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學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2-15 10:24:54
導語:市場營銷學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了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內涵、特征和具體的教學實施。以中職市場營銷專業“市場營銷學”課程為例,踐行“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通過整合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個性化、自主化學習,使學生提高了協作學習的能力,提升了職業素養。
關鍵詞:中職;信息化教學;教學模式;五位一體
當前,互聯網時代教學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職業學校也迎來了新一輪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強調:“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教育發展,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1]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除了傳統的道德、業務和身體素質外,還注重學習者支配資源、使用信息、運用方法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能力的培養。因此,根據專業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的形成規律以及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筆者對中職“市場營銷學”課程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一、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內涵
“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是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一體化”理念的基礎上提出的,既是對“教學做”模式的拓展延伸,又是對它的進一步完善。首先,學生“做”,照貓畫虎,模仿操作,通過小組成員實際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的相互比對,指出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其次,學生“學”,通過上一環節的做,學生可能對某些地方產生一些想法,進而到實訓場所(仿真實訓室或者模擬崗位)認真觀察教學指導教師的操作過程,仔細聆聽他們的講解。再次,教師“教”,教師收集學生反饋的問題,和學生共同探討,及時恰當地講解知識點,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學生“練”,通過科學、正確的反復強化訓練,達到技能要求。“評”這一環節雖然是放在最后,但實際操作時貫穿于每一個環節中。評價過程要做到五“結合”,即結合企業“7S”管理體系,將教師教學評價與學生學習評價相結合、企業指導教師評價與學生學習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專業理論與操作技能評價相結合,從而全面、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是指在信息化背景下,依據信息化環境中信息的傳遞方式和學生對所獲資訊加工的心理過程,在信息化教育技術手段的支持下,盡可能多地調動教學媒體和信息資源,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2]對于“市場營銷學”課程,應進行以“做、學、教、練、評”為主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評價標準以及評價方式等的設計,并提出學習效果評價方法,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
二、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的特征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處于被支配地位;教材是載體,教學媒體則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工具。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資源整合,通過協作與對話,學生主動獲得知識。該模式從技術層面上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是其基本特點。從教育層面上看,具有教學的網絡化、學習的智能化和管理的智慧化三方面的特征。(一)教學的網絡化教學上應用于實現同步教學、音視頻廣播教學、教師的桌面操作及個性化教學、屏幕監視錄像、網絡課件回放、聯機討論、在線自測和網絡考試、自動評分等教學過程的智慧化管理。(二)學習的智能化智慧教室系統開發全部端口和資源,支持二次開發,同時,支持本地遠程網絡訪問,開展遠程學習和遠程實驗。(三)管理的智慧化實現教室門的智能化開啟、窗簾控制、電子點名、班級和學生管理、自動感知、智能調節、智能監控、資產管理、配合傳感器和學校教務系統,實現教室設備的智慧化管理和控制。[3]
三、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施——以制定“市場細分方案”項目為例
本文以中職市場營銷專業“市場營銷學”課程中的第五教學單元“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制定市場細分方案”為例,說明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施。(一)“做”要求學生在仿真的實訓室或職業訓練實訓場所,進行仿真軟件或多媒體軟件操作,并如實記錄相關數據。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通過信息化資源獲取知識的能力。信息化教學平臺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可以實現學生課前和課后的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和主動發現并獲取新知的好習慣。(二)“學”通過上一環節的“做”,學生可能對某些知識點產生一些想法,教師通過階段性檢測搜集各小組的反饋信息,逐步引領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接下來“教”與“學”結合,將學生學到的理論回歸到“做”的結果中,引導學生對記錄的內容進行反思,以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可以通過互相協作或者分角色扮演等多種不同的形式,參加到專題任務當中,并由教學平臺提供的自由討論區,對任務決策進行交流,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三)“教”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為課堂教學創設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的情景,使得課堂上的信息資源變得豐富多彩。教師需要讓課堂變得更有趣,讓學生學起來覺得更有參與感,更投入。這就需要教師多花心思備課,創新教學形式,用心設計課堂內容,在不斷嘗試中將課堂變得更為有趣。教學資源的有效運用不僅能夠擴大知識信息的含量,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四)“練”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分崗位角色扮演,在市場營銷仿真操作平臺上,根據市場細分方案完成布置的內容。系統會按要求提示并根據內容質量自動評分,生成“成績爬升圖”,以見證學生的每一步成長。教師通過成績反饋系統,能夠及時發現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進行解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分組實施教學。對于市場細分方案這個任務,由單個學生無法完成,根據角色分工安排,他們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可以有計劃地輪換各角色,從而能夠熟悉方案制定的流程,也能使教學內容由平面走向立體,由單一走向多樣。在任務完成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引導者,要多給學生以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地、大膽地去完成任務。[4](五)“評”通過各小組匯報方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及團隊合作意識。溝通與表達也是市場營銷工作必備的能力之一,因此,在各小組任務完成后,通過小組成員課堂展示和相互評價,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他們在面對群體時發表自己見解的勇氣;另一方面,學生代表闡述小組任務完成過程,也幫助所有學生反思問題的解決過程。最終,教師對這一項目完成的情況進行適時點評。點評中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其學習評價直接指向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從而能夠在動態實施過程中加以調整,鞏固學習結果并引出下一個項目。如圖1所示,通過以上五個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學生逐步理解市場細分的相關知識目標,并通過項目的完成,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論
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實現以學定教,注重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作為學習過程的引導者,激勵、監控和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和資源,服務于教學。要以“項目教學”和“問題導入”作為學習活動過程的主線,在特定的情境中提升學生學習技能。信息化教學強調“合作化學習方式”,這種合作學習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5]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各種資源,運用混合式學習方式開展學習,注重了學生個體自主、探究、體驗和合作等學習行為的產生,而這些行為正是信息化背景下對學生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信息化教學的實施過程,就是學生獲取未來職業發展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過程。總之,信息化背景下“做、學、教、練、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的設計,符合自然辯證法的規律,也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其五個階段并不是一層不變的,也不是完全割裂開的,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具體工作任務有所側重進行調整和補充,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EB/OL].[2008-09-12].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87.html.
[2]李發榮,趙鵬.論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現代職業人培養中的意義和作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4):97-99.
[3]李軍.”教、學、做”一體化任務驅動型高技能教學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9(8):39-40.
[4]謝康,陳麗.論信息技術文化視野下的課程改革[J].中國遠程教育,2005(6):25-28.
[5]何克抗.我國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新進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19.
作者:徐海麗 單位: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金融政策支持物業行業路徑研究
- 下一篇:市場調研及營銷策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