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管理防火墻實驗設計研究

時間:2022-09-10 10:35:08

導語:計算機網絡管理防火墻實驗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網絡管理防火墻實驗設計研究

摘要:防火墻系統作為計算機設備的安全屏障,其可對信息資源、文件資源進行識別檢測,為計算機設備提供安全保障。文章對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平臺進行論述,對防火墻實驗設計進行分析,并通過內外部聯通模式、防火墻配置模式對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平臺防火墻實驗設計進行研究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防火墻

當前,計算機技術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息資源的高效率傳遞下,部分信息將攜帶病毒,對計算機的程序進行損壞,增加計算機用戶信息資源的泄露風險。為此,應加強對防火墻系統的研發設計,通過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平臺防火墻實驗設計對系統的工作進行模擬,進而提升計算機設備的運行質量。

一、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平臺論述

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平臺是一種模擬性技術,在計算機軟件與系統的結合下,可實現指令操控下的模擬運行。仿真平臺在工作過程中,一般是以SNMPC、VMware、GNS3為主要搭載平臺,通過各項系統的協調配合來保證數據信息在計算機網絡體系內的邏輯性運行。SNMPC是一種顯示系統,可對計算機網絡內的數據傳輸方式進行管理,同時以程序指令為基準,對計算機系統內部的數據運行狀態進行監督,通過內部網絡體系的建構,可實現時效型全過程監控,提升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管理效率。VMware是以模擬系統為主,可將不同類型的系統進行模擬,并建構一種真實的運營環境,當計算機在仿真模式下運行時,可及時發現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可實現細節優化,進而提升系統的運行效率。GNS3是仿真平臺的數據處理模塊,其可實現數據信息的加載、運行等,并通過內部指令功能完成數據信息的分類與對接,保證仿真平臺的各項操作模式可進行規范化操控,以提升數據信息傳輸的穩定性。

二、防火墻實驗設計

1.防火墻技術原理。防火墻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主要起到協議攔截、阻擋隱性病毒信息傳遞的作用,其一般由軟件、硬件等構成,計算機設備通過安裝防火墻組件,可對攜帶病毒的信息進行識別,并自動將此類信息阻擋在系統外面,進而為計算機內部系統建構安全體系,提升系統的運行效率。為此,在對防火墻進行設計時,應通過硬件模塊、軟件模塊等對計算機的運行系統及信息傳輸環境提供安全保障。在對硬件模塊進行設計時,是通過在計算機設備內部加裝相應的殺毒軟件等,針對計算機設備的配置硬件建立防護系統,當系統出現病毒入侵的情況時,可自動進行數據隔離。在對軟件模塊進行設計時,則需以管理員的模式對系統的運行模式進行規劃,通過對計算機指令信息的基準進行設定,一般是對訪問人員、信息瀏覽途徑等進行設定,以此來實現數據信息的過濾,進而為計算機系統的運行提供安全保障。防火墻在應用過程中,一般作為計算機設備內部與外部連接系統,起到信息過濾的作用,內部信息的防護作用一般是對用戶的訪問行為、信息協議傳輸等進行過濾,并可對訪問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備份管理,通過訪問行為、協議傳輸、備份管理等可實現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的構建,進而提升用戶指令操控的指令性與效率性。外部信息的防護作用一般是文件進行篩選,通過系統集成性的徹查,針對長時間未使用的文件、易攜帶病毒型文件進行檢測,進而形成周期性的檢測模式,當數據、文件信息等出現較大范圍的波動時,防火墻系統則自動行駛功能,對文件進行隔離,進而提升系統的運行效率。2.防火墻實驗設計理念。仿真平臺在初期設計過程中,應以計算機設備的網絡系統為主,通過實驗化設計可對系統不斷進行調整優化,以實現系統的預期效果。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需對計算機設備進行接口設計,并在內網、外網之間設立關聯接口,以確保數據信息在接口間傳輸時可實現精準對接。在進行接口連接時,應以EO/L接口模式為主,進而為防火墻設備提供延展模式,同時此種模式的運行也更貼近于技術需求。在平臺上建構防火墻系統時,可通過仿真模擬實驗對防火墻系統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在信息模擬、文件模擬、協議模擬的應用下,可全面檢測出防火墻系統的實際使用效果。在對防火墻的通用性進行檢測時,可將操作系統進行更換,在每一種操作系統下,對防火墻的實際工作效果進行研究,在技術的不斷優化下,可使防火墻系統的運行質量得到提升。

三、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平臺防火墻實驗設計解析

1.內外部聯通。防火墻系統作為計算機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參照計算機網絡的實際運營環境,對設備、系統等進行正確選用。在對防火墻進行設計時,應了解防火墻系統的工作性能,其是對計算機設備的內部與外部進行防護,為此,應加強系統內部與外部的信息聯通,以提升系統的最優配置率。首先,應對虛擬局域網絡進行參數設定,此過程一般采用系統介入的模式來實現的,同時應對不同的網絡傳輸模式設定獨立管理方案,通過VLAN來對網絡系統內數據信息的傳輸節點進行虛擬化設計,以保證信息的對接型傳輸(即端口與設備之間的連接),進而實現網絡體系內的一體化管理。與此同時,可將終端設備進行模式設定,在TNINK參數模式的設定下,可實現系統的本地備份,在網絡聚集層的集成模式下,可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通聯,通過IP地址的設定,在接口連接時,可直接顯示出網絡IP地址,進而提升不同系統之間連接的精準度。其次,在完成相應的配置后,可對路由器進行設定,一般以動態性防火墻系統為主,確保信息在此系統內傳輸的精準性。同時路由器防火墻的設定,可提升不同網絡系統之間的連接效率,進而建構以防火墻系統為主的網絡體系,通過動態性管理可為網絡系統、防火墻系統建設連接途徑,進而使內網、外網實現聯系,在信息傳輸過程中起到主體防護作用。最后,應設定路由器的協議地址,其是在內網、外網互通的基礎上,對信息傳輸進行連接測試,保證信息在傳輸過程的流暢性,并可對網絡系統與接口的連接情況進行檢查,以提升系統運營過程中的管理質量。2.防火墻配置。防火墻系統在應用過程中,應對系統的參數進行合理配置,在內網、外網互通的前提下,將防火墻系統進行啟動,對端口、IP地址進行調整,在系統啟動之后,再依據名字類型設定獨立配置。在名字設計過程中,可按照相應的級別進行設定,一般來說,系統默認等級為100級,同時保證每一級別都應具備與之相對應的配置模式。在配置完成后,應對防火墻系統進行IP地址的映射模式進行設定,進而使服務器工作模式、映射模式進行規范管理,使系統的內部可控制外部,進而實現系統內部的集成化處理。在完成整體配置后,還應對系統進行調試,通過模擬化運行對系統的各項參數指標進行監測,同時可利用可疑文件對系統進行測試,如發現技術型問題應進行調研處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平臺進行論述,從防火墻技術原理與防火墻實驗設計理念兩方面闡述防火墻實驗設計模式,并對實驗設計進行研究。通過內網與外網、防火墻系統的參數配置設定,可有效提升模擬精度,以建構真實場景的網絡檢測系統。

參考文獻:

[1]趙曉松.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中防火墻技術的有效運用分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7).

[2]劉江平.計算機網絡管理仿真平臺防火墻實驗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10).

[3]吳曉峰.防火墻技術在計算機安全構建中的應用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3).

作者:劉芹 單位:貴州大學人民武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