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期的人性化及藝術的設計教學
時間:2022-03-26 05:36:00
導語:信息時期的人性化及藝術的設計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尼葛洛龐帝(Negroponte)是被西方媒體稱為在電腦和傳播科技領域最具影響的大師之一。在他的《數字化生存》一書中,尼葛洛龐帝指出:“當今電腦正在以指數的增長形態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今天以電腦和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已經深深影響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計算機不再是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信息時代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視覺、思維、行為和認識方式。”現實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比想象和預期來得迅速。如果說數字化與當今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帶來了嶄新的生存意義,信息時代的人性化設計則是對種種生存意義的物化詮釋,在數字化領域中強調的人性化設計決不僅僅是運用美學和人機工學的設計,它更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是人與產品完美和諧的結合。產品將不再是身外之物,而成為人身體的一部分。許多杰出的數字化產品設計不僅深入細致地考慮了人的使用行為和操作方式,更通過有機的造型使產品近乎具備了生命的語言。藉此而達到產品與人的溝通,物質與生命之間關系的超越。產品的微型化和信息化使產品的物質形式更加淡化,產品成為信息的載體。信息的價值超越了產品的物質形式而得到更高的重視,它必將產生新的藝術造型表現。這種新的藝術造型設計勢必影響到新的藝術設計教學。在一個實際上已經到來的信息時代和“全球化”時代,中國藝術設計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形成了觀念多元化和形態多樣化的情景。這對藝術設計教學的影響已不是20世紀觀念的影響,而是發展成更為綜合的、多樣的和復雜的影響。在互聯網這個超大型的資料存儲庫中各種藝術設計信息在不受任何空間的制約而迅速傳播,許多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比教師還寬廣,信息量也更為直接。使學生的文化眼光和心理“近距離”地接近當代設計。在我們的教育要求和教學內容之外,學生們似乎還有自己的思考興趣,學生們會用自己的信息處理自己的“設計”。藝術設計學科的教學是一個交叉學科的教學,今天的設計教育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方面希望它具備一種服務于經濟的功能;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應該作為一種教育的工具,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而這種職業化教育的力量在社會服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生將自己的探索與實際項目結合起來與客戶接觸,通過實際的鍛煉、分析、整理、研究,形成一種個性與受眾溝通的視覺設計,這種模式的教學才是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所在。
一、以創新為條件,建立新的學科體系
在信息化的時代,建立一個新的學科體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新的教學觀念,不同的教學理念自然形成不同的教育方針與學科體系。互聯網對人的生活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從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兩個方面去審視和勾畫設計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創新成為衡量價值的重要條件,成為設計的靈魂。在這種背景下,建立新的藝術設計學科體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強調階段性教學,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強調各種專業知識的融合,以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展示。學生個性的張揚在基礎與專業兩方面都能夠充分發揮,在基礎課、專業課與社會實踐中各個環節都能得到鍛煉。
二、完善數字化教學設備,搞好數字化設計新課程
在數字化產品的設計方面,歐美等國的著名設計公司近年來涌現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作品,引導和影響國際化產品的設計浪潮。英國的FITCH(費奇)公司的數碼個人概念電腦,全新的Imac電腦(蘋果公司的人性化電腦)等眾多的人性化設計產品勢必影響到未來的藝術設計教學。“美感價值”隨著物體的形態、材料、聲音、顏色進入我們的眼中,在時間的空間里彼此產生互動的體驗。在互動中,儀式性、戲劇性以及透過聽覺、味覺與嗅覺所帶來的感受都深深影響到我們的體驗。這也是設計的奧妙與精髓所在。隨著互動設計領域的逐漸成熟,互動設計的硬件、軟件的整合,新的教學設備的配置與新的互動數字化教學課程設置都將在新的“時間軸”里透過動畫與變化的過程中納入到全新的設計中去。增設社會需要的新專業是設計學科體系調整的重要舉措,搞好新課程建設,首先著眼于新的培養目標,站在國內外已有的教學平臺上,積極吸收現有的學術成果,更全面地理解、消化人性化設計的本質內涵。立足于中國的藝術人文傳統,同時面向當代藝術、設計與文化,強調開放性、實驗性、多元化的教學宗旨,建立一套基于人文精神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體系。三、“媒介”引發藝術設計教學及行業的全面數字化知識的數字化在當代科技社會化的今天,知識的本質已不同于以往,如果知識的本質不發生改變,就無法生存下去。
只有將知識轉化為成批量的資訊信息,才能通過多而新的數字媒體,以數字方式傳輸,使知識成為可操作和運用的資料。這些都成為知識數字化的內在要求。因此,知識的兩大功能———研究新知識與傳播即存知識———都必然要轉化為電腦語言,即數字化。
設計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特征的獨特的創造形式,建筑大師貝聿銘曾說過:“設計是需要的藝術”。由于工具的變化,引起技法的革新運動,電腦化已成為設計領域的主流。電腦媒介由于其方便、高效、精確、易于保存和修改等特點,迅速在設計表現領域流通起來。電腦媒介在交流方面的可識別性對于設計師與用戶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傳統的設計表現手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在表達與溝通之間存在相當的距離。
由于電腦語言在設計表現中的應用“媒介”的性質和意義需要重新認識,在數字化的世界里,媒介不再只局限于紙、筆、顏料等實存的“物質”,代之以“Bit”方式出現的紙、筆、顏料等媒介的信息“概念”。通過人機界面的形式出現以提供識別。運用虛擬“概念”進行設計,設計表現的數字化為藝術設計教學及行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是開創性和先導性的,它引發藝術設計及行業的全面數字化。
設計語言的數字化為設計的組織形式的數字化提供了前提。圖紙的存儲和傳輸方式的數字化使設計行為可以用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組織和運作,設計周期越來越短,設計整體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將逐步并入網絡系統。數字化的結果是真正的“個人化”。以此展開的“以人為中心”的核心設計原則才成為后來設計發展中廣為接受的主流。這個主流將在數字化時代得以真正的實現。即人們得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地獲取、傳遞生產信息,具有不受限制地接受教育的能力,從而實現真正的個人化。
- 上一篇:鄉鎮和村莊規劃編制通知
- 下一篇:片區敬老院建設考察報告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