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經營模式論文
時間:2022-08-25 09:27:32
導語:現代農業經營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聯合協作經營型
聯合協作經營型是現代型農業經營模式由初級形態向中級形態的過渡形態,其協作方式主要有“公司加農戶”和“中介組織加農戶”2種類型。協作雙方以契約、合約為合作紐帶,如公司向農戶提供一定的生產資料、技術,或中介組織向農戶提供市場信息、銷售網絡等等,農戶則直接作用于土地。該種經營模式以優勢互補為前提,分工明確,各自獲得相應的比較收益。
1.2股份合作經營
股份合作經營型是現代農業經營制度的中級形態,被廣泛的運用于農村的農業經營中。其采用投資者(農戶)以入股的方式共同生產經營,除資金以外,土地、生產技術等生產要素也可以入股。該種經營模式真正地實現了農民當家作主,不僅能夠激發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廣泛地吸收外來技術和資本,提高生產效率。
1.3現代股份公司經營型
現代股份公司經營型是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的高級形態,具有現代企業組織的典型特征,如企業法人化、獨立經紀人地位等等。該種經營模式更注重科學、高效的農業發展方式,以調整農業結構、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培育新品種等手段來提高利潤。
1.4農科工貿現代一體化經營
農科工貿現代一體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經營模式中的超高級形態,以產權和合約為紐帶,實現“農、科、工、貿”一體化,避免銜接環節過多而產生的效率低下的情況,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其通常是由涉農的“農、科、工、貿”集團聯合經營,以“強強聯手”的形式壟斷市場。
2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創新
自土地承包制實施以來,中國農村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隨著耕地資源的不斷減少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已經成為近年來政府工作的重心。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經營是深化我國當今農業經營模式的主要目標。
2.1加快農地流轉,積極發展農業規模化、專業化和服務社會化
引導農民自發聯合,將分散的土地集聚起來,由農業專業大戶帶領農戶經營,通過統一布局、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形式將有限的資源進行整合,實現“1+1>2”的效果,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鼓勵農民開展生產聯合,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到合作生產中來,如向合作社提供一定的生產技術、有效的市場信息等,通過分紅利的方式分發農民的既得利益。規模化經營有利于農業走向規范化、標準化,不僅能夠增強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還能夠形成優勢產業,帶動整個鄉鎮的發展。在確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變的情況下,實現農業企業化,充分地挖掘其經濟效益。以完善市場機制為目標,建立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傳遞機制,從而拓寬農產信息渠道,實現農業向高度商品化轉變。企業化的經營模式引進了現代企業制度,進而打破了以家庭為組織單位的經營模式,不僅能夠提高生產的效益,還可以有效地強化農民的市場意識、風險意識、科技意識。
2.2強化科技推廣和人才培養
引進現代管理科學和農業科學技術手段,適當借鑒國外的耕作制度和經營理念,以尋求最有效的生產經營方式,如澳大利亞的輪耕套作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美國高度發達的機械化農業等等。以技術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點,促進我國農業經營方式的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生產工業化、市場化。國家要注重培養農業人才,鼓勵大學生下基層、下農村。要在農村積極開展農民培訓活動,提升農民的生產水平和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3結束語
構建生態型、增收型農業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發展目標。從家庭業主經營模式到農業一體化經營模式,現代農業經營形態趨向專業化、規模化,逐漸走向成熟。農業技術參與到土地資源、勞動力以及資金的管理中,使得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生產要素間的流動更加順暢。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箭在弦上,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創新的重中之重,科技推廣和人才培養是農業經營模式改革的強大動力和推動力,以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土地經營規模報酬。
作者:劉德金單位:第九師團結農場林業站
- 上一篇:學習焦裕祿精神黨員心得體會
- 下一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工作匯報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