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管理經營探討
時間:2022-06-04 03:59:15
導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管理經營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是幫助農民就業收入增加的朝陽產業,農戶自發型、企業帶動型、政府推動型為該領域主要帶動農民收入增加的類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將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作為依托,通過自身獨有的民俗文化吸引大量游客觀光休閑,使農業功能的進一步拓展得以促進。而伴隨鄉村旅游的逐漸轉型其經營管理模式也不斷發揮其獨特而顯著的作用。
鄉村旅游和農村休閑農業的發展適應了當前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總體要求,突出了農村地區生態、生活和生產構建的新模式。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將民族、農耕文化及自然融入至傳統旅游文化中,使旅游業的內涵得以豐富,同時拓展農業多功能性并對高效利用資源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強化利益保障并加強發展引導,本文針對兩者的經營模式進行探究。
1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開發意義
1.1帶動農業結構調整。伴隨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項目的開展,周邊農民將平均數十數百甚至上千人消費的休閑農莊作為市場種植各種蔬菜及果木,某些大型休閑農莊還建設了配套的蔬菜基地等為游客提供方便并吸引其采摘果蔬和體驗農事生產活動,這些均使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得以促進。1.2帶動當地民風改善。大多數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企業在前期開發時都會將鄉村干道進行建設、整修和硬化,有的還會進行水渠改造的其他基礎設施建設。農莊和旅游點可成為農民們休閑的公園,同時設置運動設施可使他們的文化活動及業余生活得以豐富,能夠對當地民風的改善起到較大的積極作用。
2開發經營模式
2.1個體農莊模式。該模式是規模化的農業個體戶不斷發展形成的,農業個體戶將自身經營的農牧國產進行改造后在其中將與之相關的旅游項目建立起來,從而形成較為完整的旅游景區并向游客以旅游個體戶的形式展現。該景區可將旅游服務和接待工作完成。在個體農莊發展期間不斷吸收納入周邊閑置的勞動力,并將手工制作、表演等形式融入至服務業中以點帶面的模式進行發展。2.2田園綜合體模式。這種綜合體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突破了以往鄉村發展創新中的桎梏,是指綜合化發展產業跨越化利用農村資產,將田園社區、休閑旅游和現代農業統一起來進行綜合發展的小鎮與鄉村模式,且小鎮的特色在其中完全體現。這種格局順應了農村供給側結構的發展改革趨勢[2],使鄉村、城鎮在當前社會中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向新型的現代化轉變,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利潤的持續收取可借用該地區的文化及旅游等諸多資源所形成的特別旅游模式。2.3共享農莊模式。這種模式按照城市居民的要求將閑置的農村住房改成房子、院、地獨立的模式,通過互聯網外租的形式使城市居民在此享受田園生活或度假等多種方式。這種模式對農村傳統民俗風情和發展的實際狀況充分尊重,農民對創業的參與熱情須在不影響農村生活生產環境的情況下進行,通過對農民的科學引導盤活資源,增加其市場與經營意識的同時提升收入。該模式提倡將農業經濟在統一規劃下進行創新性小規模的發展[3],這種因地制宜的模式將農業生產環境受到過度城鎮化導致的傷害避免,還有利于農民收入增加與科技導入、城鄉交流逐漸融合。2.4農戶+農戶模式。多數農戶應對企業介入鄉村旅游開發存有一定的思想負擔,甚至因抵觸排斥而不愿和公司合作導致公司經營無法從農戶手中收取其有限的資金和土地,擔心出現閃失而陷進去。而開拓創業者成功的經過開發鄉村旅游項目為農戶們做了良好的示范,在其帶動下農戶們對旅游項目的相關經驗學習,經過短期磨合形成目前這種初期階段的旅游經營開發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加最真實的鄉村文化保留下來且有較少的投入和接待量,游客們不需要過多花費,便可體驗真實的該地文化習俗。而這種模式有短平快的優勢,因受到資金投入和管理水平的影響,農戶們更加注重迎合與揣摩游客心理,提供的服務擁有個性化。2.5公司+社區+農戶模式。公司與當地社區合作組織農戶一起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公司并不會和農戶直接合作,但需要培訓并對這與旅游開發的農戶制定規定才能規范其行為并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及服務水平。該模式通過與社區直接合作,方便公司和農戶溝通協調,將由于利益分配導致公司和農戶的矛盾得以克服,同時社區可在一定程度上監督公司保證鄉村旅游能夠有序正規的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多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經營模式推薦,將如農事生產、鄉土文化、自然休閑及鄉村景觀等休閑農業的基本特點完全體現,同時又使普通休閑農業存在的吸引力不足、開發深度不夠、人造景點粗糙等問題改進,特別是將某些休閑農業園區應用的城市公園主題是簡單化開發思路避免。創新和改革兩者的經營模式使農業資源潛力得到挖掘,幫助農業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并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從而使農民的收入切實提高并使新農村建設得以推進。
參考文獻:
[1]戰麗娜.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管理經營模式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18):10-12.
[2]夏青.鄉村振興產業先行[J].農經,2018(08):22-27.
[3]儲光.鄉村旅游政策共同體的利益協調機制構建初探[D].東南大學,2016.
作者:陳永樂 單位: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聲樂教學信息技術有效融合研究
- 下一篇:借助激勵方法促進田徑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