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助經營模式分析

時間:2022-07-11 03:16:37

導語:慈善捐助經營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慈善捐助經營模式分析

摘要:慈善組織是我國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組織,慈善事業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慈善事業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之后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成熟起來。我國的慈善事業起步相對較晚,在經營管理模式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模式,這值得我們對此進行思考。

關鍵詞:慈善組織;捐助;經營;模式

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時期,在這樣的國情背景下,我國的慈善事業要想快速發展,就需要改革我國慈善捐助的經營模式。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下,慈善捐助事業的發展需要尋找進步的目標和方法。

一、慈善組織的概念

慈善組織在概念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慈善組織以貧困救助作為主要的工作的機構,另一種是慈善組織以貧困救助為主要工作的機構。此外,還有以造福人類為工作的組織機構。慈善組織的根本目的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分配,這樣才能很好地幫助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從而充分保障其基本生活,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慈善組織最根本的宗旨是為弱勢群體提供一切幫助和服務,主要特點表現為非政府性、非營利性以及自愿性。慈善組織存在的形式很多,可以是社會團體的存在形式,也可以是基金會的存在形式。人們認為慈善組織只是單純的提供一些捐贈的組織機構,主要是對外部進行捐贈。我國社會慈善事業不斷發展,慈善事業不但是一種捐助行為,還和社會市場經濟進行有效結合,從而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慈善組織的組成形式

慈善組織的組成形式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非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半市場化的經營模式以及市場化的經營模式。(一)非市場化的經營模式。1.非市場化經營模式的功能。一般情況下,非市場化經營模式的慈善組織一般是以政府為導向的經營模式,政府作為慈善組織的主導,這樣市場對慈善組織的影響就會減少。政府始終監管著慈善組織從建立初期到運營管理后期的一系列事物,使得慈善組織的工作不會受到任何市場的不良影響。而政府干預的慈善組織也會對市場中的穩定起到有效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慈善組織捐助的形式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這樣的慈善捐助對我國慈善組織事業有著特殊的影響,能在突發事件以及自然災害中發揮重要的救助作用。政府主導的慈善組織捐助采用的是非市場化慈善經營模式,這樣可以讓政府及時解決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政府對慈善組織事業的行為進行控制,慈善組織積極配合政府的相關工作,這樣不但能有效發揮慈善捐助的作用,還能很好地體現政府的相關工作。非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在慈善捐助中對慈善事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慈善捐助的主要負責人一般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這些負責人一般情況下都是來自政府機構,這對慈善捐助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非市場化的經營模式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政府主導的慈善捐助和普通的慈善機構有著本質的區別,政府主導的慈善捐助可以有效增加慈善資金以及擴大救助范圍,使得捐助的對象充分感受到政府的關心,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2.非市場化經營模式存在的問題。非市場化慈善捐助的經營模式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慈善捐助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政府主導對慈善捐助有著一定影響。很多慈善捐助機構都是由我國政府建立的,其中的主要負責人也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而這樣的經營模式和政府的相關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使得非市場化慈善捐助受到極大影響。非市場化慈善捐助的經營模式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比較差,政府任命的主要負責人根據政府的相關政策開展工作,而這些直接負責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多比較差,實際工作中不能及時準確地解決慈善捐助的工作。我國很多人對慈善捐助的認知有一定的偏差,這樣就使得慈善捐助在我國的認知度不高,從而影響我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3.非市場化慈善捐助經營模式的不良影響。在慈善捐助事業中,非市場化的經營模式有著一定的不良影響。這主要是由于政府主導的形式使得我國民間慈善捐助事業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而政府的過多干預限制了一些規模較小的民間慈善捐助機構的發展空間,影響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很多非市場化的慈善捐助來自政府的相關支持,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慈善組織就會失去生存的能力。政府主導和過多干預的慈善捐助機構延續了政府的辦事效率,大大降低了慈善捐助機構的辦事效率,這樣慈善捐助機構在政府主導中面臨的市場壓力減少,很多非市場化的慈善捐助機構處于穩定的狀態,長期發展下去,慈善機構將失去原有的創新能力,在慈善事業的發展上受到嚴重制約。(二)半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半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具有一定的市場化作用,首先要充分考慮社會效益。在半市場化的經營模式下,慈善捐助事業需要將一部分捐募資金投入慈善捐助的運營過程中。我國一些基金會采用的是半市場化經營模式,由于半市場化經營模式在我國普及程度并不高,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并不利于我國慈善捐助事業的發展。(三)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市場化的經營模式也可以稱為商業模式,市場化的經營模式是一種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的經營模式,是慈善事業將自己獲得的全部資源使用在慈善捐助經營模式。這類機構以經濟和社會的效益為主要目標,根據運營管理理念引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慈善事業的最終效益。1.市場化慈善捐助經營模式的可行性。在慈善捐助事業中采用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可以實現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慈善捐助是為了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慈善捐助要想保持可持續發展,就要充分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在市場化經營模式下,慈善捐助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還能滿足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市場化慈善捐助的經營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慈善事業獲取資源的能力。在市場化慈善捐助經營模式下,要改變原來獲取資源的方式,不再依賴過去眾籌和捐募善款的行為,而是在慈善捐助中實現捐助的獨立性,這樣可以為社會資源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目標,有利于資源再生。慈善捐助具有非營利性,外界不能有效監督和管理慈善捐助,這樣容易出現問題,如在慈善捐助中善款的使用過程中出現情況不明以及其他問題。而市場化慈善捐助經營模式加強了慈善機構和外界之間的聯系,使得慈善捐助的活動一直受到外界監管,可以減少此類問題,從而避免不良情況的發生。同時,慈善捐助在經營管理上可以良好地運作。市場化慈善捐助經營模式可以推動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從而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在當前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的過程中,慈善捐助采用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可以有效增強慈善捐助的競爭力,這樣可以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從而提升慈善捐助機構抵抗外界風險和影響能力。除此之外,在市場化經營模式下,慈善捐助機構可以增加慈善捐助行業的就業崗位,這樣有助于解決一些就業問題,同時對建設和諧社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2.市場化慈善捐助經營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慈善捐助事業采用市場化經營模式會使本身受到一定影響,因為市場具有自發性和盲目性,容易使慈善捐助事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首先,慈善捐助采用市場化經營模式容易出現目標上的沖突。慈善捐助的主要目標是幫助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假如市場化慈善捐助事業經營模式背離慈善捐助的主要目標,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就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目標沖突,這樣會使得慈善捐助事業的形象受到受損,也背離了慈善捐助的主要目的。其次,市場化慈善捐助的經營模式采用的運營管理方式不正確,這樣有可能出現投放運營組織不規范的情況,浪費慈善捐助籌集到的資源,制約慈善專注事業的長久發展。最后,市場化慈善捐助的經營模式對市場經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也給市場經濟帶來了一定風險,如運營、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風險,這些風險嚴重影響了慈善捐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結語

在我國慈善捐助發展中,要綜合考慮以上三種經營模式的優缺點,采用我國政府和市場共同的調控的經營模式,這樣才能對我國慈善捐助事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秀芬,買紅霞.上市公司慈善行為對經營業績的影響分析[J].會計師,2016(12):35-36.

[2]丁穎.發展慈善連鎖超市,搭建新型捐助平臺[C]//山東省濟寧市民政局.2008中國慈善事業發展論壇論文集.2008.

[3]段元俊.慈善的社會心理現狀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7(1):46-48.

[4]吳敏.我國慈善超市發展模式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3.

[5]米長亮.我國企業慈善責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6]任云蘭.近代城市慈善組織運作機制探析——以天津市慈善組織為例[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5):476-479.

[7]張韻君,陳嘉欣.慈善社會責任與企業利益關系分析[J].當代經濟,2010(3):41-43.

[8]文秀為,要建明.草根慈善達人“全為民”撿破爛捐助感動一座城[J].慈善,2018(1):71-72.64

作者:曾鴻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