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經營模式論文

時間:2022-01-05 04:28:06

導語:森林培育經營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培育經營模式論文

1研究區域概況

試驗地設置在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林業局茂林河林場,地理位置:北緯47°16''''48″,東經128°12''''363″,屬小興安嶺南麓山脈,海拔平均513m,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有效積溫2249℃,年均降水量630mm,無霜期128d。土壤為山地暗棕壤。

2研究方法

2.1樣地的選擇與調查

實驗地位于鐵力林業局茂林河林場92林班,作業面積10hm2,試驗區基本概況見表1。

2.2數據收集

以鐵力林業局的茂林河林場硬闊葉混交林為研究對象,2008年采用弱度、中度和強度三種撫育強度(弱度采伐只是對林分的霸王樹、枯死木和瀕死木進行了清理;中度采伐是在弱度采伐的基礎上對一些雜木、干形不好的林木進行撫育伐;強度采伐是在中度采伐的基礎上對影響目的樹種生長的林木進行撫育伐,使公頃株數保持在600株左右)對林分進行干預,部分進行林下更新。本研究共設置固定標準地7塊,均勻分布在不同經營措施的林分,并設置對照,2013年對林地土壤的化學性質進行測定,分析不同的采伐強度和采伐后是否更新對林地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從而為水、胡、黃硬闊葉林可持續經營模式的提出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2.3土壤化學性質的測定方法

在不同采伐強度的樣地內設置5個取樣點(樣地的四角與中心點),每個取樣點按照0~10cm、10~20cm和20~40cm取樣。土壤化學性質包括全N、全P、全K、水解N、有效P、速效K,其中,全N用自動凱氏法測定(LY/T1228-1999),儀器為VS-KT-P型全自動定氮儀;水解N用擴散法測定(LY/T1231-1999);全P用酸溶—鉬銻抗比色法測定(LY/T1232-1999);有效P用0.05mol/L鹽酸-0.025mol/L硫酸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LY/T1233-1999);全K用火焰光度法測定(LY/T1234-1999),儀器為火焰光度計;速效K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LY/T1236-1999),儀器為火焰光度計。

3結果與分析

3.1更新對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對采伐后更新、采伐后不更新和對照林分(未采伐)林地土壤的化學性質進行測定,結果見表2。采伐后更新的林分,土壤中水解N、有效P和速效K的含量要比采伐后不更新的林分高,分別高出8.29mg/kg(35.14%)、8.28mg/kg(23.14%)和22.5mg/kg(14.81%),全N、全P和全K的含量較采伐后不更新的林分低,分別低出0.24g/kg(6.92%)、0.36g/kg(6.20%)和0.39g/kg(14.82%),對照林分土壤中的全N、水解N和有效P的含量較采伐后的林分要高,全P、全K和速效K的含量相對較低些。

3.2采伐強度對林地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對弱度、中度和強度采伐林分土壤的化學性質進行測定,結果見表3。采伐強度對小興安嶺水胡黃闊葉混交林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差異顯著。中度采伐的林分,土壤的全P、水解N和速效K含量都是最高的,分別為6.07g/kg、32.03mg/kg和165.30mg/kg,全N、全K和有效P的含量均處于弱度采伐和強度采伐之間,分別為3.41g/kg、2.45g/kg和39.79mg/kg,其中,弱度采伐林分土壤中全N和有效P的含量最高(3.69g/kg和40.89mg/kg),強度采伐林分土壤中全K的含量最高(2.53g/kg)。

3.3土層厚度對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對不同土層厚度土壤的化學性質進行測定,結果見表4。不同土層厚度土壤的化學性質差異比較顯著,土壤中各營養元素含量隨著土層厚度的增加而減少。0~10cm土壤中全N、全P、全K、水解N、有效P和速效K的含量均是最高的,分別為5.28g/kg、6.06g/kg、2.50g/kg、47.83mg/kg、63.32mg/kg和186.60mg/kg,較10~20cm土壤中各含量高出63.83%、8.65%、1.08%、94.26%、107.15%和19.65%,較20~40cm土壤中各含量高出135.94%、22.35%、4.01%、195.74%、1.53%和37.81%。

4結論與討論

中度采伐的林分各種化學成分含量較高,采伐后更新的林分,能夠更有效地將林地內全量的N、P、K轉化為可以被植物所吸收的速效的N、P、K。因此,建議生產單位在小興安嶺水胡黃闊葉混交林的現有林分進行中等程度(在弱度采伐的基礎上對一些雜木、干形不好的樹進行撫育伐)的間伐,采伐后在林下進行更新。表層土壤的各種化學成分含量較高,有利于小興安嶺水胡黃闊葉混交林的可持續經營。

作者:孟慶彬單位:伊春林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