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績效審計論文

時間:2022-04-27 09:15:09

導語:財政支出績效審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支出績效審計論文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財政支出規模逐漸擴大,而由此產生的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出現了投資效益下降,資金沒有得到合理分配等現象。為了能有效提高地方財政支出管理水平,使得有限資金可以創造出最大的經濟績效,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市場規則的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體系,從而加強對地方財政支出的管理。本文將圍繞地方財政支出有效管理,從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的基本內涵、績效審計模式以及績效審計的評價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模式

一、績效審計的基本內涵

績效審計是一種現代新型審計,國內一般認為績效審計就是經濟審計、效率審計和效果審計,是由獨立的審計機構或審計個人對被審計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經濟性和有效性監督,并提出改進建議,目的是為了被審計單位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績效管理。績效審計的流程和其他審計一樣包括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事前審計包括預算、計劃以及研究項目的可行性方案等,避免預測不準確導致出現經濟損失;事中審計主要是將項目實際實施情況和實施前的計劃、預算等進行比較,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使得項目實施更加科學有效;事后審計主要是對已經完成的項目進行經濟性、效率和效果的評價分析,為以后的項目開展提供經驗。

二、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模式探析

(一)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的目標。1.績效審計的一般目標。績效審計的一般目標指的是開展績效審計的一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經濟性,也就是從事一項活動使其達到合格的標準所消耗資源的最小化。通俗一點講就是關注項目的投入和整個過程的成本,目的是要用最小的價格去獲得同等質量的資源。其次是效率性,也就是在投入一定量的人力、財力等資源時能獲得最大的產出量,或者用最小的人力、財力等資源去獲得一定量的產出。此外是效果性,也就是在審計時關注的是一個項目是否達到了最初的目標,進行實際成果和最初預期成果的比較。一般還可以分成短期的產出和最終的產出,即短期產品和最終成果。2.績效審計的具體目標。地方財政績效審計的具體目標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來看:第一個階段是將財政專項資金、重大的政府投資項目等的財政支出作為審計的切入點,這是因為在對這些內容進行審計時存在管理機制方面的問題,對這些項目進行審計的操作性較強,能夠及時發現資金損失和效率低下的問題。另外也可以為效率性審計和效果性審計提供經驗,奠定全面審計的基礎。第二階段是建立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制度平臺,也就是要建立預算定額和標準,制定績效審計的準則,確定績效審計的對象、目的和程序等,并且建立和完善相配套的制度。第三個階段是在經濟性審計和效率性審計的基礎上,進行效果性審計,也就是要不僅實現經濟目標還要實現社會目標,將審計的對象擴大到社會問題層面。(二)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的內容與重點。地方財政支出管理的質量關系著地方財政支出的績效,所以績效審計的重點之一就是對財政支出的管理進行審計,主要是財政分配審計。比如檢查預算編制中對于財政支出的結構安排是否符合市場的要求,是否和經濟水平相適應,是否注重公共支出的調整和優化。通過審計能建立起一套相對公平和合理的財政支出運行機制,實現財政支出的制度保障。其次是行政管理成本,看行政支出的管理是否達到節省支出的目的,各方面的資源是否得以有效利用。此外,還有專項資金和公共投資建設項目的審計,從績效角度來看,目前是要突出專項資金和公共投資項目的科學性,實現科學決策。(三)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方法和程序。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方法主要有控制論和系統論等,就是進行審計調查、綜合分析、反饋和后續審計等,在此之前要建立詳細的審計方案。在審計結束后一定要向社會披露。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的一般程序包括:績效審計目標選擇和確定,審計前準備工作、進行審計方案制定,進行審計證據收集、鑒定和整理歸納工作,編寫績效審計報告并提交,最后開展后續監督。(四)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評價體系。1.評價原則。首先,地方財政資金所投入的對象多樣,投入的目標不同,有的是為了實現直接目標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的公共投資項目或公益項目則是為了檢查公共資源的責任。所以在建立評價體系時要進行分層,評價標準中既有實現根本性和指導性目標的檢查公共資源責任的,也有針對公共資金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其次,地方財政資金的使用機構一般有政府、人大等在內的行政單位,也有進行文化教育、科研和社會福利的事業單位。地方財政資金投入的項目范圍包括公共工程投資項目和專項公共資金,而不同范圍的公共資金有不同的效益和特點,所以應分類建立評價指標。此外還要堅持定量和定性統一的原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的原則,對可具體量化的項目進行具體定量評價,對只能定性描述的項目則需要全方位地評價社會效益,在實現經濟目的的同時也要注意實現社會目標。2.評價方法。地方財政支出績效審計評價的主要方法是成本-收益分析法,該評價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個企業或者政府單位在開展某一個項目時該項目的邊際收益超過了其邊際成本,那么這個項目便是合理的;如果企業或政府某個部門的邊際收益也超過了其邊際成本,那么該部分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績效審計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時用到的主要幾個指標包括凈現值指標、內部收益率指標和收益成本比率指標。除了成本——收益分析法外,還有最低成本法、綜合指數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判法和目標評價法等評價方法,在實際的運用中還需要根據不同的評價目標進行合理選擇。

參考文獻:

[1]張英杰.淺議地方政府財政績效審計模式[J].經營管理者,2011(5X):265.

[2]廖文正.淺談地方政府財政項目支出績效審計[J].統計與管理,2016(03):71-72.

作者:許丹丹 單位:上蔡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