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分析

時間:2022-09-23 04:31:02

導語: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分析

摘要:家族式企業由于發展歷史不長及企業管理者文化水平普通不高,對企業管理多半是采用家長制作風,現代化企業管理意識不強。本文分析了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普遍存在對內部審計不重視、內部審計的環境不佳、內部控制制度缺失、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不強、審計結果利用程度不高、審計人才缺失等情況,提出改進對策。

關鍵詞: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制度

一、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家族式企業是民營企業的典型形式,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顯現出了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在我國家族企業呈現出平均生命周期短、經營戰略缺失、管理專制封閉等不良狀態,發展形勢并不樂觀。內部審計作為家族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家族式企業維持良性循環的根本。本文從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困境出發,就相關問題提出了改善性的解決思路。(1)家族式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目前,我國大部分家族式企業的管理者,特別是閩南的企業家大部分都是出生于五六十年代,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在改革開放的浪潮里,秉著愛拼才會贏的創業精神,逐漸將企業做強做大。由于這個原因,普遍都比較重業務而輕管理,對內部審計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一些家族式企業家對內部審計的功能和職責還存在認識上很大的誤區,把內部審計的工作當作紀檢的工作來做,認為內部審計并不能為企業創造多少的價值,而且還需要多付出相關成本,所以并沒有給內部審計人員充分的信任與工作支持,有的家族式企業甚至不進行內部審計,以此節約成本支出,因此難以發揮內部審計應有的作用。(2)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的環境不佳。大部分家族式企業是家長制作風來管理企業,以親緣、血緣和地緣關系為聯結點,從小到大逐漸發展壯大,一些重要職位多由家族成員擔任。家族式企業一個重要特點是以血緣為紐帶,以親情來管理,而不是以契約為依據,不是以制度來管理。家族企業內部復雜的親情網絡,限制了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即費力又不討好,比如,企業領導的親人違反企業相關制度,領導就很難像對待普通員工那樣作出相應的責罰,難以一視同仁,這就給公司治理和內部審計帶來極大的困難處境及隱患,以致內審機構形同虛設。(3)家族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缺失。很多家族式企業都比較重視業務面輕于企業內部管理,認為營銷的業績高于一切,缺乏內審部門的配置,有的甚至財務人員都配置不到位,或由外部聘請兼職會計,何談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有的雖有設置內審部門,但也缺乏相關的內控制度建設,或相關內控制度不夠科學合理,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空白的現象在家族式企業中占了很大比率。(4)家族式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不強,機構設置相對混亂。目前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主要有三種情形:董事會管理下設審計部門,總經理管理下設審計部門,財務部門下設審計組或審計專員。而以財務部門下設審計組或審計專員的比例在家族式企業中最為常見。現在一些家族企業沒有重視內部審計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內部審計就是檢查、反腐,覺得審計部門沒有審查出重大的腐敗案件或經濟問題便沒有什么業績,管理當局因此也就不斷忽視、弱化內部審計工作,甚至裁減審計人員,撤銷審計部門,導致其他部門更難配合審計工作,認為審計就是來挑毛病、故意刁難的情形時有發生。審計的權威日益低下。(5)家族式企業的審計結果利用程度不高,審計整改不到位。由于家族式企業對審計工作的認識不到位,從而對審計部門提出的整改建議不積極配合,甚至無動于衷,審計整改工作難以推進,對審計提出的整改建議避重就輕、敷衍了事。(6)家族式企業的內部審計人才嚴重不足、團隊業務水平有待提高。在家族企業中,內部審計機構及審計人員的設置大多是由企業管理者來決定,內部審計機構的人員常常由財務人員來兼任,缺乏專業的審計知識和技巧,審計工作質量低下、審計業務及審計流程不規范等等,審計人員僅憑個人的經驗和知識積累展開相關業務審計,難以取得較高質量的審計成績。目前大多數家族式企業,審計機構的負責人多由企業管理者的親戚或親信來擔任。這些人雖有一定的財務基礎,但還是缺少審計專業知識,對審計的認識僅僅是查賬、看賬,并不能深入企業內部管理流程的完善、制度的監控及建設,難以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再者,這些人員學歷一般較低,專業水平不高和綜合業務能力較低,并沒掌握現代審計手段,限制了審計工作的開展,降低了審計工作的質量,難以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二、家族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家族式企業應當從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益化發展,應當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內部審計工作應當在新時揮重要作用,這要求企業家要轉變觀念重視內部審計工作、改善內部審計環境、完善內部制度建設、提升內部審計的組織地位和獨立性等。(1)企業家要轉變觀念,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并不是簡單的查賬、看賬、檢查反腐,不僅僅是檢查、監督,更重要的是對企業管理的評價,審計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改善管理,完善流程,防范風險,提高效益,服務于企業。(2)改善內部審計環境。增強家族企業內部控制最主要的措施即擁有良好的企業控制環境。因此,家族式企業應提高自身素質,重視公司治理,改變家長制作風,不能任人唯親,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激勵約束機制,避免董事會形同虛設,為內部審計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3)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依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全面梳理企業各個經濟業務流程,梳理企業的組織架構,明確各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據此制定彼此牽制、彼此連接的內控制度。同時,健全審計部門內部工作制度、內審人員的職能權限以及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作出相關規定,以便在審計過程中有規可循。(4)提升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地位和獨立性。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也是審計的立身之本。主要表現在審計部門與被審主體在組織上、經濟上、工作過程中保持獨立。因此審計機構的設置應隸屬董事會或最高管理層直接管理,經濟上完全脫離于被審計單位或部門,不從事任何的經濟業務,組織上與被審計單位沒有隸屬關系,不受被審計單位管轄,直接對董事會或企業管理者負責。(5)提升執行力,加強對審計結果的利用度,加大審計整改力度。筆者認為,可以建立審計公告,通報整改情況制度。具體做法是:建立審計公告制度,進一步提高審計整改的效率。通過企業公告欄、企業網站、移動辦公系統平臺等形式對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定期通報,對審計后續整改工作不及時、不配合的被審計單位或部門進行重點曝光,受企業全員監督,逐步提高審計后續整改工作的效率與質量,讓審計落到實處。加強后續整改審計,及時向董事會或管理層匯報被審計單位或部門的整改落實情況。加強督查,嚴格考核。為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將審計整改結果納入被審計單位業績考核體系。對不能按時保質整改且無充分理由的,扣減當期考核得分,由部門負責人向管理層及董事會進行專題匯報,以強化整改的執行力度,提高整改效率。(6)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隊伍建設。培養復合型的審計人才。內部審計人員不僅需要審計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其他行業的相關知識。比如工程審計,就需要了解相關工程的預決算、土方、沙石、水泥等工程量的計算、審核,要會懂得看圖紙等等。因此審計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擴大不同專業相關知識面,熟悉國家法律法規,比如《會計法》《審計法》《預算法》等,了解企業的最新發展狀態和對審計人員的專業需求,不斷學習充電,掌握新技能,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和學習。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參加相關會計、審計知識的外部機構培訓或企業內部培訓,也可組織審計人員報考國家認證的審計專業職稱考試、會計專業職稱考試、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等,提升審計團隊專業綜合知識能力。

參考文獻

1.于增彪,桑向陽.為什么業務流程管理總是敗多勝少?一個管理會計的視角.會計研究,2014(06).

2.陳喚軍.發展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和內控缺一不可.中國會計報,2015-4-17.

3.羅聯布.試析連鎖經營企業店鋪轉讓費、租金、裝修費的財務管控具體績效評價指標及審計方法.會計師,2009(09).

4.林群星,羅聯布.準確界定企業法律主體防范稅務風險.注冊稅務師,2019(05).

作者:林群星 單位:福建三葉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