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市場必要性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6 09:59:00

導語:黃金市場必要性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金市場必要性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黃金市場是我國金融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連接黃金開采、冶煉、經營和金融企業的紐帶。目前,我國黃金市場面臨著管理體制落后、衍生品種缺乏、市場主體單一、國內國際市場脫節以及交易人員素質低等問題,筆者認為針對這些問題改革的出路在于循序漸進地開發交易品種、培育市場主體、充分利用國際國內資源以及加強國際間協調等。

關鍵詞:黃金市場必要性對策

黃金具有極高的抗腐蝕性、穩定性和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而且具有觸媒性質;金有良好的工藝性,容易鍍到其它金屬和陶器及玻璃的表面;在一定壓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鍛焊;金可制成超導體與有機金等。黃金已經被廣泛應用到通訊技術、化工技術、醫療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中。

由于黃金所具有的優良特性,歷史上就充當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在金本位國際貨幣體系下,可自由進出口。當一國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在金匯兌本位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但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受到較嚴格的控制。上世紀70年代,經過六次美元危機之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垮臺,黃金與美元脫鉤,不再有貨幣的功能特征。雖然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但是黃金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并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投資領域,充當著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

我國黃金管理的歷史沿革

第一階段:嚴格控制時期

198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中規定:國家對金銀實行統一管理、統購統配的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機關、部隊、團體、學校,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切金銀的收入和支出都納入國家金銀收支計劃;境內機構所持的金銀,除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留用的原材料、設備、器皿、紀念品外,必須全部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不得自行處理、占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單位和個人不得計價使用金銀,禁止私人買賣和借貸抵押金銀;個人出售金銀必須賣給中國人民銀行;公安、司法、海關、工商行政管理、稅務等國家機關依法沒收的金銀一律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一切出土無主金銀均為國家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熔化、銷毀或占有。這一時期對黃金的嚴格控制是為了加強對金銀的管理,保證國家經濟建設對金銀的需要,取締金銀走私和投機倒把活動。

第二階段:黃金市場開放初期

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2001年6月,央行正式啟動黃金價格周報價制度,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對國內金價進行調整。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標志著我國黃金市場走向全面開放。目前上海黃金交易所全部會員中,金融類14家、綜合類77家、自營類17家。據初步統計,會員單位年產金量約占全國的75%,用金量占全國的80%,冶煉能力占全國的90%。

第三階段:黃金市場逐步成熟期

現階段,以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產品豐富、交易機制多樣為特征的金融市場由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以及黃金市場構成,缺一不可。我國黃金市場在交易品種、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交易價格形成等方面正與國際接軌,日益成熟。

我國發展黃金市場的必要性

黃金作為稀有金屬,既具有美學價值,也具有穩定的價值屬性和堅挺的市場價格。美國財政赤字和國際貿易逆差的持續增加所引發的美元貶值以及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都帶動了黃金價格的上揚,推動了黃金市場的繁榮。發展黃金市場的必要性已經顯現。

滿足大眾的黃金消費需求。目前,祖國大陸人均黃金年消費量只有0.2克,與港、臺地區和西方國家的水平差距懸殊,離印度人均黃金年消費量約1克的水平有很大距離。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人們必然會增加對黃金的需求,客觀上需要黃金市場有較大的發展。

規避風險的需要。黃金最大的優勢是穩定性、安全性和恒久性,是財富儲備和資產保值的重要手段。發展黃金市場主要是為我國居民提供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資產保值手段,為用金和產金企業提供一種規避風險的途徑。

滿足社會投融資需要。現階段,我國居民儲蓄總額已超過12萬億元。在銀行存款、國債利息較低、股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黃金市場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種新的投資選擇。在西方國家,黃金市場還是政府售出黃金,獲得收入,彌補財政赤字的手段。社會投融資的需要要求黃金市場發展壯大且日趨成熟,黃金交易能從現貨實物過渡到遠期、期貨交易,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工具。

調整國際儲備的需要。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截至2005年6月,我國有600噸的黃金儲備,僅占外匯儲備的1.4%。國際儲備主要由世界發達國家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特別提款權和黃金組成。在我國的國際儲備里,黃金由于其價值的穩定性使持有更多黃金儲備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提高黃金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需要。黃金走向市場,促使黃金企業經營目標市場化、黃金資源配置市場化、黃金營銷方式市場化和結構調整市場化。促使黃金企業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管理體制、經營機制上與市場經濟接軌,全力推進科技進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增強市場競爭力。

連接國際黃金市場的需要。我國黃金市場目前還僅僅是一個區域性的市場,無論是交易品種、日交易量,還是市場價格影響力和市場輻射力等方面,都與國際化黃金市場有不小的差距。我國對黃金的進出口實行管制,國際國內金價有一定差別。為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必須大力發展我國的黃金市場,使之更具有國際化的特征。

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需要。我國黃金市場將與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等一起構筑成我國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與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相比,黃金市場起步較晚,面臨的壓力還比較大。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需要。我國上海在20世紀30年代曾是遠東的國際金融中心,其市場規模、交易方式和市場影響度已不在巴黎、東京金市之下。配合國家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計劃,黃金市場必須更加成熟、更加開放、更具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