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研究
時間:2022-10-24 08:38:19
導語:現代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內部審計和企業內部控制及其相互關系,長久以來都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在現代企業中,伴隨著科技迅猛發展,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否會產生變化?本文通過對企業內審,企業內控概念的辨析、發展歷史的概述,討論了兩者對企業正常運營的重要性以及相互間的關系,并通過分析,向企業管理層提出了改善企業內審內控的合理化建議。
現代企業經濟迅猛發展和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張既從正面促進著企業會計、審計業務的發展,也同時要求著傳統的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環境,隨著近年來國家對企業財務狀況加大監督力度,提高對企業內部控制監管的重視程度,企業的審計和內控工作變得愈發重要,那么企業內審與企業內控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系呢?
一、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簡述
(一)企業內部審計的定義
根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第1101———內部審計基本準則》規定,我國的內部審計即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其通過運用系統的方法來審查和評價組織(企業,政府機關等)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用性,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目標。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內部審計指企業通過建立內審部門,對企業日常會計工作、經營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其目的在于保證企業財務管理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高效、穩定地運行。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步入大數據時代以來,企業內部審計的功能也不再受到局限,除了傳統意義上對財務活動的監督檢查,還可以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乃至于對整個企業運營管理制度進行客觀的監督,對企業管理者進行決策提供幫助,更好地開展相應管理工作。
(二)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著內部審計的發展。由于企業中的會計和內部審計工作十分繁瑣,工作量大,復雜程度高,企業需要在其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在審計電算化普及前,傳統企業內部審計主要是通過抽樣審計,這樣的審計工作量大,成本高,工作時間長,效率低下,審計報告的時效性,準確性也得不到保障。出于對利潤的考慮,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大量運用會計電算化和審計電算化,節約了審計成本,同時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
二、現代企業內部控制簡述
(一)內部控制定義的復雜性
關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定義,國內外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不同國家的學者都有自己的見解。例如西南財經大學樊行健教授認為:“所謂企業內部控制可以高度概括為:企業、內部和控制;企業內部控制是一項企業管理活動,它產生于企業管理的硬性需要,同時具有社會性與技術性兩大屬性?!蹦壳白顝V為接受的觀點是:企業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提高利潤率,保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而在內部采取的企業內部調整、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與措施的總稱。換句話說,企業在內部實施的,一切為了實現經營目標,提高利潤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廣義上來說,都可以稱得上是內部控制的內容,這與內部控制的定義并不矛盾。
(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來,內部控制這一概念在企業管理中運用的越來越廣。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處于企業管理決策系統的核心位置。其內部控制的重要程度是伴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而逐漸增大的。內部控制能否有效實現,將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實現戰略目標,內部控制的性質便要求單位必須將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在單位經營中做出符合戰略要求、有利于提升企業自身發展能力和創造更多社會價值。良好的內部控制,應當為資產權和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提供制度保障,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基石,從相反方向來說,企業如果無法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那么對于其日常經營活動而言,就已埋下致命的隱患。
(三)內部控制近年發展概況
隨著移動網絡和智能設備的更新換代,審計電算化和各類管理學理論的深入人心和廣泛應用,企業內部控制同樣步入了新時代。內部控制已經不僅僅再局限于保護企業資產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等,除了這些內控最為基本的功能外,內部控制在幫助企業節約生產、財務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管理層做出企業經營決策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貢獻。
三、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相關性
(一)內審與內控的區別
企業內部審計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區別:1.目標不同:內審的目標在于確保企業管理以及會計信息的合法合規,而內控的主要目標在于提高企業經營效率。2.實施手段不同:內審的主要手段有查證、函證、抽樣、座談等等,內控的主要手段有環境控制、風險評估、活動控制、信息與溝通、監控等。3.控制對象不同:事實上,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作為內部控制的對象,內部審計的對象則主要集中在財務方面。
(二)內控與內審有著共同的發展目標
雖然內控以及內審在具體事項中的內容不同,需要處理的企業生產管理環節不同,但內控與內審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企業創造社會價值,實現營利,完善企業整體的運行。
(三)內部審計是實現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
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內部審計實質上就是對內部控制的有效補充,對后者具有監督和支持作用,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內審不能簡單的被視為是內控的補充。因為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內部審計并不完全是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作為企業兩個并行的控制制度,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可以這樣說,企業內部審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及其作用的發揮,事實上,實現企業有效的內部控制正是內部審計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這樣的相互促進關系發展在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的現代企業中顯得尤為重要??梢赃@樣說,沒有一個良好的內部審計制度,那么企業實現內部控制的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四)內部控制評價影響內部審計效率
對內部控制的評價屬于內部審計一部分,以確定內審的重點、范圍和方法。內部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中,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評價,評價控制有缺陷的環節,確定審計重點,而且通常采用詳查的方法,實施更大范圍的審計,對于內部控制狀況良好的環節,只需要在小范圍內進行抽查就足夠。因此,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可以提高審計的效率和質量?,F代企業出于對利潤的追求,必然會通過加強內部控制來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這對于內部審計的進行也產生了良性的正面作用。換言之,企業是否能夠合理評價內部控制影響著內部審計的結論。也就是說,一個企業能否有效實現內部控制,完善企業的各項制度,對于內部審計出具的結果產生著影響。
(五)兩者的協調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
伴隨企業經營規模的發展,對于企業的風險管理必須提上日程,風險管理理論的核心在于管理層通過在企業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培養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和內部控制的目標是一樣的,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要求企業必須先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而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離不開內部審計的作用,因此,兩者的協調、平衡發展是企業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的前提。
四、關于企業加強內控、內審的建議
如何有效加強企業的內控、內審效果,并發揮兩者之間良性的相互性、聯動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企業應當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關注度,即建立健全企業內審部門,以期望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和決策者,企業領導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所能發揮出的重要作用,從而引起足夠的重視。第二,企業應當加強內審人員的素質和文化程度,企業既可以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機構等機構引進富有審計經驗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企業也可通過加強企業原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思想教育來全面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確保其個人能力和素養可以勝任內部審計工作,不至于出現差錯。第三,企業應重視日常的內部控制工作,完善內部控制部門的建設,在立足企業實際情況下,保障內部控制的順利進行。一方面,內部控制要做到獨立客觀,不存在虛假、偽造信息;另一方面,對于內部控制實施人員的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也要進行審核,確保其不會因為個人原因而影響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危害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經營目標。
五、結論
通過對企業內控及企業內審定義、性質和發展歷史的研究,可以看出在現代企業中,兩者雖然作為兩個較為獨立的程序,但本身存在的相互聯系緊密,相互依存,加之科技技術的進步,兩者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即一方的加強也會導致另外一方的加強,如何利用好兩者間的相互關系,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如今是值得每一個管理者思考的問題。至于其他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企業內控與內審的定量關系、可能影響內審效果的其他因素等)則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兵,劉力云.中國內部審計需求調查與發展方略[J].會計研究,2015(02):73-78+94.
[2]王兵,張麗琴.內部審計特征與內部控制質量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5,12(01):76-84.
[3]鄭偉,徐萌萌,戚廣武.內部審計質量與控制活動有效性研究——基于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耦合關系及滬市上市公司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4(06):100-107.
[4]樊行健,肖光紅.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本質與概念的理論反思[J].會計研究,2014(02):4-11+94.
作者:楊雨 安廣實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 上一篇:醫療旅游發展路徑研究
- 下一篇:早期電影詩性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