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設計類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03-09 08:39:14
導語:園林設計類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是當前轉型期的地方民辦型院校的人才培養之道。針對該類院校原有園林設計類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從總體框架、培養方向、課程門類、課程體系等方面重塑課程結構,并嘗試將PBL(Problem-BasedLearning)問題導向法運用于規劃設計的樣本課程中,更新以問題為驅動、以項目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模式,促進課程內容實用化、教學過程實戰化,培養“易上手、后勁足”的專業人才,從而使學生的就業率得到提升,就業質量得到改善。
【關鍵詞】就業導向;園林設計類;課程體系;PBL教學法
1就業導向下的新型人才培養
我國高等教育已接近進入大眾化階段,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以及經濟轉型與調整,地方型民辦院校的就業形勢逐漸嚴峻,“實用、好用、能用”已成為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1]。同時,在當前獨立學院“轉設”背景下,該類民辦院校(以下以湛江科技學院為例)既面臨脫離主校,完全依靠自身辦學發展的壓力;同時還須面對本科教育職業化轉型對培養模式、教學條件、師資建設等問題的沖擊。因此以就業為導向,充分重視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發展,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求創新”的應用型人才是該類型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2]。園林設計類課程作為園林專業的核心版塊,其教育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備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能力,能獨立完成城市居住區、城市公園、風景旅游區等各類城市綠地的景觀方案設計,從而參與解決城市問題,創造適宜的人居環境。但該類課程在Z校舊版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中存在課程設置不完善、教學模式單一等諸多問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系統性和全面性不夠,教學質量受到一定影響?;诖藛栴},利用新版培養方案的編制契機,重塑園林設計類課程體系,并嘗試運用PBL問題導向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模式更新。
2原有課程體系的局限
2.1課程門數與學時不足
湛江科技學院園林專業授予農學學士學位,其舊版人才培養方案未分方向培養學生,故設計類專業課程門數較少,且學時較短,僅有的核心課程是大三上學期與大三下學期的“園林設計(一)”與“園林設計(二)”,各64學時,應該大幅度增加設計類課程的種類以及時長。
2.2課程設置的廣度與深度不夠
設計課門數與學時的限制直接導致課程設置的廣度與深度不夠,尤其是社會熱點、學科前沿知識以及主流意識形態等未能與課程較好地融合。例如,鄉村振興、新中式景觀、田園綜合體等專題式教學的設置太少,不同城市綠地類型的指標、規范及具體設計方法都各不相同,使得學生在應對實際設計問題時存在較多的困惑與阻礙。
2.3教學模式單一
園林設計類課程多采用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理論知識與條文規范較容易理解,但內容繁雜,數據易混淆,學生常常“一聽就懂,一做就忘”,設計缺少規范性與科學性。同時,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被動式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不盡理想,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受到較大影響[3]。
2.4課程未成體系
園林設計類課程多以單門課程為獨立個體,課程之間銜接不足,授課內容常有重復交叉。同時由于師資力量的局限,教師資源的整合與實際授課存在一定的矛盾。
3園林設計類課程體系重塑
3.1總體框架職業化
新版培養方案建立“通識教育模塊+專業教育模塊+職業教育模塊”的多元培養課程體系,其中,以“學科基礎+專業核心+專業限選+專業任選”構成“專業教育課程模塊”;以“職業限選+職業任選+實習、實踐類課程”構成“職業教育課程模塊”。在本科教育職業化與民辦院校“轉設”背景下,重視就業導向與職業發展符合本專業的發展方向。因此在職業模塊下,加大軟件類及規劃設計類實習實訓課程,打破傳統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嘗試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訓實戰環節,讓學生代入職業角色,組建職業團隊,通過項目的實際操作掌握理論知識,從而把握不同類型的設計流程與設計要點[4]。
3.2培養方向明晰化
構建以“風景園林設計方向”和“園林植物應用方向”為主的專業課程體系,重點突出雙方向技能人才的培養。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長進行選擇,使其通過學習相對完整而又成系列的課程獲得進一步的提高,體現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思想。該方向模塊于第四學期開始區分,但此目標方向的分流僅在專業與職業類限選課程中有所區別,其余模塊的選擇均不受方向限制。
3.3課程門類多樣化
把握時下海綿城市、花園城市、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數字景觀等熱點,力求解決當地環境問題,突出和強調生態修復與生態規劃,增設“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與景觀應用”“景觀生態規劃”“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數字景觀”“GIS應用基礎”等課程供學生選擇[5](表1)。
3.4課程體系一體化
在制訂最新人才培養方案時,經過前期廣東省園林行業產業發展現狀調查、畢業生就業情況以及專業課程設置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明確整體框架,細化與分解課程版塊,規劃每門課程的版塊屬性,做好先導課程、平行課程以及后續課程的銜接與完善。例如,核心課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一)”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二)”,保留了原版本設計(一)的64學時,但將設計(二)部分減少成48學時,同時搭配了40學時為期2周的“設計競賽實訓”課程,以競賽激勵式教學模式貫穿其中,以賽促學,提升綜合技能。
4教學模式實戰化更新——以PBL問題導向式教學為主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即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充分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依托實際項目或專題,發現與總結其潛在的“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以問題為驅動,創建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分組討論與分工協作,共同分析、解決問題,并通過這一學習過程掌握問題背后的專業知識與能力[6]。設計類課程涵蓋了從設計基礎到方案構思,再到設計文本與施工圖紙繪制的內容,鍛煉學生在手繪表現、方案設計、計算機制圖、植物造景、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綜合能力。但這些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專業設計課在給學生帶來豐富知識的同時,也帶來了內容龐雜、易混淆、無法系統化學習、理論知識無法轉成實踐技能等問題。為了應對這些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近年來已出現一批從多角度以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目的的新的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交互式教學、競賽激勵式教學、包豪斯式教學、工作室教學、翻轉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其中,PBL導向式教學集合了上述多種教學方法,將工作室團隊教學情境、競賽機制,以及以案例為主的項目教學結合在一起,從問題最根本的導向性出發,使學生的設計技能得到提升,是值得在設計類課程體系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模式。
4.1樣本課程分析
以“園林設計(一)”“園林設計(二)”作為此次設計類課程的改革樣本課程。按照PBL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確定授課重點,明確分類形式,隨著時間與教學進度的延伸安排不同類型的設計實踐與調查項目,因此在設計該課程時尤其注意不同階段和程序下不同項目的難易程度,使得項目循序漸進,學生逐步掌握不同園林要素的設計要點。目前按照舊版培養方案試點,“園林設計(一)”與“園林設計(二)”課程分別在四年本科園林專業的第5、第6學期(即大三全年)。以“園林設計(一)”為例,設計類先導課程有“測量學”“CAD”“園林建筑設計”,同期課程有“城市綠地規劃”“Photoshop”,后續課程有“園林設計(二)”“植物景觀設計”“效果圖制作”等,因此該課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將“植物景觀設計”“園林建筑”“園林工程”“手繪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其他課程很好地銜接與融合。
4.2PBL教學模式運用
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教學代替傳統教學。此次教學安排以“園林設計(一)”“園林設計(二)”為中心,制定項目課題,其他專業課程的內容安排均根據課題項目的進展做出輔助授課,即不僅僅是該課程老師在做指導,在授課內容上,園林設計的項目課題將貫穿此學期所有專業課程教學始終。從表2可知,“園林設計(一)”以設計總體程序為問題導向,項目安排隨著項目的程序逐步展開,通過場地分析、開放空間設計、豎向設計、植物景觀設計,最后把握綜合性公園的全套設計與流程,將能力點先分散后綜合;而“園林設計(二)”則以項目專題為問題導向,通過六個問題的引入,所涉及的項目更加多樣,有助學生鍛煉發散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在項目設計中可與大學生創業項目,艾景、園冶杯等全國性景觀設計競賽相關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賽,提高技能水平與宏觀把握能力。
4.3教學成效評價
經過前期測試與為期一年的PBL教學法的試用,通過對32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內容進行分析歸類,得出PBL教學法在“園林設計(二)”的教學效果測試表,總結教學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從表3可看出,PBL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的試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加明晰自己的特長與不足,團隊能力與專業綜合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疫情時期,此次試行在線上展開更具有現實意義,競賽成果與實習實訓成果頗豐。
5結語
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的教學目標并不在于通過一門課程的教學,教師傳授了多少具體的知識和技巧,而在于讓學生在一個教學過程結束之后掌握設計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學會應對完整的方案設計與簡易施工,學會獨立思考與團隊配合,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從而能在畢業后的職業生涯中迅速掌握主動權與選擇權,發展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魯群霞,胡傳雙,林楠,等.就業導向下的木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改革——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9,37(4):29-33.
[2]吳學敏.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變”與“不變”的辯證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5):5-13.
[3]王業社,楊賢均,陳立軍,等.風景園林設計課程研討式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0):251-253.
[4]任維,李房英,闕晨曦,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風景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麗水學院學報,2019,41(5):99-108.
[5]周建華,邢佑浩,茍喻,等.西南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本科規劃設計類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11):167-173.
[6]賀靖.“O2O”及“PBL”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以“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為例[J].教師,2018(35):92-93.
作者:付俐媛 李小梅 謝秋蘭 單位:湛江科技學院
- 上一篇:視覺傳達設計理論照相館照明設計分析
- 下一篇: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