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績效審計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8-28 03:27:24
導語:論績效審計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審計工作地位凸顯,已經出現了全新的發展局面。在經濟新常態下,要實施審計工作創新與完善,大力開展政府績效審計工作。政府績效審計直接對政府財政資金的效益進行審計,能規范財政資金的管理,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這是社會的發展需求,也是時代的發展需求。本文通過探求政府績效審計面臨的問題,總結提出相關問題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績效審計;問題;對策
我國政府績效審計起步較晚,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面臨許多的困難和問題,開展政府績效審計是完善政府審計,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完善經濟制度的必然選擇。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內涵
績效審計與財務審計雖然都是審計,但區別卻很大。財務審計,是對財務收支的審查,審核其真實性與合法性,主要是解決資金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問題。績效審計考查的是資金支出的最終效果如何,是解決那些拍著腦門定政策,拍著大腿做決策問題的。政府績效審計是針對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經濟活動效果的審計,其主要包含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是財務審計的再提高,再升級。
二、政府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體制不利于績效審計工作。審計部門是典型的行政型體制,地方各級審計機關業務受上級審計機關領導和行政上受地方政府領導。在實際工作中,審計機關的人權、財權在同級政府,上級審計機關的業務領導作用通常不強。審計機關是政府的組成部門,這也意味著績效審計實質上是“自己審計自己”。這樣的工作模式難保審計機關的審計獨立性,審計的客觀性、審計的公正性,審計的權威性受到了嚴重的干擾。審計機關出具審計報告前須接受同級政府審查,批準后方可公布審計報告,這就降低了審計應有的公信力,制約了審計的發展。(二)審計處罰措施缺失。審計制度只能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很大程度上依賴司法監督和行政監督。于是,心存僥幸的人多了起來,經濟違規事件更頻繁、更隱蔽了,無形中增加了審計部門的工作難度。審計部門與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實際審計中難免會有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的情況。在政府層面上自身通常難以發現自己的問題,審計部門作為政府的所屬部門,對政府績效審計時,理所當然的會存在人為修飾、隱瞞、美化的情況,“審計難,審計處理更難”就不奇怪了。(三)審計人員的專業性不強。審計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但是因為體制的原因,很多非專業人員參與到審計工作中來,他們缺乏相應的審計知識和實際審計經驗,實際審計中,難免出現無法勝任審計工作的情況,即便是審計經驗豐富的同志也會因為情況的發展變化,自身知識更新跟不上而面臨諸多審計難題,加之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些都制約了審計質量及審計效果。(四)政府績效審計的標準問題。評價標準是績效審計的短板。目前,國家還沒有權威的、普遍公認的績效審計標準,其實出臺這樣的標準也是比較困難的。政府績效審計對象眾多,對象間差異巨大,衡量標準也就難統一,一刀切式的做法肯定行不通。經濟效益可以通過量化賦分來解決,但是社會效益這種情況就不靈了,有些影響深遠的,短時間難以顯現的社會效益難以評價,需要定性評價,結合具體審計對象綜合評定。因此,沒有公認的尺度衡量,一則造成了審計困難,二則影響了審計質量與審計結論的公信力。
三、政府績效審計問題的對策
(一)健全完善法律法規。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職責是法律賦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新審計準則通過一系列的標準、規則來規范政府績效審計的程序。但同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要求契合度差。因此,需要在現有法律法規基礎上做好績效審計立法工作,健全完善政府績效審計的頂層設計,從法律上予以規范,程序上予以明確,標準上予以界定,以維護政府績效審計的權威性。(二)完善審計監督機。制審計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主要看審計結論是否被執行,是否能防止再次出現類似問題,讓其他單位都引以為戒。審計機關要貫徹實施兩大制度——結果公告、責任追究。讓百姓參與監督,曬在陽光下有助于擴大審計影響,強化審計監督作用。以往審計檢查出問題,大多依賴經濟處罰,處罰對象多以單位為主,對個人的處罰比較少見,以后,要將責任主體向個人延伸,追責到個人,通過同個人誠信檔案、經濟處罰、職務升遷相掛鉤,加大懲處力度,不斷提升制約力。(三)建立績效審計評價標準。建立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短期和長期相配比、績效審計和財務審計相同步、效率和公平相兼顧的審計評價標準,充分體現經濟、社會、人之間的協調關系,強化評價指標的短期性和長期性,既要保持效益和公平的獨立性,又要兼顧二者的聯系。標準未盡的績效審計評價,審計人員要切實做好審計標準和程序的規劃工作。(四)抓好人才培養,引進工作。績效審計是審計在財務審計基礎上的發展與提高,是審計發展的高級階段,必然對審計人員的能力、素質有著高要求,打造一支知識結構合理的審計隊伍是提高政府績效審計效能的必要條件。審計人員以前多以財務審計為主,對財務精通的審計人員較多,但是在經濟管理、信息技術、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人才相對匱乏,對政府績效審計工作顯得力不從心。要切實抓好審計人才的培養、引進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培訓、引智力度,盡快建立起合格的審計專家隊伍。
四、結語
加強政府績效審計工作,將有力推動政府轉變工作職能,特別是在當前經濟轉型、政府簡政放權時期,作用突出。我國政府績效審計起步晚,還存在諸多的不足需要完善,但是只要勇于實踐和探索,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終將大步向前,助力創建人民滿意的政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力加勁。
參考文獻:
[1]張浩.我國政府審計獨立性缺失與補救[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166-167.
[2]吳蒙.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43-46.
[3]楊艷婷.探討政府績效審計方法的科學選擇[J].財經界:學術版,2016(16):24-28.
作者:吳茵 單位:株洲縣審計局
- 上一篇: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研究
- 下一篇: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成因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