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研究

時間:2022-02-24 11:13:12

導語:淺析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研究

摘要:環境設計是以一門現代環境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正在發展中的新興學科,是現代藝術設計眾多分支中的一門邊緣學科。即一種以整合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為目的實用藝術,而這種目的的實現需要依靠藝術設計的手法來實現。傳統意義上的環藝設計涉及諸多學科,聯系門類十分寬泛。同建筑學科的聯系尤為緊密。環境藝術設計是結合了“技術”與“藝術”二者的深刻內涵而形成的一門藝術設計學科。本文旨在闡述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與發展、專業現狀、環境藝術設計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發展趨勢。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設計;園林藝術設計;發展

1環境藝術設計的起源

環藝設計是一種以整合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為目的實用藝術,而這種目的的實現需要依靠藝術設計的手法來實現。彼德•沃爾克[1]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它不同于建筑、雕塑與繪畫,它更像音樂,沒有內部的獨特秩序,沒有旋律,它就是會無形的而湮沒在自然景觀的連續之中,自然景觀就很可能是雜亂無章的,那樣將不為人知,當人們認識到環境藝術的時候,它不僅能僅使人們有適度的愉快,還需要引起人們的興趣和欣賞,這就要具備一種設計力量,是設計概念有力度并能物化出來讓人們注意到。”[2]環境藝術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設計。中國古人崇尚自然,很早就有了環境保護的意識,例如體現在道家《道德經》中提出的“道法自然”,天地萬物都要遵循自然規律,萬事循環往復自有因果[3];莊子提出的“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為一”[4]這一理念,講究的則是天、地、人三者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環藝設計也講究與周圍環境的共生,既要融于周圍的自然環境,又要適應人的居住環境有別于外在環境,但不會給人突兀之感。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社會環境這三個部分組成了咱們常說的“環境”這一概念。因此,環境藝術設計簡單來說,就是人們自覺地能動的改造世界的行為,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目的的一門藝術。環境藝術設計其本質是一個基本覆蓋了當代所有的藝術與設計的綜合系統,不僅與地球表面上所有的地面環境有著相互關聯,與美化裝飾相關的各種設計領域都與環境藝術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然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以建筑及其內外環境為主體的空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括:室內裝飾、陳設設計、空間藝術設計、室內外設計、園林設計、景觀設計、建筑設計、裝潢設計、城市規劃設計等。雖然看起來名稱不同,毫無內在聯系,看著體系復雜難解,但學科之間的本質是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的,均是圍繞建筑體所進行的設計與裝飾活動。

2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現狀

自上世紀80年代末,環藝設計改名字的潮流興起,稱之“室內設計”。其原因是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仿效日本。如今,在全國1850余所大學中開設有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院校已超千所[5],

3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思考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雖是美術類考生的熱門選擇,但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社會考驗。一是學生專業素養參差不齊,在學校中接收信息水平程度不一;二是學院開設的專業課程的大同小異,缺乏地域特色,缺乏創新精神,畢業后就業困難;三是學校教學質量良莠不齊,教學模式太過程式化;四是設計市場發展不平衡,商業氛圍濃厚;五是國內環藝設計專業起步較晚,導致發展落后于西方國家,另外社會普遍對環境設計專業有所誤解,簡單的認為室內設計就是家裝,環境設計就是景觀,這是大家對環藝設計的片面了解,究其內里環境藝術設計不是一個獨立單一的藝術學科,而是融合了室內、景觀、園林、裝潢等一系列專業知識的復合學科。對于學生來說,雖然設計專業已經成為大多數美術藝考生大學專業的首選,但其實真正因為興趣熱愛所致不多,在此之前并不了解其專業特點,未考慮過專業方向及日后就業趨勢,這就造成了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擇業難、就業難,畢業之后紛紛轉型的問題。對于學校來說,大部分學校課程設置都采用通用的公共課、繪畫基礎課、專業理論相結合的模式,往往面臨著紙上談兵的尷尬局面。這樣的教育方法太過模式化,教出的學生千篇一律,沒有個性創造,在工作中極容易被市場同化去刻意迎合充滿商業氣息的設計市場。隨著經濟日益發展及人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環境設計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們有意識的注重生活品質,設計師如何在設計中更好地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十分重要。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創新,不僅僅是現實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指引著未來教育發展方向和實踐目標。[6]當前綠色設計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如何保持生態可持續發展是當今設計的主流。與此同時,環藝設計方向不再是只注重空間如何分區,而是如何使設計變得更加人性化,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合理利用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生態優先的基礎上,進行“綠色設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發展生態文明社會;設計中更強調便捷化,智能化,將設計與新科學、新材料、新技術有機結合,善于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走科技智能智慧道路。在西方設計極大的影響下,中國設計師應該更加深入挖掘地域特征,發揚中國古代造園的智慧,富有歷史底蘊,凸顯本土文化特色。

綜上所述,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將得到更多的發展空間,社會生活中更需要專業扎實、頭腦靈活、創意新奇的環藝設計師,為生活更美好、空間更舒適而努力,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設計師尋求一種基于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設計方向,開創一種新的設計趨勢,學校改進僵化程式般的教學模式,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這樣才能使環境藝術設計走的更遠,生生不息,讓空間利用更合理,環境更美好。身為環藝專業方向的學生,我們應該立足當前實際情況,加強自身的專業修養,學好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把握好每一次實踐操作的機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實踐中突破自己,不要被已有的天條條框框所局限,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行動力、執行力,為更好地生存環境而設計,為健康積極的和諧社會而設計,合理利用自然,把握自然的規律,走綠色設計發展之路,保護生態資源,用切實的設計行為去改變人們的固有觀念,合理的進行環藝設計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改善全民生活水平并提高國民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慧.高校校園環境藝術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研究[D].南充:西南石油大學,2011.

[2]曹瑞陽.環境藝術設計[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2.

[3]楊家友.中國傳統文化的啟示之路[J].武漢: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09(22):43-47.

[4]彭立威.生態人格論[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5]楊珺.中國當前環境藝術教育的調查報告[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07:1-4.

[6]劉曉娜.環境藝術設計的多學科交叉特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

作者:陳祉音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