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濟林經營模式研究
時間:2022-07-06 09:29:20
導語:生態經濟林經營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林主要位于坡陡土薄的山地,產量和效益不高,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林實現優質、高產、生態的發展,應打造生態化的經營模式。本文就如何打造生態經濟林經營模式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生態經濟林;經營模式
建設生態經濟林主要是為了實現自然的良性循環,在物質以及能量循環流動的基礎上,充分使用太陽能以及物質能,實現良好的經濟以及生態效益。生態經濟林的經營模式需要調整土地的利用結構,增加經濟林的比重,實現綜合性治理,集約化經營,充分發揮經濟林的經濟以及生態效益,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生態經濟林經營模式的標準
生態經濟林的發展需要滿足自然發展以及經濟規律,根據當地生態環境的問題,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提升人們生活質量,促進可持續發展。將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相結合,處理好當前與長遠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經濟以及生態效益的全面實現。生態經濟林的經營模式,需要根據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規定進行,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全面科學地統籌、集中治理、逐步推進。同時有機結合生物、農藝以及工程措施,以技術為指導,實現山林田等的優良規劃,保證糧、果、林等全面發展,調整土地產業結構,實現合理地開發與布局[1]。在生態經濟林經營發展中,需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保證資源發展與環境建設的有機結合。完善資金投入,強化國家、集體以及個人的投入,保證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化,保證生態經濟林經營有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撐和保障。
2打造生態經濟林經營模式的策略
2.1依據生態、經濟性實現經濟林品種的調整
生態經濟林建設需要滿足生態以及地域發展的規律,不同的樹種有不一樣的生態值以及適應能力。比如,油茶是一種適應性比較強的樹種,在各種陽光、土壤等條件下都可以生長,但是適應并不代表就一定適宜,鹽基飽和度較高,鈣元素豐富的微酸土壤對于油茶的高產是極為有利的[2]。微酸性以及中性土壤中,香榧的產量以及品質較好。山核桃喜歡石灰性的土壤,喜光又耐陰。山核桃和楊梅作為生態經濟樹種,立地條件比較特殊,需要根據樹種以及土地的情況,保證樹種與環境的和諧,根據地域分布的情況,形成特色化的樹種產品。生態經濟林是一種商品生產,經營生態經濟林時需要考慮經濟林自身的效益以及當地的經濟條件,根據市場產品的容量、發展前景規劃經濟林。生態經濟林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發展動力,生態環境的改善主要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生態經濟林的經營需要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發展。
2.2強化經濟林的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作不管是對于環境保護,還是對于生態經濟林生產都是重要的基礎工作。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問題已經對我國的國土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水土流失每年會帶走大量的肥料,并且會引起石漠化。水土流失的情況與降雨的數量、強度,山坡的坡長、坡度以及土壤的松散度、地表植被等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其中植被是最為關鍵性的因素。如果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的程度將極為嚴重。長久以來,人們對生態經濟林下的植被只關注消耗水肥一面,沒有認識到水土保持、土壤改善以及營養循環的重要性。地下植被可以增加地表的粗糙程度,保持水土,并在光合作用下,一些豆科和非豆科植物會形成有機物,然后再回到土壤中,實現養分的循環,同時,還能夠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保持生態經濟林水土的關鍵就是減少植被的破壞,不能毫無顧忌地復墾坡地,科學地保護、利用地下植被,提高生態經濟林的水肥能力。
2.3混交套種經營模式
生態經濟林生態功能不強的原因之一是純林栽培和除草松土管理模式,增加了經濟林的病蟲害問題,威脅經濟林的健康生長。在生態經濟林的經營管理中,需要實現混交林的種植,保證生物多樣性,避免病蟲害的蔓延。林下套種,實現立體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強化經濟效益。
3結語
生態經濟林建設符號自然以及經濟發展,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生態經濟林建設需要有科學的經營理論,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證生態經濟林具有良好的生長環境,能夠充分發揮出其經濟以及生態效益,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廖謀志 單位:湖北省鶴峰縣下坪林業管理站
參考文獻:
1馬吉海,王剛,陳鵬,王晨.殘塬溝壑區生態經濟林的經營體系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14(9)
2錢振晗,王遠志,曹同群,王以共,田青榮,蔣春.新沂市馬陵山生態經濟林營建模式與效益評價[J].江蘇林業科技,2012(3)
3袁軍,石斌,譚曉風.林下經濟與經濟林產業的發展[J].經濟林研究,2015(2)
4何方.生態經濟林經營模式[J].經濟林研究,1993(7)
- 上一篇:銀行中小企業金融產品經營模式分析
- 下一篇:家居行業經營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