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設計論文

時間:2022-04-15 08:10:39

導語:書法藝術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法藝術設計論文

1書法藝術設計中的功能

1.1傳達功能

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文字具有表音、表形和表意的功能,中國的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書法以漢字為載體,它在藝術設計中的首要功能是傳達信息。從符號學角度來看,書法文字是一種特殊的視覺符號系統,具有“所指”和“能指”的重要功能。從文字層面講,文字符號的表意性直接向大眾傳達設計作品的意圖和各種信息,即“所指”;從藝術角度講,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它的形態、結構和風格樣式還具有多重寓意,通過對書法字體的反復揣摩,我們還可以理解它更多的隱含意義,即“能指”。所以,書法作為傳播符號具有“雙重譯碼”的作用。如中國銀行的標志設計中,“中國銀行”四字大氣磅礴、極富變化,粗筆堅實如柱,細筆剛勁似鐵,飛白恰到好處。“中國銀行”其基本信息指的是一個金融機構,人們可以辦理相關的業務;同時剛勁有力、氣勢恢宏的書法風格又凝結了多重信息———強調中國之身份、傳統之精神,或者是企業的理念所包含那虛實相生、剛柔相濟等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髓。毋庸置疑,把書法藝術運用到藝術設計中,不但可以直接傳達文字的基本信息,而且還能表達文化底蘊之深厚的信息,達到塑造企業形象,創造品牌的重要途徑。中國的高等學校、中醫醫院等尤其喜歡用書法來題名,如北京大學、中醫同仁堂,中國知名企業的標志設計、產品包裝設計也熱衷于采用書法元素設計,如白酒、茶葉、月餅、粽子等比比皆是。

1.2審美功能

書法文字作為一種視覺傳播符號,不僅具有傳達信息的功能,而且還具有審美功能。書法的線條美、結構美和造型美,本身所具有的節奏性和整體性能給人帶來視覺美感,獲得怡情悅性的審美體驗。篆書、隸書和楷書筆畫規整、結構平穩,給人一種穩重、端莊的感覺,行書動靜結合、靈動活潑,而草書體勢放縱、連綿奔放,給人激情盎然、神采飛揚的感受。因此,把書法作為一種設計元素應用到各種設計類型當中同樣能給消費者帶來美感。文字因“觀物取象”而來,“文字圖像化”是一種常見的藝術手法。所謂文字圖像化,就是把書法字體的形態(整體或局部)演化為圖形。文字與圖形的相互融合,使設計創意獲得更自由的發揮空間,不但可以起到誘導視線作用,喚起消費者的審美自覺意識,而且還能渲染意境,給人一種視覺審美享受,以致于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情緒和興趣。

2書法在藝術設計中的設計原則

2.1可識性原則

書法以漢字為載體,漢字在視覺傳達中首先是直接向大眾傳達作者的意圖或產品的各種信息。因此,書法文字在藝術設計中必須考慮給人方便認識和閱讀的基本功能原則,即可識性原則。藝術設計中,無論書法藝術字體是多么地富于美感,如果失去了文字的可識性,不能達到傳達信息的預期效果,那么這一設計無疑是失敗的。在藝術設計中,首先,書法字體的字形和結構必須清晰可辨,應方便大眾識讀;第二,盡量減少使用草書書體,特別是那種“狂草”,筆畫減損而又改變了字形和結構,讓人看不懂;第三,盡管書法字體可以解構和重構,可以結合圖像追求裝飾效果,但無論是怎樣的裝飾化都必須遵循易于識別的原則。

2.2適應性原則

在藝術設計中,“功能與形式”是設計師探索創新的命題,每一個設計對象都具有自身的特定使用價值和功能,都要通過合理的文字、圖形和色彩等符號元素傳達其功能目的訴求。書法字體和風格要服從設計主題的形式要求,不能相互脫離和沖突,否則不但沒有美感,甚至影響信息傳達的效果。在藝術設計中,在保證書法文字的可識性的前提條件下,首先要根據設計對象的功能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書體;其次就是要根據設計對象的造型形式選擇相適應的書法字體,運用現代設計的構成手法,將它準確無誤地傳達給消費。反之,從書法字體造型來看,不同書體的美感對于設計對象的主題具有深刻的揭示作用。如在包裝設計中,根據消費群體的特征運用書法字體,男性用品的書法文字其線條要蒼勁有力,造型或穩健挺拔,或粗獷豪邁;女性用品的包裝的書法字體要線條流暢柔美,字形或典雅、或華麗;兒童用品和運動休閑用品的包裝字體則要活潑明快,有鮮明的節奏韻律感;手工藝品和旅游產品要求字體天真稚拙,體現休閑清逸狀態下那種真摯純樸的情趣;家用電器、醫療器材和藥品等包裝的書法字體要嚴謹規整,給人輕松爽朗、簡潔肯定的感受。

2.3創新性原則

創造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把書法這門傳統藝術賦予“當代性”,要藝術化地滲入當代社會文化的意識形態,創造性地應用到當代生活當中去,表達當代人的精神追求,滿足當代人對文化追求的需要;另一方面,設計的意義就是創造,其要義為求新、求異、求變,在“民族化”的基礎上創新設計。“二戰”后,隨著工業設計的迅猛發展,藝術設計逐漸走向“標準化”,出現了千篇一律的“國際風格”,其特征是造型幾何化、色彩簡潔、反對裝飾的功能主義。但由于受到波普設計運動和后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之后人們的消費觀和審美觀都發生了變化,藝術設計又轉向追求個性化、多元化和民族性的新趨勢。中國現代藝術設計因電腦生產標準化美術字,缺少個性和新意而給人帶來審美疲倦。近年來,隨著靳埭強等設計師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作品在國際的影響擴大,中國設計師開始找到了自信,探索設計“民族化”正成為中國設計界的一種潮流。總之,把中國書法應用到藝術設計中正是一種設計創新方法。

3書法在藝術設計中的設計方法

3.1借用與參照

借用,或稱挪用,指直接把經典的書法作品整體或部分作為設計元素直接復制到設計中的方法。如的書法家喻戶曉,在設計中就有借用他的幾個書法字體作為某品牌標志設計元素的,如“紅旗”轎車標志設計、“長征”酒店等標志設計。參照,參考并對照。參照的核心是對書法形式借鑒、規律借用、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在藝術設計中,參照的關鍵是反復考察書法的筆畫、結構等造型特征和規律,并結合設計對象進行聯想,在保持書法字體基本筆畫或基本結構不變的前提下,把書法的某一特征創造性地運用到藝術設計中,使設計對象呈現新的藝術面貌。如上海世博會的標志設計就是把漢字“世”運用到設計中,“世”的筆法以篆書的“圓頭”起筆,正好組合為一家三口的人頭形象,非常生動地表達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又如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建筑群按照“后現代”理論進行設計,其造型定位采取象形文字的“墉”字進行設計,整體建筑布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藝術風格。主體館門前標志性建筑為字坊設計,字坊高18.8m,寬10m,該設計就參照了甲骨文、金文中的“字”的造型作為建筑的結構造型,結構嚴謹、抽象簡約,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濃濃的現代氣息。

3.2解構與重構

解構原意為分解、消解、拆解等。解構是以著名書法家的作品為原型,根據設計的需要,將其結構拆解,使之支離破碎。重構則是根據“完形理論”,把本來散亂的筆畫、部首,甚至是書法的材料、工具等元素,根據具體設計對象表達的需要進行重新組合,使之獲得新的認識和感受。解構與重構都依賴于“結構”原理,是藝術設計中常見的手法,先把文字分解,然后或音形結合,或圖文結合,或字形夸張、異化,從而獲得生動有趣的形象。解構方法在中國傳統設計中也是常見的,如清代花錢上有“唯吾知足”四字,即是如此。從視覺藝術的角度看,中國草書藝術與西方解構主義建筑兩者之間也是一種異質同構的特點。解構主義建筑是對建筑的功能、空間、材質、光影的解構,更是美學的解構。中國書法追求整體美和節奏感,以及書法“偃仰向背”“鱗羽參差”“分鋒各讓,合勢交侵”等富有動態的形象常常被解構主義建筑師借鑒。解構主義大師埃森曼說:“解構是很東方的東西。”另一位著名解構主義建筑師蓋里(F.Gehry)設計的德國萊茵河畔魏爾市某家具廠陳列室與中國書法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3.3裝飾

裝飾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把其他視覺元素(如吉祥圖案)集中組合為一個書法字體,如在中國的民間圖案中福、祿、壽、喜等楷書大字的筆畫被石榴、牡丹、蝙蝠、仙鶴、錦鯉等各種裝飾起來,體現中國人喜慶納福的愿望。第二種是把書法文字作為視覺元素,對某一圖形進行裝飾,這里書法文字起到一種肌理般的美化效果。中國的古建筑設計與室內裝飾尤其喜歡采用書畫作品,書法在設計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傳統工藝品如刺繡、漆器、木雕、陶瓷等中采用書法作為裝飾元素,這些書法多出自于名家之手,或編織或刺繡、或雕刻或燒鑄,常常以“適形”的要求進行裝飾,達到增強視覺效果,突出傳統文化意蘊的目的。

3.4創造

創造是藝術設計最根本的方法,是借用、參照、解構、裝飾等方法的基礎。書法創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活動,把書法應用到設計中同樣也是一種創造活動。在此活動中,設計師或書法家都要通過精心的構思和反復實踐的操作來完成創作。書法文字在設計中要標新立異,在構思上力求新穎別致。無論是包裝、裝飾、標志、書籍、招貼、廣告還是環境設計都可以借鑒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依據“形”把握漢字的獨特特征和內在精神,展開廣泛的聯想和想象,打破設計對象表面印象的局限。采用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來彌補美術字過分嚴謹、呆板和缺少人情味的不足,拓寬現代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和效果。如“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是以中國書法金石印章為形象設計的奧運會徽,北京的“京”字以篆書形式如舞動的“人”形,又如奔跑“文”字,將中國悠久的“人文精神”融入了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之中。“北京2008”借書法寫意之神韻,將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的千萬種表達濃縮于簡潔的筆劃中。“舞動的北京”會徽將肖形印、中國字和五環徽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中國人民對于奧林匹克滿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真誠與熱情。

4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到來,社會需求的越來越多樣化,消費由物質層面走向精神層面,藝術設計越來越追求民族性、時代性和個性的特點。日本的現代設計是很好范例,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很好的啟示。日本書法是從中國書法中分離而來,日本的現代設計師把書法元素和書法美學融入藝術設計中,創造了獨具東方特色的現代設計。因此,我們要對祖國傳統文化再認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協調發展,創作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設計作品。

作者:秦安建單位:四川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