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科學教學實驗設計方法
時間:2022-09-29 09:10:21
導語:淺談小學科學教學實驗設計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伽利略曾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睂τ?a href="http://www.ushengzhilian.com/lunwen/shejilunwen/sysjlw/201709/654903.html" target="_blank">小學科學來說,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尤為關鍵。根據我個人的教學經歷得出一個結論:實驗設計事關教學成敗??茖W的實驗設計方案有助于學生積極地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利于新課標的實現與完成。但是,深入教學實踐中去,我們會發現,有部分實驗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急須一線教師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及時改進。在此,根據我多年執教科學的經驗,簡單談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實驗設計的改進方法。
一、實驗越改越好
實驗不應一成不變,須要適當修改。科學源于實踐,小學科學也是如此。如今科學配套的儀器與實驗袋有部分實驗缺乏可操作性,這容易挫傷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光》單元第三課《光是怎樣傳播的》的第二個實驗:三位小朋友,一個眼睛對著一根暖氣管一端,一個負責在另一端用手電筒照射,一個負責記錄現象。這本來是教材中的一個明確的實驗,但是又有什么問題呢?不足之處:實際操作下來,我發現了其中的種種不妥之處:第一,暖氣管無論彎與直,想要批量給各個小組都比較困難,這不僅僅是一個成本問題;第二,教材中的男孩用的是老式手電筒,采用老式普通低亮度燈泡,發光較暗,可以用眼睛直視。但我校目前儀器室中全都是高亮LED手電筒,明顯不可以這樣操作,否則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改進之法:既然金屬的暖氣管選材困難,那我就先從材料開始思考,我選取了造價十分低廉的電工用的塑料管,兩塊錢能買超長的一根,再用V線器(一根長彈簧)制作成我想要的彎管(兩道彎),直管直接截取,這就解決了問題一。然后,我禁止學生用眼睛緊盯管的一端,改用本課實驗一中的光屏承接,這樣既可以看到清晰的現象,又能有效避免對眼睛的傷害。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熱》單元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中的第二個實驗,驗證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在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不足之處:第一,學生對牛奶、醬油、可樂、果汁、醋等液體材料需求較大,課后浪費嚴重;第二,重新組裝裝置,十分耗費時間,很容易課上完不成教學任務;第三,實驗效果不夠明顯。改進之法:實驗前,教師準備廢舊的青霉素小瓶,清洗干凈,去封口處的鐵皮,在瓶體用膠布貼上“牛奶、可樂、果汁、醬油、醋”等標簽,膠布大塊覆蓋,做到防水效果。瓶口膠塞出,用口服液的吸管插入,越細的效果越好。用注射器填裝液體材料,再在吸管液面處用皮套固定作為記號。這樣學生可以拿來就用,不但節約了大量的液體材料,也使操作十分方便簡單,現象的明顯程度更上一層樓。
二、眼前的假鳥也遠勝于想象的雄鷹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生的想象力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大膽想象,但在方法上須要積極地引導。兒童的思維發展還有很多尚未成熟之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生動形象地設計實驗。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生物與環境》單元第四課《蚯蚓的選擇》中有一個對比實驗,是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蚯蚓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境。但實際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不足之處:未要求蚯蚓、土壤的品質,濕度、時間等因素不準確。改進之法: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準備足夠干燥的土壤,不要有沙子、石子等雜物,為學生準備小燒杯和滴管,以濕潤的土壤控制滴水的量,例如20滴或30滴。計時方面,可以為學生配置秒表,準確計時。教材中要求五分鐘后揭開蓋子觀察,這五分鐘時間,不要浪費,要讓學生積極地去設想、去猜測。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微小世界》第四課《放大鏡下的晶體》中有一個觀察實驗,用放大鏡觀察食鹽、白糖、味精的幾何結構,尋找規律。在具體操作中,學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不足之處:學校實驗室配備的放大鏡一般都是五倍或十倍的,放大效果十分有限,觀察食鹽與味精時,問題并不大,很容易觀測,但觀察白糖的六棱兩端尖頂形狀,則很難觀測。改進之法:將白糖換為它的“好朋友”冰糖,冰糖的分子結構與白糖極其類似,教師要在課前提前挑選好盡可能規則的“六棱兩端尖頂”的冰糖,分發給每個小組,這樣就解決了觀測方面的難題,幫助學生很容易地得出結論,但要注意的是禁止食用??傊?,即使一個并不完美的實驗,也遠勝于教師空洞的語言敘述。讓學生動起手來最重要。
三、傻瓜化并不是貶義詞
現實中,人們總是追求華麗的辭藻,卻鮮有人欣賞簡短的詩篇。不如把有些復雜的實驗簡單化,還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第六課《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中有一個實驗,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測量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實驗時,學生分不清“小部分”是多小,彈簧測力計讀數特別小時怎么辦等也無從知曉。不足之處:我們實驗室配備的鉤碼都是50克的,大約0.5牛頓,所受的浮力太小難以讀數。改進之法:將鉤碼更換為其他材料,例如三個大小相等的電池或者鐵塊等下沉的物體,把它們用膠布綁在一起,三分之一下沉為小部分,三分之二下沉為大部分,三分之三下沉為全部。材料的選擇要重一些,例如電池應該選擇一號大電池。注意要用廢舊的電池,不要浪費。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水和空氣》單元第六課《空氣占據空間嗎》中有一個實驗,要求杯子內塞紙巾,倒扣入水中,取出后紙巾為干的。這是一個很經典的實驗,但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問題。不足之處:第一,紙巾容易濕,三年級學生難以做到垂直操作;第二,現象不夠明顯,需要進一步推理與分析;第三,資源有一定的浪費。改進之法:用廢舊礦泉水瓶裁剪一半,選擇上半部分。在礦泉水瓶內壁畫上刻度。取半水槽水,將水中用滴管滴幾滴紅墨水,染色使現象非常直觀。改用乒乓球替代紙巾,節省材料。這樣操作,學生能在一個全透明的環境中去觀察空氣是否占據空間,而且,即使失敗了,也可以反復實驗,避免了浪費現象。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第三課《磁鐵的兩極》中有一個實驗,教材中只給了兩條莫名其妙的線,懸掛了一根條形磁鐵,利用磁鐵不同位置吸上去的回形針數量判斷磁力強弱。不足之處:按課文的實驗設計,學生在操作時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將一塊磁鐵憑空穩定地懸掛在空中,他們往往想到的是鐵架臺,但是鐵架臺等儀器由于其本身是鐵制的,所以往往會對磁鐵產生干擾,無法實驗。改進之法:利用儀器室中六年級的杠桿尺材料去加以改造,由于杠桿尺材料全是塑料的,這就解決了干擾的問題,底座穩定,杠桿尺上還有刻度,只需在左右相同刻度處拴上細線,將條形磁鐵穿過其中,這樣便可以輕松穩定地懸掛磁鐵,使后續實驗簡單方便。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科學不是閉門造車,希望我們科學同仁團結起來,共同研究,共同進步。
作者:王麗君 單位:東豐縣二龍山鄉中心校
- 上一篇:自主實驗設計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 下一篇:人本主義下建筑環境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