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途徑研究
時間:2022-10-31 10:57:50
導語: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途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多年來,我國事業單位規模日益擴大,在國民經濟和公共事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國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這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此,本文論述了事業單位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的意義,剖析了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現實挑戰,在此基礎上指出事業單位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的途徑,意在為事業單位指明發展方向和路徑,更好地發揮社會事務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預算;審計
財務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當前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比較薄弱,無法充分發揮應有作用,這對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造成了巨大阻礙,不利于事業單位的長期穩定發展。如何正確面對財務內部控制的現實挑戰,建立現代治理結構,強化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實現健康穩定運行,是擺在事業單位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事業單位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的意義
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是制度、程序、措施的結合體,其控制目標是規范經濟活動,保障資產安全,防范舞弊行為,保證財務信息真實完整。受自身性質影響,事業單位具有涉及范圍廣泛、會計核算體系復雜、內部控制側重點不同的特點,為了維持單位的正常運轉,事業單位必須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并依靠制度的約束與協調來明確單位內部各部門及人員之間的相互關系,實現分工協作的運作局面,在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性的同時,確保單位資產安全。同時,加強財務內部控制還能使事業單位各下屬單位更加緊密、高效地配合,將事業單位打造成規劃有序的業務整體,從而提高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順利實現單位經營管理目標。
二、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現實挑戰
事業單位涉及文教體育、科技衛生、農林水利等眾多領域,據2014年的數據,我國共有111萬個事業單位,編制人數達到了3153萬,而且積累了近10萬億的總資產。近年來,我國針對事業單位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分類改革、財政績效管理不斷鋪開,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面臨著現實挑戰:一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很多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并不完善,依然存在著重核算輕管理、重投入輕績效管理的問題,沒有嚴格按照會計制度的合理要求設置工作崗位,有的單位雖然設置了相應工作崗位,但人員配置不到位,財務崗位權責不清,混崗、多崗現象比較嚴重。二是財務人員素質偏低。特別是基層事業單位缺乏專業性人才,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影響了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部分財務人員是從其他崗位轉過來的非專業人員,不同工作經歷、學習經歷的人員對財務內部控制的理解存在偏差,執行起來更是大相徑庭。三是監督執行力度不足。監督約束機制是充分發揮財務內部控制作用的重要保證,但一些事業單位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審計部門獨立性較低,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無法充分發揮監督作用,進而影響到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順利實施。
三、事業單位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的途徑
(一)增強內部控制意識
事業單位要想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就要增強內部控制意識,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財務部門要明確財務內部控制目標,確保經濟活動的合法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資產使用的安全性,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要加強風險防范控制,特別關注各個關鍵的風險控制點,構建有效的風險控制系統,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事業單位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就是要加強財會制度、會計機構、會計崗位、會計隊伍、會計基礎、預算管理等方面的控制,財務部門要精心設計、組織安排、緊抓成效,真正將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落到實處。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需要財務人員的支持與配合。在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必須加強財務人員學習與培訓,增強財務工作人員職業道德意識,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更好地滿足內部會計控制的需求。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事業單位應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使得單位內部不同部門相互約束、相互監督,優化內部控制具體流程,進而在各項工作中有效貫徹、實施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最終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具體來說,在建立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要保證制度設計的系統性、貫徹實施的實效性,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堅持“民主性”原則,積極吸引單位全體成員加入到制度制定過程中來,集思廣益,開展頭腦風暴,保證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設計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應本著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的原則,從多方面入手,保證各項制度的實用性。財務工作人員在開展相關財務業務時,應明確不同崗位的權責、業務劃分,使得不同崗位相互監督、相互分離,有效避免推諉、扯皮問題,進一步提高財務工作的嚴肅性與嚴謹性。
(三)落實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有助于統籌安排和合理使用資金,并在財務活動中進行動態約束控制。事業單位應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預算管理體制,在預算編制、上報、批準、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加強控制。為了全面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即事前審核監督預算編制、事中監控預算執行、事后實施重點檢查。確保預算編制的規范性、預算執行的嚴肅性、項目審批的科學性、資金使用的有效性。事業單位應積極加強預算執行力度,推行下屬各級非獨立核算單位預算以及單位預算,有效避免預算約束力低、預算內容與實際情況相脫節、預算執行困難等問題。再次,建立健全預算分析跟蹤與評價制度,健全預算控制體系,從而全面提高單位資金的支出效率與使用效益。《新預算法》規定“預算要遵循績效原則”,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財政績效管理體系,根據單位特點制定績效管理規章制度、實施方案、操作細則,把績效目標作為預算管理的重要依據,加強財政績效管理動態控制和考核評價。
(四)加快信息系統建設
當前會計集中核算、財政集中支付、公務卡結算已成發展方向,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有利于財務部門及時、便捷地收集數據,實現信息整合,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同時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協同,確保各部門的信息溝通和共享,提升財務管理的及時性、公開性、有效性。事業單位應加大財務信息化的資源投入,暢通信息溝通渠道,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有效的內部控制。伴隨著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推行,財務部門應從簡單核算工作中解脫出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日常運營情況進行專業分析,為經營管理決策、財務風險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和機制保障。信息系統是推行財政集中支付、公務卡結算的技術保障,財務部門要加強與財政部門、預算部門、稅務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網,實現對財政資金的動態監控。
(五)加強內部審計監督
在實施財務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監管機制,保證制度的順利實施,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應有作用。內部審計是對單位經營活動與內部控制進行相對應的監督與評價,財務審計在事業單位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通過及時監督,實時對單位的經營效率和效益進行客觀評價,可推動單位健康、穩定發展。在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必須積極引入審計監督機制,保障內部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強化內部審計監督,科學評價單位的經營管理質量和風險管理情況,檢驗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及時發現財務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進而促進財務內部控制的順利實施。另外,還應提高財務工作的透明度與公開性,吸引更多的單位員工參與到相關事務中來,建立多元化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體系,加大財務內部控制的審計監督力度。
四、結束語
事業單位承擔著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伴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事業單位在經濟結構、公共事業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發重要。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和內部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要全面認識財務內部控制,建立科學高效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為單位規范經營和穩定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時更好地適應公共財政改革,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作者:董青梅 單位:青海省血液中心
參考文獻:
[1]竇英.對我國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探討[J].管理觀察,2013(30)
[2]汪晉.當前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現狀及完善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5(13)
[3]劉英娜.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財經界:學術版,2015(23)
- 上一篇:建筑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問題及應對策略
- 下一篇:熱電企業內部控制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