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路徑探索與創新

時間:2022-03-10 11:04:54

導語: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路徑探索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路徑探索與創新

[摘要]“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等教育進入多元化全方位的戰略發展機遇期。經濟責任審計作為高校的“免疫系統”,面臨著新時代對其提出的機遇和挑戰。文章在梳理“雙一流”建設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新要求基礎上,試從審計模式、審計主體、審計標準、審計結果、審計信息化和審計制度六個方面探索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路徑,為高校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雙一流”;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路徑

隨著“雙一流”建設過程的推進,各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速發展。盡管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能夠維護資金安全,查堵經費管理漏洞,預防貪污腐敗,但是作為最具綜合性的審計業務,在新時代下也背負著一定的新任務和新要求,與時俱進性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重新探索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路徑,推進高校審計事業發展和治理結構的完善,保障高校在“雙一流”建設道路上的健康發展和平穩運行。

1“雙一流”建設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新要求

1.1思想認識要求:堅持黨的領導,重視經濟責任審計。2019年7月,新修訂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明確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領導”,這反映出堅持黨的領導對高校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因此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學校黨委和審計處應形成合力,從思想和制度上雙管齊下,扎實開展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斷完善核心職能,以審計抑制腐敗。“雙一流”建設促進了教育經費的持續增長,高校上級領導應當對高額的教育經費投入所潛伏的隱患有危機意識,更加重視經濟責任審計在高校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受重視度越高,相關部門和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服務奉獻意識就會越強,審計人員調查工作的開展也會越順利,經濟責任審計效能的發揮就會越大,否則,上級領導的重視度不夠,經濟責任審計很容易變成形式主義,導致重大疏忽。1.2制度建設要求:評價體系個性化,審計結果透明化。“雙一流”建設擴大了高校的審計工作范圍,增加了審計對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提高了社會責任、環境責任的指標評價難度,這便要求高校不能采取普適化的評價體系,而是必須建立科學完善且符合自身實際特點的特色評價指標體系,從而使得領導干部職責權限明晰,保證明確審計目標并做出確切和全面的審計評價。“雙一流”建設還要求學校充分利用網絡媒介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因此高校需要構建完善的經濟責任信息公開制度,借助時下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保證對審計信息的公開和利用,與外界建立起積極有效的溝通關系,尊重公眾對審計結果的知情權與監督權,形成監督合力,充分發揮審計價值,并加以利用在相關層面上,提高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現實意義。1.3技術操作要求:審計全面信息化,審計模式現代化。“雙一流”建設除了增加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財務項目外,更多的是增加了非財務項目,如中層領導干部的廉政行為、決策會議記錄等調查內容,“半信息化”的審計方式很難察覺技術上的惡意舞弊行為以及其他隱蔽性問題,大大影響審計效果。隨著高校業務的多樣化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將會越來越系統化和復雜化,屆時若高校仍未實現全面信息化,將無法與時俱進審計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導致出現管理漏洞和貪污腐敗行為。因此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向著信息化、數據化和現代化邁進,利用“互聯網+審計”模式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

2“雙一流”建設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困境

2.1審計模式:監督約束不嚴謹。在高校的實際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對于領導干部難以貫徹執行任中審計和“先審后離”原則,經濟責任審計的監督關口不能堅持前移性原則,這種追溯性審計使得干部監督與審計監督分離,導致出現領導干部任用和評價之間嚴重脫節以及“新官不理舊賬”的狀況出現,大大削弱了審計監督的警示和震懾力,完全流于形式主義。2.2審計主體:人員素質不全面。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具體隨著單位或部門的性質、審計時期以及審計對象的變化而變化。這便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全面性的要求,然而高校中的經濟責任審計人員多為財務和工程技術出身,知識結構和項目經驗較為單一,且對事業單位而言,人員的流動性較差,知識的更迭與時代適應速度較為緩慢,不利于提高審計質量。2.3審計標準:評價標準不明確。高校審計評價越來越側重非財務指標的內容,然而對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非財務指標并未有相關的準則明確界定其定量衡量標準,但在進行審計評價時,定性指標和無法細化的某些指標容易造成經濟責任在不同的利益團體之間互相推諉,最終導致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對領導干部的效益性評價變成泛泛而談或者避而不談。2.4審計結果:信息利用不充分。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封閉化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大大縮小經濟責任審計信息的應用范圍,此外經濟責任審計公示范圍的縮小,約束了廣大公眾對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這便使得整個經濟責任審計過程難以匯集各方形成監督合力,高校從監督到管理服務的角色扮演無法順利過渡。2.5審計信息化:技術手段不先進。盡管高校審計的信息化發展提高了審計效率,但是仍然保留著“半信息化”的審計處理方式,經濟責任審計的方法和技術實時更新速度較慢,并且審計人員對環境的改變難免產生抵觸情緒,使得審計信息化更迭周期不斷延長,審計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校距離實現經濟責任審計全面現代化仍然有一段征程。

3“雙一流”建設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路徑探索

針對上述“雙一流”建設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新要求以及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所面臨的困境,本文將主要從審計模式、審計主體、審計標準、審計結果、審計信息化和審計制度六個方面提出完善的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探索路徑。3.1審計模式:整改關口前移,強化后續審計。(1)前移審計關口針對經濟責任審計時間滯后的問題,高校需要有計劃地開展任中審計,堅持未審不離政策;同時加強各職能部門協作,實行分類重點審計,可將審計對象依據責任大小劃分關注等級,進行重點審計;還可結合崗位的復雜度實行多次審計、突擊性審計等;最后制定審計的中長期計劃,提高審計專業性和計劃性。(2)強化后續審計按照審計計劃的推進,審計處指定統一整改方案,做到一問題一方案,并要求被審部門及時反饋整改情況,同時靈活采用逆查法、實地檢查法、座談等方式解決問題,進行風險重估。最后還可將后續審計中的具體情況,包括被審單位的具體整改情況等都可列入審計報告中,讓整個審計過程做到“有始有終”。3.2審計主體:練就過硬本領,打造審計合力。(1)優化人力資源首先,為豐富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可加強內部業務培訓和再教育,定期組織開展學術研討交流;其次,審計部門相應地擴充審計人力,從外部引進綜合素質較高的審計人員,同時注重優化業務水平;最后建立績效審計,利用有效的激勵與考評制度來充分調動審計人員的積極性。(2)借助外部審計服務高校可借鑒企業的內部審計外部化工作理念,采用自身和委托相結合的審計方式。高校借助外部審計服務可以采取對外委托審計、利用外部專家服務等手段,利用社會審計力量,形成黨政、行政、專業機構的三方審計合力,提升高校審計效率和質量,但也應當注重對外委托的審計風險控制。3.3審計標準:構建評價體系,統一評價標準。(1)制定覆蓋面廣的評價指標對高校領導干部的審計評價體系,不僅要涵蓋財務預算收支的審計,還要涵蓋非財務收支的審計,具體包括財務收支、制度履行、內控建立與執行、遵紀守法、管理績效等方面。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提高對領導干部綜合評價的廣泛性。(2)制定針對性強的評價指標高校應當立足于本校的實際情況,設計通用指標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針對本校特殊部門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設計專用指標。指標共性與個性、整體與局部、定性與定量的相互搭配,能夠更好地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鑒證職能。3.4審計結果:審計信息公開化,審計結果服務化。(1)審計信息公開化首先,高校在保證不涉密的情況下,應當及時將審計信息公開化、透明化,促進高校政務公開;其次,充分發揮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作用,與各職能部門進行會商,統一公告制度標準;最后,引入群眾監督這一廣泛有效的監督方式,增強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影響力。(2)審計結果服務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不僅要起到監督糾錯的作用,還要能夠延伸至高校管理、高校服務層面,協助相關部門進行管理咨詢和服務。具體而言,高校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要落實經費使用是否合規,檢查業務活動的執行是否高效,還要在此基礎上探討被審部門或人員存在的問題,預估經濟效益,協助領導干部科學決策。3.5審計信息化:數字化審計,提升工作質效。(1)注重審計信息化建設建立高校審計網絡信息平臺,開展審計數據資源共享,實現快速、深度分析大規模審計數據,充分挖掘每一條審計數據的價值,做到高校“全覆蓋”審計;充分發揮大數據的精準定位等優勢,建立聯網審計、在線審計等,實現經濟責任審計的事先介入和隨時跟蹤,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持續在線。(2)加大審計支持力度加大經濟責任審計支持力度,主要可以從資金支持、人才培養和后期培訓方面入手。在資金支持方面,針對大數據審計的重點項目適當加大經費傾斜力度;在人才培養方面,鼓勵高校多開展相關的課題研究,并提供一定的科研經費支持和獎勵;在后期培訓方面,除了內部組織學習外,高校還可定期組織審計處人員外出學習交流,全面提升素質。3.6審計制度:完善配套制度,明確經濟責任。(1)建立經濟責任追溯制度要求被審計單位或領導干部在接受任期審計或者離任審計時,應當簽署責任書,承諾無條件配合審計人員的安排,積極提供所需的調查數據材料,否則按照規定嚴懲不貸,必要時需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此外若審計職業判斷在取證時受到影響,則應當發表保留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評價報告。(2)建立審計質量責任人制度由于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屬于比較復雜的業務類型,涉及的工作事項較為煩瑣,因此為確保每一環節不出現重大疏忽,應當將具體的審計事項落實到個人,每一環節的任務均需所負責的審計人員簽字留底,以便日后追溯至個人責任。審計人員在審計時必須要嚴格執行統一的審計方案和審計程序,提高審計專業性。(3)建立審計案例檔案管理高校可考慮建立內部檔案云數據庫,將本校實行的審計項目留存電子備份,尤其是對審計資料和審計數據等進行存檔。方便日后出現相似度較高的審計案例直接調取審計資料進行審計參考,減少審計負擔;同時也可用作內部人員培訓,一同分享案例研究,提升專業素質。

4結語

“雙一流”建設對高校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更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準確把握職責定位,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資金安全管理和查補漏洞需求。本文嘗試從審計模式、審計主體、審計標準、審計結果、審計信息化和審計制度六個方面提出完善的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探索路徑,確保高校在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優化經濟責任審計流程、完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健全審計結果運用機制以及構建審計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得到切實拓展和改善,切實保障經濟責任審計能夠全面提升高校辦學質量和競爭實力,在“雙一流”建設道路上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張昕媛,徐國平,張園.新時代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提質增效實踐探索[J].教育財會研究,2020,31(3):76-79.

[2]徐國平,楊丹妮,李偉.審計機關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路徑研究[J].江蘇商論,2020(4):121-123.

[3]黨夏寧,王云龍.“雙一流”背景下經濟責任審計助推高校改革的路徑分析[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9,7(4):81-86.

[4]李健,許靜嫻,陳少炎.“雙一流”高校治理下經濟責任審計助力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9,30(2):56-59,65.

作者:李偉 徐國平 周啟玲 單位:大連海事大學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