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展示設計與交互設計研究

時間:2022-08-03 11:03:44

導語:新媒體展示設計與交互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展示設計與交互設計研究

摘要:在新媒體展示設計交互設計是用戶與展品實現交互的主要途徑,一般情況下交互設計多依賴于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設備,從展品的主題出發在考量用戶的興趣行為、情感需求的基礎上為用戶展現更為個性化的交互體驗。21世紀是信息時代,時代的信息化發展轉變著人們的行為,推動著各個行業領域的轉型升級,近年來,在展示設計領域中新媒體交互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該文將交互設計的多元化發展作為研究背景,圍繞新媒體展示設計針對交互設計從原則、方法、對象、行為及交互反饋等方面展開分析。期望下述研究內容有助于提高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針對性、優化交互形式與新媒體展示主題的融合。

關鍵詞:新媒體;展示設計;交互設計;交互體驗;交互形式

1緒論

1.1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1研究目的該研究皆在促進數字信息技術、媒體技術與交互設計的有機融合,推動新媒體展示設計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媒體展示設計的社會價值,為用戶提供符合需求的、個性化的活動參與體驗。1.1.2研究意義(1)理論意義:在梳理現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展示設計領域新媒體展示設計案例,對新媒體展示設計的發展現狀、特征、交互設計展開分析,為新媒體展示設計領域的縱深發展奠定理論研究基礎。(2)實踐意義:促進新媒體展示設計中交互設計的有效應用,提高交互設計的合理性和規范性,促進交互設計的多元化發展,助力于新媒體展示設計領域的持續優化。

1.2研究方法

該研究應用了文獻研究法和理論聯系實際法。通過搜集與新媒體展示設計、交互設計相關領域的文獻資料,將其作為理論研究基礎,而后結合當前我國新媒體展示設計的發展趨勢分析交互設計的原則、方法,并對交互行為與交互反饋進行設計,在論文的研究階段筆者及時關注最新的新媒體展覽咨詢,對論文的內容進行了持續的調整和補充。

1.3新媒體展示設計發展現狀

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使人類的各方面需求逐漸提升,傳統以陳列物品為主的展示設計方式無法滿足人類的個性化需求[1],信息化技術、數字化技術充斥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展示設計的轉型發展。新媒體展示技術與傳統展示設計的結合為展示設計領域奠定了有利的技術支撐,新穎的設計理念、個性化的交互體驗轉變了受眾的被動地位,受眾在參與展覽交互活動的過程中更具主人翁體驗、同時受眾獲取信息更為便捷高效[2]。新數據采集技術、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及信息輸出技術作為當前國內新媒體展示設計發展過程中的三大核心技術,為新媒體展示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新型設備的應用提高了展覽活動對受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如自發光顯示設備[3](見圖1)、反射光顯示設備[4]等。

1.4新媒體展示設計的特征

1.4.1時間的自由性新媒體展示時間的自由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網絡虛擬展館的普及,受眾能夠在任意的時間通過虛擬展館獲得現場展覽活動的相關信息,例如:網上世博會,全國各地乃至整個世界的受眾都能夠在任意的時間暢游網上世博會獲取世博會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則是臨時性展覽活動的增加,相對于傳統固定場所的展覽活動而言,臨時性的展覽活動突破了時間的限制,展覽活動開設的時間更為自由。1.4.2空間的拓展性展覽空間的擴展性主要體現在展覽活動內部空間結構的變化,新媒體展示設計中交互空間近似于一個信息現場,受眾能夠在交互空間內體驗更為廣泛的展覽空間,同時在新媒體展示設計下的展覽空間具備適應性、可變性、拓展性三大特點,在交互空間內展覽空間的樓板、露臺、座椅等都可靈活搭接重疊,相較于傳統展覽空間而言受眾在交互空間內能夠收獲更為深刻的參展感受。1.4.3展示形式“全媒體”概念的提出至普及為新媒體展示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全媒體實踐應用的基礎上展示設計的展示形式綜合應用了光、聲、文等傳播媒介,同時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拓寬了媒體渠道,如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等新媒體[4]。1.4.4展示設計重點——交互設計新媒體展示設計中交互設計成為了重點內容,在新媒體展示設計中受眾作為展覽活動的主體,受眾的參與度和受眾的參與體驗得到了重視,交互設計中更側重于信息的多渠道、多層次傳播。與此同時,交互設計強化了新媒體展覽互動的交互體驗,如虛擬場景的應用拓展了真實場景的互動空間,如時間的自由性為受眾提供了個性化參展服務等。

2新媒體展示設計中的交互設計

2.1交互設計原則

2.1.1自然化自然化的交互設計更符合受眾的理解方式和行為習慣,在新媒體展示設計中,遵循自然化原則進行交互設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受眾的認知負擔,促進受眾與展品交互有效性的提升。2.1.2情感化新媒體展示設計中的交互設計應遵循情感化原則,在交互設計中酌情融入情感化元素,在突出展品信息傳播功能的基礎上激發受眾與展品之間情感上的共鳴,繼而使受眾獲得跨越展覽活動之外的信息。

2.2交互設計方法

2.2.1交互設計對象(1)受眾與空間環境。受眾與空間環境設計作為展示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交互設計中應被視為交互設計對象,受眾與空間環境是展示活動得以實現信息傳播的關鍵載體,展示活動依賴于空間環境,而空間環境又是受眾接收展品信息的重要載體。在新媒體展示設計中空間環境的大小、色彩、高低以及動態變化等對受眾的情緒、體驗感受存在直接的影響[5]。如富有奇幻色彩的空間環境可為受眾帶來新奇的感觀體驗。(2)受眾與媒體設備。數字媒體展示設備設施作為受眾與展品交互的工具,在交互空間內數字媒體展示設備的應用能夠拉近受眾與展品之間的距離,通過動作、語言、聲音與交互空間互動,獲得信息強化參展體驗。如美國藝術家烏斯曼哈克創作的墻面交互作品“喚起”,在應用數字媒體展示設備的前提下,教堂外部墻面可通過識別受眾的聲音而呈現出色彩斑斕的圖案。2.2.2交互行為設計(1)聲音交互。聲音交互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第一,直接聲音,即受眾直接發出的聲音;第二,間接聲音,即受眾肢體動作所發出的聲音。在新媒體展示活動交互設計中聲音行為互動主要是將音量、音調、音頻以及節奏變化作為設計指標。(2)表情交互。新媒體展示活動中的表情交互行為設計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視覺范圍交互,設計者可借助眼球追蹤技術對受眾眼球周邊的特征變化進行分析,受眾在交互空間內可通過眨眼、移動視線等方式與展品或交互空間進行互動[6]。(3)手勢交互。手勢行為交互作為受眾使用最為頻繁的交互方式之一,具備直觀性、多樣性、便捷性等特點,在新媒體展示活動中手勢行為交互設計主要以手指的滑動、抓放,手型及手臂動作為核心內容,例如:“圣地的險境”交互現場中所設置的投影屏幕,受眾可通過展開雙臂動作體驗飛翔。2.2.3交互反饋設計(1)感官型反饋設計。新媒體展示活動中的感官交互設計主要依照人類的5種感官“視、聽、觸、嗅、味”建立展品與受眾之間的交互。視覺反饋設計形式主要涵蓋光、色彩、圖像等形式;聽覺反饋設計形式主要包含音量變化、音效變化、虛擬交流等形式;觸覺反饋設計形式主要包括皮膚的紋理、軟硬程度、溫度彈性變化等形式;嗅覺反饋設計形式則依賴氣味裝置,當受眾達成一定的目標后氣味裝置則會被觸發,如“生態智能氧泡”交互活動,當受眾在交互空間內達成一定的運動量,空氣質量監測裝置將會觸發氣味裝置,釋放清新的氣味,以此種方式告知受眾已經達成任務活動。至今為止味覺反饋設計形式并未實現普及應用。(2)物理反饋設計。物理反饋設計形式主要是指設計者結合物理原理在交互行為中設計振動、搖擺、自然現象模擬等效果,利用VR技術和仿真設備設施為受眾提供下雨、雪花、座椅搖晃等虛擬環境,物理反饋設計多用于趣味性的新媒體展示活動中。

3新媒體展示設計中交互設計趨勢

新媒體展示設計中的交互設計發展趨勢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交互設計的觀念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生了轉變,交互設計內容逐漸趨向于品牌化發展、交互材料逐漸趨向于綠色化方向發展。第二,新媒體展示設計中的交互設計能夠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為受眾提供了自然、和諧、奇幻的參展體驗,交互設計作為連接展品與受眾的關鍵紐帶,先進技術與數字媒體設備的有效應用使傳統二維、三維的展示形式轉變為當前的四維、多維的展示形式,受眾的體驗更為豐富,展覽活動信息的傳播更為高效。

4結語

通過該文的研究,明確在新媒體展示設計中,交互設計應從設計對象、行為設計、感觀反饋設計等幾個方面展開,并側重于數字媒體設備的有效應用;此外,交互設計的主體是受眾,只有在獲得受眾喜愛,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才能夠發揮出交互設計的實踐應用價值,從而提高新媒體展示活動的辦展效果。

參考文獻

[1]鄒佳佩,劉振生.實體交互設計框架在智能燈具的應用[J].設計,2015(7):20-22.

[2]鄧然,康麗娟.物聯網智能燈具設計探索與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7(6):69-70.

[3]周志超.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具系統設計[D].寧波大學,2017.

[4]曹戍.論身臨其境的藝術設計——虛擬現實藝術設計研究[D].清華大學,2019.

[5]劉宇馳.數字媒體技術在博物館展示中的合理應用[D].復旦大學,2019.

[6]邵晨卉.新媒體與展館展示設計[D].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

作者:駱紫鈺 單位:長春建筑學院文化創意產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