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心理學在室內空間優化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07-15 08:37:14

導語:環境心理學在室內空間優化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心理學在室內空間優化設計的運用

摘要:以環境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為基礎,文章從優化設計的角度出發,分析影響室內空間造型的圖形、顏色、材質、比例尺度四個要素,以及四個要素所產生的相對心理效應,運用這些心理效應和環境心理學的視錯覺原理,對室內空間優化設計進行分析,以實現室內空間更加人性化的目的。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室內空間;優化設計

一、環境心理學與室內空間設計

環境藝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與建筑室內、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有著極強的交叉性。環境心理學主要研究人和環境的相互關系。首先,室內空間設計要滿足人對環境的各種訴求。不同類型的空間設計要根據不同使用對象的心理特點來進行設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因人而異”。其次,人的心理因素也影響著設計構思。人的思維隨著主觀心理的變化,其敏捷程度、積極性強弱、綜合分析概括能力等也會有所變化,當人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不斷積累經驗,就會產生富有創造性的思路,這些思路也最能影響設計表達。再次,室內空間與心理學相互影響。在進行室內空間設計時,有時很難平衡設計原則和心理學的相互關系,室內空間會改變使用者的心理活動,人的心理活動也會影響室內設計。只有結合兩者之間的聯系,中和心理學和設計之間的相關內容,遵循適度原則,才能設計出符合大多數人的室內空間設計。

二、室內空間造型元素的心理效應

1)圖形,空間界面造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圖形,由點、線、面、體四個基本元素構成的圖形能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點在室內環境中能形成集中的視覺效果,線具有很強的方向性和運動感,面有平面、曲面之分,平面給人單純,安定感,具有直接了當的性格;曲面給人溫和輕柔,具有動感和親切感。體是通過面的圍合而形成,給人一定的私密性和圍合感。形成圖形的條件,從心理學角度看,小面積比大面積容易形成圖案;水平和垂直形態比斜向形態容易形成圖案;對稱形態容易形成圖案;運動的比靜止的容易形成圖案;整體性強的容易形成圖案;奇異的另類形態容易形成圖案。氛圍不同的空間設計所選擇的裝飾圖形也是不一樣,辦公室傾向于選擇方形,圓形等規則式幾何圖形以突出辦公室嚴謹認真的空間氛圍,而娛樂空間則適合選擇自由曲面、異形等具有動感的圖形以顯示娛樂空間的歡快激情的空間特點。2)色彩,室內造型手段中最活躍,最生動的要素是色彩,色彩對人的生理、心理、行為以及健康都會引起相應的反應。色彩的感性心理效應主要體現在色彩的距離感、體量感等物理感覺和色彩的聯想上。暖色與前進色、冷色與后退色是一致的,都受色相所支配。在紅色系的色相中會產生一些壓迫人的力量,而在藍色系的色相中卻沒有,這是物理感覺中派生的一種色彩心理壓力感。而在色彩的聯想中,白色使人聯想到潔白、神圣;紅色使人聯想到熱情、活力;綠色使人聯想到健康、自然;紫色使人聯想到優雅和高貴等。這些色彩的表情能使空間的造型更加豐富。3)材質,室內空間設計的材質有天然材質和人工材質兩種,天然材質以木材、石材、磚材為主,天然材質具有自然質樸的性格,符合現代人希望返璞歸真的要求,天然材質與人具有內在的感情聯系,具有近人的心理傾向。因此,室內空間中的界面材料均可采取天然材質,但要避免天然花崗巖對人體帶來的放射性危害。另一種為人工合成材料,以塑料、玻璃、各種合金等材料為主,人工材料給人一種時代氣息感,科技感以及便于清潔安裝。不同材質給人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光滑材料質感堅硬,給人感覺干凈,有光澤度,但不易近人。粗糙的材料質感柔軟,給人感覺親切,肌理豐富,但不易于清潔。由此可見,天然材質與人工材質各有優劣。4)比例和尺度,比例和尺度是用于協調室內空間尺寸的基本手法,能起到調節視覺效果,改善空間形態的作用。比如住宅空間需要一種溫馨的空間氛圍,尺度可用親切的尺度,這是一種使空間看上去比實際尺寸要小一些的尺度形式,層高在三米以內的住宅往往比層高大于三米要顯得更具有親和力和凝聚力。室內空間中要體現這種合適的比例關系,不能通過縮小室內家具等其他構建的手法來獲得,可以通過十分簡潔的裝飾造型或者通過大型構建細分成更小的部分來獲得預期的空間效果。

三、視錯覺與空間優化設計

視錯覺指人眼睛所見而構成失真的或扭曲事實的知覺經驗,是一種有矛盾的錯覺經驗,以及在特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某種固定傾向的歪曲知覺。利用視錯覺原理優化空間形態是最常見的設計手法。首先,利用形態錯覺調節空間感,形態錯覺主要指物體幾何形象錯覺,包括高低錯覺、長短錯覺、遠近錯覺、對比錯覺、變形錯覺、圖底錯覺等多種錯覺,這些錯覺可以調節空間氛圍,改善空間感。通常在進行空間高度調節時,可以用高低錯覺來改變室內的層高。其次,利用虛幻錯覺豐富空間內容,虛幻錯覺是利用鏡面反射的原理來改變空間的視覺形態,空間設計中常用鏡子或用鏡面不銹鋼作為表面裝飾材料,通過反射原理擴大空間感,豐富空間內容,產生虛幻的效果。一些狹長的過道或房間可以運用鏡子來反射景象,使過道或房子變得寬敞,反之,通過鏡子可以加深短進深的房間。最后,利用色彩錯覺調整空間距離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色彩是最具情感的設計元素。色彩輕重感、冷暖感、距離感,純色,高明度色,大面積色以及暖色系等具有前進感,反之具有后退感。利用色彩錯覺可以調整空間尺度和距離,也可以調整空間的缺憾。室內空間比較狹窄可以使用后退色來擴寬空間感,室內空間比較寬敞可以使用前進色來縮短空間距離。

四、總結

從室內設計的發展來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注重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之間的關系,運用環境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指導室內設計是人性化設計的里程碑,將空間中的圖形心理效應結合視錯覺來考慮空間的形式美,更能優化空間布置和形式設計。在進行室內空間設計的同時,要兼顧科學的發展觀,按照舒適、生態、可持續的原則,借助環境心理學的理論成果和相關經驗來豐富室內空間設計,優化室內空間設計。

作者:許媛媛 陳祖展 單位:南華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常懷生.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72~73.

[2]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23~24.

[3]黃維彥.室內空間中的比例與尺度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4.

[4]閆珊.視錯覺原理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沈陽建筑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