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林生產完善林業經營模式

時間:2022-12-11 10:16:38

導語:營林生產完善林業經營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營林生產完善林業經營模式

摘要:營林生產工作對林業發展意義重大,不僅能保護、壯大森林資源,還能凈化城市環境,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功能。在我國的林業發展歷程中,營林生產工作一直是重點投入的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豐富了我國的森林資源寶庫。但是,隨著世界生態環境的整體弱化,多元化經濟活動的各種影響,我國林業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時代性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改進營林生產措施,不斷的完善林業經營模式,以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適應社會前進的步伐。

關鍵詞:營林生產;措施;經營模式;完善

1我國林業營林生產發展的現狀

所謂的營林,是指通過為工程建設培育幼苗,并在林業監督過程中為經濟發展提供木材需求的工作。但從其發展歷程來看,營林工作發展時間較短,其大概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最初,我國還是處于以資源的消耗來換取經濟效益的階段,因此這一時期對于營林工作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意識,同時對于樹木的消耗也都是取自當時現有的木材資源之上,這就為后期資源匱乏埋下了隱患;之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第二個時期,在這一階段,雖然無節制的資源消耗所引發的環境問題已經顯現,但是對于林業的建設及營林工作仍舊沒有明確的認識,只是在局部出現問題之后,在局部地區開始提出植樹造林,但由于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因此這一時期的營林工作也并未得到發展;隨后進入第三個時期,這一階段由于環境的持續惡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極端天氣如沙塵暴、干旱不斷發生,空氣質量也令人堪憂,使得國家逐漸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說在這一階段,營林工作才真正的出現并得到發展。營林思想的提出,為林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監督其工作的實行。從改革開放正式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總量躍居世界前列。在最近這幾年,由于世界經濟的普遍不景氣,中國經濟的發展也逐漸步入中高速水平行列,各行各業正在尋求突破,紛紛借助信息化平臺加快轉型升級,以獲取更好的發展機遇。而一個行業的轉變往往牽涉到方方面面的改變,很多問題需要得到有效的解決。在我國林業發展上,也正面臨著經濟建設向生態建設的理念轉變,肩負著發展經濟效益和改善環境問題的重任。

2營林生產和林業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發展規劃結構不合理。從我國目前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對林業發展規劃不是很合理,大多數林區的規劃偏重于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弱化或者忽視了生態效益的發展規劃。而且在大部分植樹造林工程項目中,種植苗木品種單一,基本都是沿用的材木品種,不利于改善林業發展結構和水平,降低了生態防御功能。另外,目前多數林場的營林生產沒有實際可行的具體規劃,而且由于是國營性質,對盈利規劃重視不夠,完全持放任的發展態度,往往達不到國家預期的營林經濟效益,更無法兼顧凈化環境需要的生態效益需求,有時候甚至出現巨大的虧空漏洞,需要國家來最后買單,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2.2科學技術運用缺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各行業領域的發展都是如此。林業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需要科學的管理模式來提高生產水平,只有充分地運用科學技術,才能獲得最大的綜合效益。在我國林業營林工作中,科技含量還不是很高,在林業發展中,經營模式還不是很科學。植樹造林中水肥的管理還處于粗放的以量換效益階段,沒有把成熟的科技成果運用到位;采伐經營中作業手段、貿易方式還在沿用傳統的老規矩,沒有整合好現代科技信息資源,使得林業發展的整體水平不高。2.3林種選育水平不高。我國的林種選育體系建設水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多數依靠政策性的指導來進行林種選育工作,完全沒有市場經濟時代應有的市場意識,從而缺乏創新驅動力,競爭力明顯不夠,導致林種選育水平停滯不前。從實際經營來看,國營林場的經濟效益明顯低于私營林場,跟國外林業發達的地區相比更是差距甚遠,需要加大馬力前進。

3針對我國營林生產主要問題的改進措施

本屆政府對我國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力度是空前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已經取得了春風化雨的效果。在林業發展中,我們要緊緊地把握好眼前的良好機遇,在營林工作中,擼起袖子,埋下身子,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好我國營林生產中出現的主要問題:3.1加強營林工作規劃,提高造林水平。在林區的具體發展計劃中,要結合自身的營林生產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在規劃中要全面的考慮經濟效益指標、生態效益指標,并應逐步加大生態林建設規劃內容,響應國家林業發展政策,切實做好營林生產,經營好林業,為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要在營林生產中,扎實做好各項銜接工作,保證林業生產質量,從根本上提升造林水平,為經濟增長、生態改善儲蓄能量。3.2發展現代化的營林生產管理模式。我國現階段的林業發展水平低下,主要是營林生產管理上現代化建設欠缺。各林區的發展管理還是沿襲地域發展模式,實行粗放的經濟建設管理制度。從造林生產上就可見一斑,多數造林項目都是貪大求全,開始建設時往往聲勢浩大,過不了幾年就會無人問津。這種虎頭蛇尾的營林工作十分不利于林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我們建立健全現代化的營林生產管理模式,利用先進的科技力量,實行集約化精準管理,全程追蹤林業項目生產情況,保證每一份投入都有跡可循,提升林業發展的整體效益。3.3建設好良種選育機制,轉變經營理念。在營林工作管理上,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要全面簡政放權,必須從決策者轉變成服務者,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針對我國林種選育發展的現狀,需要重新建立健全良種選育機制,給予林區營林工作的充分自主選擇權,把營林生產推向市場競爭的軌道,由市場的發展規律來促進林業經營模式的改革,讓我國林業的發展適應國際社會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讓營林工作者充分認識到只有轉變經營理念,不斷的完善、革新,才能真正實現林業發展的可持續、穩定增長目標。

4結語

營林生產工作關系著林業發展的水平,林業經營模式決定了林業發展的效益。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量巨大,需要高水平的營林生產工作來推動業態的前進,在生態環境的下行趨勢日益明顯時期,我們必須不斷的改進營林生產措施,逐步完善林業經營模式,改善人居環境,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何家良,陸化.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探討[J].農技服務,2015,(11):117-118.

[2]高峰,劉愛霞,陳希文.探究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6,(2):143-144.

[3]饒建興.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6):131-132.

[4]霍世功,辛雨.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探析[J].現代園藝,2014,(6):164-165.

[5]陳秀微.林業生產中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重要意義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6,(18).

[6]黃德誠.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在林業生產建設中的重要性分析[J].綠色科技,2016,(19).

[7]李虹飛.淺談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在林業生產建設中的重要性[J].中國林業產業,2016,(04).

作者:張曉飛 單位:茂山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