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會計舞弊行為及審計方法
時間:2022-08-18 09:56:47
導語:資本市場會計舞弊行為及審計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經濟發展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發展,而在現代制度中以公司為基本體現形式,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以及政府監管等的需要,產生了獨立審計的需求,規范的經營行為與獨立的審計市場之間存在必然聯系。在資本市場運行中將企業作為審計主體,以會計報告作為對象,剖析資本市場中會計舞弊行為,依據審計方法為主線分析舞弊行為,在識別成因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范。
關鍵詞:資本市場;會計舞弊行為;審計方法
會計舞弊行為以其嚴重的社會公害形態普遍存在于資本市場中,而不斷深入與發展的經濟體制改革也為舞弊行為提供滋生的土壤。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未能形成較為成熟的體系研究相關成果,保證各項工作的系統性。但中國資本市場定位與中國國情的特殊性有著密切關聯,而這也使得我國會計舞弊與其他資本市場存在較大差異。
一、資本市場中的會計舞弊常見行為
(一)關聯交易與資產重組中發生的舞弊行為。協議定價作為我國企業交易行為時所遵循的原則,以企業需求為主決定資產轉移價格,關聯方自由轉移利潤率的形式為主。但現階段,在會計舞弊中資產重組與關聯方交易行為為契機獲取不當利益。另外,部分企業還以自我交易等方式構建復雜的企業鏈展開會計舞弊,而錯綜復雜的鏈上交易虛增企業收入,不當資金運作的方式虛減現有費用債務及資產。但依據法律條例規定,其屬于同一控制條件下所產生的交易,即便是虛假交易也屬于關聯方交易的種類之一。(二)不恰當的會計政策舞弊行為。多種會計方法的選擇應用在會計實務中也同樣交易與事項為切入點,而我國在相關制度中仍存在漏洞,未能完善企業會計準則,而這也給資本市場運行企業提供會計舞弊空間。部分企業為操縱利潤虛增經營業績,選擇利用會計政策所給予的導向獲取不當得利。(三)現金舞弊行為。其作為資本市場中極為常見的會計舞弊行為之一,多以抵押、隱匿資金等現金事項交易為主,
二、資本市場中的會計舞弊行為識別
(一)財務報表的勾稽關系。遵循會計事項一般規律思考企業收入及費用與所有者權益作為識別會計舞弊行為的基本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識別與查詢。(二)掌握企業財務狀況。[1]。在企業總資產中存貨比例是否高于往年;或流動資產是否明顯高于行業內平均水平。比較總資產中應收賬款與其他款項及預付款項是否存在較大差距,查看是否存在潛在虧損因素;是否在日常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大量資金占用的情況。在審計工作中依據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對企業償債能力進行分析,查看其到期債務本息償付比及速動比率等指標能否滿足所提交的財務報告,進而查看現有財務管理的靈活度能否應對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另外,在指標的設置及選擇上審計工作者應當以財務資產及管理效率為主要內容查看其應收賬款率與營業周期能力性指標。(三)對比財務指標水平。經驗歷史與行業標準作為企業財務指標水平對比時的主要參考依據及要求,以經驗積累為內容設置經驗指標,是審計工作中首要標準之一,歷史指標即是指在審計工作中以階段性經營業績為標準所設置的標準,通過兩相比較查看其實際波動情況是否涉及重大內容;行業發展是決定行業標準的首要條例,而且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行業內部企業財務狀況及其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反映,在了解行業標準數據后結合相關研究刊物及所整合的統計報告等內容,對比以上標準為分析會計舞弊行為及其潛在的風險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提升審計決定的正確性與合理性。
三、資本市場中的會計舞弊行為成因
(一)會計舞弊行為所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產權模糊且責任虛置。在經濟制度中產權制度作為其核心內容,降低交易成本、優化現有資源配置效率作為產權制度的有效價值能夠制約正常交易條件下機會主義行為。而在明晰的產權條件下經濟交易人可以得到理想的利益,但與此同時,也應當承擔或支付相應成本,遵循“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基本原則比較收益及成本后作出相應選擇[2]。產權制度應當秉承公平性、合理性與有效性,但現階段,我國企業產權制度過于模糊不清,現有結構體系也不夠明晰,就法律條例明文規定,全體人民是國有資產的所有者,雖然概念極為明確,但在行使所有權時缺少人格化代表,“人人擁有卻人人都未擁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作為國家財政及資產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此種責任與國有資產屬于全體人民概念不謀而合,同樣缺乏人格化代表,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虛置責任,過于模糊的所有權無法體現其實際價值與效用,而虛置的管理責任與增值保值責任是現階段資本市場的基本現象,而這也是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其不僅為會計舞弊提供“有利條件”,還為其提供“暢通渠道”。(二)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為會計舞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通常來講,治理結構缺乏完善性,會出現領導的一言堂現象,致使領導凌駕與控制管理之上。而制衡機制的形成與應用應當以現代化企業制度為前提,劃分監事會董事會與股東大會,從而保障投資人的利益不受到外界因素及行為的侵害。最高權力擁有者非股東大會莫屬,其在整體內部機構中能夠決定董事會與監事會人選,而在重大項目與相關投資決策中也有著決定權。而制約管理人員的行為與負責整體經營決策施行工作以董事會為主,其實質目的是對股東大會負責;在日常經營管理中監事會以監督管理人員活動及行為。以我國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前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保證其在資本市場中實現戰略發展目標,但在一定程度上其受內在制衡機制影響,難以發揮其實際價值。我國相關證券法律法規不健全,相關監督懲處機制不完善,懲罰力度不足,導致部分并不具備上市資格與條件的企業上市,而主要目的是能夠“圈錢”,而這也是一個伏筆為后續會計舞弊提供絕佳機會。與此同時,在我們資本市場大多數控股股東一股獨大,獨自控制了董事會及公司財務部,小股東因聲音微弱無法體現自身作用。過于扭曲的治理結構無法實現制衡機制效率,使得相關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極為薄弱,而缺乏監督與制衡的方式則為財務舞弊提供滋生土壤。
四、資本市場中防范會計舞弊行為的審計方法
(一)對審計報告進行編制,提出適當建議。為發揮會計實務功能,解決獨立審計體制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縮短投資者與市場經濟需求下的本質差距,應當提升獨立審計職業標準,加強監管工作,在保證會計信息準確性與實效性的過程中完善現有監管,依據相關法規條例規范會計信息披露行為、制裁違規行為。提高違法成本使處罰具有威懾作用,應當完善我國民事賠償與刑事處罰制度加大懲戒力度,依據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所出臺的會計準則優化控制標準體系,提升會計信息公信力,以保證資本市場的運行合法性與合理性[3]。具體來說,外部審計的職能是對企業一系列的經濟活動內容進行審查,從而確保其準確性與合法性。對企業的誠實經營產生促進作用,并對企業一些違法亂紀的問題進行規范。因此,審計部門也應提供管理建議書,對企業的會計監督工作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議。(二)強化外部審計,評價企業會計管理。會計管理工作的大概內容是建立完善的崗位責任制明確采購與付款業務的界限,劃分職責與權限,以相互制約、監督的方式確保不相容崗位能夠各有所屬、有序工作。明確規定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過程中任何單位不得在同一部門進行處理,以責任明晰劃分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與公信力。另外,還應當建立銷售與收款業務崗位責任制,其目的在于明確職責與權限的同時分別設立銷售、發貨、收款三項部門,其目的在于劃分審批及處理各項具體事宜,通過記錄核查及催收等情況,分析匯報各部門工作效果,所分別設立的職責各不相容,而也需在一定范圍內邀請不同人員分別擔任負責人,其目的在于保護資源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以商戶之約的方式明確債權、債務賬目,通過對收入及相關費用的記錄與登記,必須有兩人以上共同負責工作。而在移交或接替相關程序中應當以監督辦理為主[4]。除此之外,對于會計舞弊行為而言,有效的外部審計工作能夠保證各項內容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在考察審計結果的過程中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積極配合外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同時,外部審計人員應通過對協調分工、交叉審核等多項程序方式的審計工作降低會計舞弊行為、避免差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體防范效力,也強化職業素養建設。在報告制度中應當對現有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統一,為防止舞弊設置提前預警,以報告的方式妥善處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以內部平臺為主,明確了解與掌握企業控制制度,明晰自身所承擔的職責與義務,提升整體管理效率,提高執行效率。為提高會計工作水平與效率應用,以電算化方式代替傳統的紙質建造內容,加大會計系統安全防護,保證其有序運行,依據要求在人員配置上進行嚴格篩選,明確各自職責,以實現權衡制約。(三)增強獨立審計遵循客觀公正原則。在防范舞弊行為過程中外部獨立審計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注冊會計師秉承客觀、公正、獨立的原則監督與控制經營工作。注冊會計師與其他工作不同,其獨立于受審對象,屬于外部防線,而以防范舞弊行為角度為切入點能夠明晰內部控制系統中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環節[5]。防范舞弊需求作為財務報告中應當體現的內容及所承擔的責任,應是資本市場中防范舞弊的核心關隘。注冊會計師只有提升自身業務能力與職業道德素養,保證其職業水平能夠滿足新時期資本市場發展中的實質性需求,絕不姑息失職、瀆職行為,增強獨立審計效率,遵循客觀公正原則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五、結語
會計舞弊形成原因極為復雜,其不僅夾雜制度問題,還對整體治理結構有較大的依賴性。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完善社會主義經濟法律制度,以多角度為切入點治理會計舞弊問題,建設相關機制以有效監管防范等措施,提升審計效力,使得各項工作能夠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何立軍.企業財務舞弊特征及相關審計方法[J].中國市場,2017(15):348-349.
[2]邵波,王偉.論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行為的治理[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Z1):23-24.
[3]康薈.資本市場中的會計舞弊行為及審計方法[J].現代商業,2008(24):226.
[4]彭吉榮.舞弊及其審計方法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7):136-137.
[5]刁望亭.論會計舞弊行為及審計方法[J].甘肅農業,2004(10):80.
作者:李瑤 單位: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深圳分所
- 上一篇:提升經濟效益與會計審計分析
- 下一篇:云會計對廣播電視企業審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