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發展高校內部審計新模式探索

時間:2022-03-30 11:10:06

導語:信息化發展高校內部審計新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發展高校內部審計新模式探索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高校內部審計內容、方式方法都產生了巨大變化,給內部審計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不能拘泥于審計本身,要在內部控制建設的基礎上打通與學校內部其他平臺之間的通道,實現各個系統之間的聯通。本文在信息化的基礎上融合傳統審計,探索高校內部審計新模式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

一、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現狀

目前,各個高校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軟件開展審計工作,但是信息化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的軟件是針對企業或者第三方中介機構的使用進行開發,與高校匹配度較低。有的省份嘗試建立教育系統專門的審計軟件,但系統開發進度緩慢,開發深度不足,仍無法滿足內部審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同時,內部審計準則關于計算機審計準則和標準一直處于摸索研究階段,審計工作無法可依。而信息化環境下,審計風險產生前移的趨勢。如信息系統或文件被加密、隱匿或者人為刪除等都會帶來審計數據的失真,審計證據的不可靠極大增加了審計風險。基于信息化的普及,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的構建應著眼于學校的內部控制建設,在建立內部審計通用信息管理系統的同時,實現學校各個系統之間的聯通,推進學校現代化建設。

二、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問題

(一)領導對審計工作重視不夠。隨著審計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領導都開始逐漸認識到審計在組織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都由校長分管審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校長要統管整個學校的各項事務,工作繁雜,對于審計工作的指導比較少,細節問題很難兼顧。同時,領導對內部審計的定位也決定了審計發揮作用的程度。如果高校領導審計思想相對滯后,那么內部審計基本都埋首于具體事務性的工作,在審計范圍、審計方式等方面都很難有新的突破。(二)審計軟件應用水平低。目前,有的高校使用外購的商業審計軟件,這些軟件大多是將財務數據導入后進行傳統的表格處理、數據匯總等,大量的數據處理仍是依賴人工收集和分析,軟件本身能實現的功能非常有限。有的高校依托教育部門嘗試開發適合教育系統的內部審計軟件,但往往受限于經費、開發人員的能力等問題使軟件的開發困難重重,導致軟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三)審計方法應用層次低。雖然現在信息化高速發展,但是審計信息化技術和方法比較落后。很多高校仍采用傳統的審計方法,通過對會計賬簿、憑證、報表等進行查閱,利用excel等工具進行數據分析,最后形成各種文書報告。這種模式下,各種信息零散在各個職能部門無法形成完整的鏈條,審計數據收集費時費力,未能實現實質上的計算機輔助審計。(四)審計復合型人才匱乏。內部審計人員基本都是財務、審計專業出身,但隨著高校基本建設的增多,增加了工程專業審計人員。可以看出,審計人員專業比較單一,大多數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水平僅滿足于一般事務的處理,對信息化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同時,沒有對應的軟件,審計工作又非常繁重,很難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專門的研究。

三、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新模式的探索

(一)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1.審計作業平臺。審計作業平臺應根據高校內部審計實際情況,對審計事項進行分類,優化審計流程,明確審計計劃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報告階段、整改階段以及歸檔階段的要求。如今作業平臺的難點是審計模板、模型的建立。模板和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對各類審計制度、規范的總結。標準型文檔的建立將對內審工作有明確的指導,方便審計人員直接定位,實現傻瓜式文檔支撐,讓審計人員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審計分析中。同時,提供擴展型補充文檔,便于審計人員根據單位實際情況進行擴充。2.審計數據分析平臺。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是審計工作的基礎。現在的系統一般都可以實現財務數據的收集,但大都是從外部導入,沒有實現和財務的實時對接。在充分考慮財務數據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設置專門的審計端口,審計項目確定后,間斷啟用專門端口,待審計數據提取,即關閉端口。數據分析對系統提出較高的要求,如果只是excel等功能在平臺的再現則意義不大。分析平臺需要實現大量數據的轉換,并對數據進行再加工,以滿足審計人員對審計數據的不同要求。3.審計管理平臺。審計管理平臺是對審計事項實施全過程管理,將各個獨立的環節串聯。如權限管理功能,將領導和審計人員按照不同的角色進行分工,定義不同角色的權限,實現不同角色之間的相互牽制。審計計劃功能可以實現計劃和方案的報批以及無紙化流轉。另外,還有查詢和統計功能,每年年底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內部審計部門一般都要上報報表。利用審計管理平臺不但可以輕松實現報表上報,而且可以對審計項目進行分析。通過多維數據分析,呈現餅狀圖、散點圖等,實現數據的動態分析,讓領導掌握審計項目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二)合同管理平臺。不同的高校對內部審計功能定位不同。很多高校在承擔日常審計工作的同時,還有合同(審核)管理、招投標監督等職能。因此,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不能只著眼于審計本身,應根據各個高校實際情況進行拓展。1.合同審核功能。有的高校設立獨立的招投標管理機構,承擔合同審核職能,內部審計部門可能只是進行會簽。對沒有設立獨立的招投標管理機構的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是合同審核流程中關鍵的一環,應明確各個部門在合同審核各個環節的職責,如合同初審的職責在合同發起部門,按照合同金額大小需要不同層級的人員進行復核等。2.合同管理功能。整個合同管理流程形成電子化平臺,一方面大大節約合同經辦人的時間;另一方面利用平臺可實現電子留痕,合同流轉軌跡一目了然,可極大提高工作效率。高校每年的經濟合同總量少則幾百份,多則上千份,人工臺賬模式下對于合同的查詢、翻閱都非常費時費力。通過合同管理平臺能夠輕松完成對合同的查詢、統計工作,同時還可對合同數據進行分析,呈現出學校資金的整體流向,讓領導對全校經濟合同情況有總體上的了解。

四、結語

一是信息化發展的日新月異為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內部控制建設是制度基礎,通過強化內部控制意識、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進行事前預警、事中識別、事后評估,并利用計算機審計減輕審計人員的壓力,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不能僅局限于審計本身,必須要打通內部審計平臺和財務系統、合同管理系統、招投標系統、物資采購系統之間的禁錮,將其統一集成于數字化校園平臺,實現各個系統之間的聯通,從而形成學校管理的閉環。三是加強信息化審計并不是要徹底摒棄傳統審計,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化技術。通過分析大量數據,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審計事項本身,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評價和建議的職能,為高校更好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吳旻昊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審計與法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