究[J].設計.2014(06):71-72.

[3]張曉峰.論我國城市更新的問題及優化[D].山東:山東大學,2012.

[4]金廣君.論“觸媒效應”下城市設計項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J].規劃師.2006(11):30.

[5]張愈芳.武昌區核心區城市建筑風貌規劃要點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6]陳蔚鎮,劉荃.作為城市觸媒的景觀[J].建筑學報.2016(12):10-13.

[7]孫樂.歷史街區復興中的城市觸媒策略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

[8]方晶.基于大服務理念的創新型大社區養老模式構建[J].設計.2016(23):29-31.

[9](美)簡·雅各布斯,金衡山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第2版[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24-25.

[10]佟新,張憲.服務設計在公共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6(09):158-160.

作者:阮綺思 張姝 付夢真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