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9 03:24:00

導語:市場營銷教學模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營銷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一、角色體驗模式的基本內涵

角色體驗是一種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即以營銷實戰為背景,以營銷職場為舞臺,以營銷事件為道具,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共同完成的系列教學活動。體驗式實踐教學根植于體驗經濟。20世紀90年代,美國俄亥俄州的戰略地平線顧問公司(StrategicHorizonsLLP)的共同創辦人約瑟夫派因二世(B.JosephPineⅡ)與詹姆斯吉爾摩(JamesH.Gilmore)在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歡迎體驗經濟”中提出“體驗經濟(ExperienceEconomy)”。他們認為:體驗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當一個人的情緒、體力、智力甚至精神達到某一特定的水平之時,其意識中所產生的美好感覺,或者說,是個體對某些刺激產生回應的個別化感受。市場營銷教學過程中采用角色體驗模式,即運用系統方法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實踐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環節做出整體安排,通過具體的操作程序協調、配置實踐教學要素,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運用想象力、聯想力,以實戰人員的角色理解并運用營銷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發揮實踐教學功能,優化教學成果。

角色體驗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營銷場景體驗。學生入學伊始,與營銷導論課程同步,設置營銷場景體驗環節。倡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營銷,要求學生依托(掛靠)于某一行業的某個企業,以此熟悉營銷工作環境、觀察營銷活動狀態,找到營銷職業的感覺。

2.營銷視野體驗。學生稍有營銷感覺,需要擴大營銷視野,開辟校外營銷體驗通道。聘請行業、企業營銷管理者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把握實踐教學方向,定期舉辦營銷實戰講座,為學生提供與營銷職場精英對話的機會;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涉足營銷實踐活動。以此貼近社會經濟生活,觀察市場環境,了解市場競爭動向,明確市場需求發展態勢。

3.營銷情緒體驗。學生感知到營銷氛圍、具有一定的營銷眼界之后,與專業基礎課程同步,設置營銷情緒體驗環節。將學生置于特定的營銷情景,結合營銷理論,針對授課內容所涉及的實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以此鞏固課堂營銷知識點,拓展課外營銷實戰信息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營銷思維體驗。學生儲備一定的營銷理論之后,與專業課程同步,設置營銷思維體驗環節。要求學生深入企業勘查實際營銷問題,自愿結合,組成項目小組,依據營銷理論對實際問題進行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對策,返回企業驗證對策的可操作性,再攜帶企業意見回到課堂,最終提出解決問題的結論。以此縮短課堂教學與營銷現狀的距離,對營銷實際問題反復推敲,訓練學生營銷思維習慣。

5.營銷行為體驗。學生具備一定的營銷素質、擁有一定的營銷思維能力之后,設置營銷行為體驗環節。要求學生掛職企業營銷的管理崗位,在外聘“崗位教師”的引領下,能夠站在企業的角度,觀察營銷環境競爭態勢,把握微觀營銷的運作過程,從企業營銷管理者的視角提出建設性觀點與意見。以此來積累營銷職業經驗。

二、實現角色體驗課堂教學主要途徑

實現角色體驗教學主要途徑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法”是通過一個具體教育情景或工作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課,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以營銷實戰人員的身份參與營銷活動的組織管理工作,模擬營銷實戰,培養實際能力。

“案例分析法”教學是“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一種,重點強調的是對人的關鍵能力的培養。由于“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能力,并極大地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同時“行為引導型”教學法能更早地讓學生接觸到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它,對職校學生來說很有針對性,因而受到師生的廣泛歡迎。目前“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已逐漸取代傳統教學中“視理論為基礎”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模式,而成為職校多數教師鐘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領域。

市場營銷學的研究盡管起步比較晚,但在廣大營銷學者的努力下,正日漸成熟和完善。在國內的市場營銷學教材中,內容的編排基本上包括兩大部分:抽象的市場營銷原理部分和具體的營銷方法部分。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的常見教學方法是在授課的過程中,以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教授和營銷方法的介紹為主,輔以案例的簡單介紹和說明。我們常常聽到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抱怨說這門課太抽象、太枯燥,不解決實際問題。再加上教學中有些老師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育方式,只注意課堂上的灌輸,不關心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使學生漸漸失去對市場營銷學的興趣。“案例分析法”在教學中開辟專門的案例分析課,以學生為主導,由教師來引導,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圖書館等,通過相關信息獲取和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啟發學生運用營銷學原理和營銷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商業營銷問題。

在教育界大力倡導教學改革的今天,單純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營銷學教育的需求,如今市場營銷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營銷人才。因此,在營銷學的教學中,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的教授外,更要注重學生分析和運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也應向這一目標看齊。

三、角色體驗模式實施的三個階段

1.理論知識的準備

通過課堂上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市場營銷的概念、原理、規律,培養營銷思維。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要求學生以一個營銷實戰工作人員的身份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雖然案例分析法不同舉例說明,但是在理論知識的講授過程中,舉例說明是不可或缺的,即可以通過簡單的例子使學生能迅速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使其進行初步的角色體驗,為后續的案例分析課中的以營銷人員的角色進行實戰演練打下基礎。

2.案例的選擇和設計

案例分析法的首要環節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和講授理論內容,選擇適當的案例。案例選擇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1)用于教學的案例首先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要緊扣主題,案例中應當蘊含著相應的營銷理論和策略或讓學生提出決策的依據。(2)要針對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難以適度。案例過易,一眼便知答案,提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過難,超過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論能力,使學生無法分析,同樣會影響學習積極性,既不利于案例教學的進行,也有礙于營銷案例作用的發揮。(3)案例要新。所選案例要基本反映目前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狀況,不能脫離現實,否則分析案例就失去了意義。(4)要具有典型性,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同時,反映企業營銷活動實踐正反兩個方面的案例都應當考慮。最后,反映國內企業的案例要占較大比例。一方面學生相對較熟悉本國市場環境和企業情況,從而有利于學生對角色的認知和理解,有利于分析,另一方面能更好地發揮案例教學學以致用的作用。

3.總結成果,形成能力

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在案例中以營銷實戰人員的角色進行演練,運用所掌握的營銷理論,分析案例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每一次案例分析的結束,對過程予以總結,對角色的體驗予以總結,由此使學生從案例的“實踐”中進一步得到理論的升華。這樣,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使得學生畢業后有能力很快勝任企業的實際工作,為企業創造效益。

參考文獻:

[1]程秀芳.淺談案例分析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J].煤炭高等教育,2001,9.

[2]蔡燕農.市場營銷案例分析[M].中國物質出版社,2002,2(3).

[3]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常英.體驗式學習.市場營銷教學方法的新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6,(1).

[5]鄭金洲.體驗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營銷理論、方法和技巧不僅廣泛應用于企業和各種非營利組織,而且逐漸應用于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競爭性市場體制及買方市場形成后,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及加強市場營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這意味著,市場營銷及其實踐作為工商教育的主導學科在中國將非常迅速地得到發展。因此,市場營銷專業需要不斷地充實、完善實踐教學的內容,注重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法角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