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工作重點

時間:2022-07-08 09:57:29

導語: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工作重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工作重點

摘要: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工作重點可以概括為如何確定項目績效審計工作的評價目標、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以及如何將上述三個方面有機融合,形成目標明確、內容清晰、操作規范、證據充分、結論公正的項目績效審計評價工作體系。

關鍵詞: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工作重點

一、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的工作重點

(一)確定項目績效審計的評價目標。確定項目績效審計的評價目標是項目績效審計的首要工作。由于項目績效審計的內在價值和本質是通過項目績效評價促進項目績效提升、政策優化和管理改善,因此,在開展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時,應首先把握項目政策要求和項目建設目標,深入理解項目建設的背景和重要意義?;跍蚀_把握和理解項目目標的基礎上,確定項目績效審計的評價目標,才能保證后續的審計工作方向不偏不倚,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和價值,才能實現項目績效審計工作開展的初衷。(二)確定項目績效審計的具體評價內容。確定項目績效審計的具體評價內容即確定項目績效審計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具體的績效評價指標內容,是項目績效審計工作目標的延伸和細化。由于項目績效審計的評價目標即項目目標是宏觀的、粗略的、非量化的,因此需要對項目績效審計的評價目標進行分解、細化,通過一系列的分類、分層績效評價指標評價,完成對項目目標的績效評價。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包括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指標評價內容、分值及打分辦法等,它既是項目績效審計評價目標的載體,也是開展項目績效審計工作的線索,在整個審計工作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三)確定項目績效審計的指標評價方法。確定項目績效審計的指標評價方法即為完成項目績效審計指標的評價所需要執行的具體審計程序、方式和方法,是審計操作的具體手段,主要目的是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形成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由于目前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尚無明確的審計準則、指引或操作規范等,因此,如何確定一個有效的、完善的項目績效審計指標評價方法,既是審計工作的重點也是審計工作的難點。

二、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應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與審計目標的統一性。1、確定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和審計目標。一般情況下,項目績效指標體系綜合反映了項目的建設目標、建設標準和建設成果,因此審計師要從獨立鑒證的視角,以項目績效指標體系為基礎,對評價指標予以補充、修正和明確,構建全面、客觀、準確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審計目標在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信息的基礎上,還要結合項目的各類財務與非財務資料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形成。2、確保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和審計目標的統一性。確定了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和審計目標后,應檢查二者的統一性、吻合度。一套良好的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是達成審計目標的基礎。二者出現的偏差,主要表現在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指標要求低于甚至有違項目總體建設目標,主要原因多為在把握、細化項目政策和指標的過程中存在理解偏差。其次,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層級評價指標之間應相互統一,下級審計評價指標應能準確、完整反映上級審計評價指標,末級績效指標的評價內容和標準應能體現審計目標的具體信息要求,要與審計目標具有高度相關性、統一性。(二)審計評價指標要求與審計操作的規范性。每一項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都有詳盡的評價內容和標準,評價標準要求我們需要對哪些指標和內容進行審計以及如何進行審計,因此,審計工作應當圍繞績效評價指標要求進行規范操作。規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審計評價指標要求是審計操作的指南,對審計評價的內容、評價標準或辦法等進行了基本規范,審計應當按照評價指標要求進行逐項調查和評價。規范的審計操作程序、方式或方法是形成恰當審計結論的基礎,審計師應當結合項目建設的實際情況、具體指標要求等在審計計劃階段予以擬定。為確保項目績效審計操作的規范性應當做到:項目績效審計作為審計的一種類型,應當遵照審計基礎理論,比如審計計劃、風險評估、采用的審計技術和審計程序等應當符合審計準則的基本要求,即在審計基礎理論和行業準則的指引下開展審計工作,以保證審計工作符合行業的規范性要求。項目績效審計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審計,對審計證據、審計方法、審計底稿等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在執行項目績效審計時,需要圍繞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要求預先制定規范的審計操作計劃、程序或方法等,比如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三)審計評價指標打分與審計報告的公正性。公正性是對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中,公正性可能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來自被審計單位、部門或個人的利益訴求壓力;非財務、非量化的的模糊考核指標、考核項目或評分標準導致的主觀判斷;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不足或受個人喜好、職業判斷的影響等。針對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公正性可能面臨的挑戰,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優化審計評價技術手段。包括:審前培訓,對項目政策、指標內容、評價標準、評分方法等進行解讀和統一;編制完善的審計工作底稿;明確審計程序、方式和方法等,對所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項目資料和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等進行要求和規范,加強審計過程中對問題、差異的溝通協調機制,統一思想、統一操作;加強審計指標打分偏差處理;提高審計技術手段的信息化。優化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從公正性角度優化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對模糊的評價指標、評價內容或評價標準進行優化和明確,盡量減少審計師的主觀判斷對評價指標打分的影響;對于可以定量的評價指標,給予明確的計算范圍、計算公式,統一計算口徑和計算辦法。堅守審計職業道德:提高審計認識,要充分認識到審計對社會、對政府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屈從外部壓力,自覺抵制誘惑,保持審計的獨立性、廉潔性;努力學習與項目有關的政策和知識,拓寬知識面,保持應有的執業謹慎和敏感性,提高專業勝任能力;樹立審計風險意識以及為社會、民眾和政府負責任的態度,堅持以政策、證據為依據,謹慎使用職業判斷。

三、結束語

評價目標、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是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的三大要素,研究確定并確保三者的協調一致是開展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績效審計的重點和難點,決定著后續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審計工作質量的高低。

參考文獻

[1]劉翠.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跟蹤審計拓展模式研究——基于“后審計工作”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4(03):101-105.

[2]秦山.我國公路工程投資的績效審計監督探析[J].財政監督,2018(06):104-107.

作者:胡保國 單位:北京永拓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