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綠色營銷的因素及對策
時間:2022-03-24 02:40:00
導語:小議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綠色營銷的因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環保等問題的日益關注,綠色消費勢頭的崛起,綠色營銷成為了企業適應社會環境變化、謀求自身長遠發展的戰略之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綠色營銷的瓶頸因素,最后剖析了實施綠色營銷的對策建議。
關鍵:綠色營銷中小企業對策
所謂綠色營銷,是指商家以環境保護觀念作為其經營哲學,以綠色文化為其價值觀念,以消除或減少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中心,以滿足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出發點,并從中獲得盈利和發展而實施的市場營銷策略。
一、我國中小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重要性
(一)綠色營銷有利于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擁有800萬個以上的中小企業,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9%,這些中小企業在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市場競爭、推進技術創新、確保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因為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大多以犧牲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利潤的增長,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和惡化。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占據重要的地位,中小企業市場營銷戰略必須將環境保護和社會利益作為戰略要素,這不僅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經濟發展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業適應社會環境變化、謀求自身長遠發展的戰略之舉。
(二)綠色營銷有利于提高市場競爭力
樹立綠色企業形象是現代中小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保持市場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綠色消費活動是人類為了拯救地球、保護自身生存環境而倡導的一種新型的消費模式。企業為了滿足綠色需求、獲取廣大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擴大企業的綠色影響就要生產綠色產品,而綠色產品是企業爭奪消費者市場的重要保證,因此企業必須改善環境、加強綠色產品的研究開發、引導和創造綠色需求,實施綠色市場營銷戰略。這樣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價值,還能促進中小企業利潤的實現。
(三)綠色營銷有助于突破貿易綠色壁壘
綠色壁壘是一種以保護有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名,通過制定苛刻的環境保護標準,對來自國外產品加以限制的貿易保護措施。發達國家主要通過制定高于發展中國家的環境質量標準來推行新的貿易保護主義以擺脫競爭,隨著我國加入WTO,綠色壁壘成為我國企業產品出口的巨大障礙。我國目前出口產品大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很多出口產品都受到綠色壁壘的威脅。因此,我國企業迫切需要盡快更新傳統營銷理念,必須全面認識綠色壁壘,注重發展綠色營銷,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以高質量的綠色產品和服務突破綠色貿易壁壘。
二、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綠色營銷的瓶頸因素
(一)一些中小企業缺乏綠色營銷觀念
保護環境是綠色營銷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一些企業的經營者并沒有把保護環境作為企業的營銷原則,即使有的企業采取一定的措施節約自然資源,也是為降低生產成本,并不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沒有看到環境問題帶來的市場機會,有的企業盡管能意識到綠色營銷能夠開拓新的市場,但由于綠色化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存在著很大的風險而不敢貿然行事。在營銷手段上仍局限于傳統方式,一味地追求產品精美包裝,既提高了產品成本,又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
(二)綠色產品開發不足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環保等問題日益關注,有不少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綠色產品有強烈的需求,由于在政策和資金上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持,使綠色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也受到了強有力的阻力。更是由于綠色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占用企業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削弱了企業在綠色產品方面投入的積極性。
(三)綠色市場秩序混亂
我國廣大民眾對綠色產品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加上對于綠色產品、環保產品等標志的宣傳力度不大,導致了大部分消費者難以認清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產品。以及認證部門尚未形成方便、快捷、經濟、易普及的檢測手段;國家沒有成立專門的綠色管理部門等問題,使綠色產品市場尚未形成一個完善、規范的管理體制,從而影響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求。
(四)綠色政策支持不力
首先表現為我國的環境法規不健全。雖然我國早就頒布了環保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規,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或明晰性,國家相關部門對綠色產品的執法力度不夠嚴格,約束力大打折扣。其次,許多地方政府對環境重視不夠及出于地方保護主義考慮,因此,盡管各地積極響應并遵守國家環保法律和法令,但當經濟發展和環境真正出現矛盾的時候,政府行為還是趨向經濟發展,同時由于短期觀念的影響,政府對企業進行“綠色營銷”沒有政策上的優惠和財政上的補貼,對破壞環境的經營行為未能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止。
三、對策建議
(一)增強綠色營銷觀念
綠色營銷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達到企業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三者的協調統一。隨著國際化競爭的加劇及綠色消費理念的興起,樹立并加強綠色營銷觀念已成為當前之要。首先,中小企業要轉變觀念,環境發展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其次,要轉變綠色投入會增加企業負擔的觀念,改用長遠眼光來看待綠色投入和企業發展的關系。這樣,中小企業不僅能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獲得利潤,而且還能達到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
(二)優化企業的綠色營銷策略,提高綠色消費的效果
⒈企業要從可持續發展出發,在原材料的采購、運輸等方面堅持綠色標準,選擇綠色生產模式,建立綠色流通體系,樹立綠色營銷觀念,實施綠色營銷組合策略,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產品。
⒉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努力降低產品成本,制定合理的綠色產品的價格,激發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購買欲望。
⒊企業應堅持誠信原則,客觀宣傳綠色產品,科學介紹綠色產品,提高顧客的綠色消費滿意度。
⒋中小企業在服務策略上也應盡可能提供綠色服務,即產品的售前、售中、售后過程中提供以符合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為原則的服務。
(三)構建綠色企業文化
綠色企業文化是在企業文化中融入環境保護觀念,以綠色意識貫穿于企業文化的各個方面。首先,要從企業內部做起,加強內部綠色教育,開展綠色稽核,監督企業是否在經營的同時也注重人與自然的和睦相處,追求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協調發展,保證生產過程無公害、產品無污染和產品報廢后能回收再利用,進而從企業理念、企業管理、企業行為上共同構建綠色企業文化。其次,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綠色宣傳與綠色公關活動來強化企業綠色形象,并引導消費者之綠色消費,企業應盡可能多地向消費者宣傳“綠色食品”等概念,使消費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其消費轉移到環境保護產品和綠色產品上,促使綠色需求和綠色市場之擴大。
(四)政府應發揮職能,創造良好的綠色營銷環境
⒈政府有關部門要承擔起對中小企業進行綠色教育的責任,提高中小企業的環境意識和綠色營銷知識水平。
⒉政府應將綠色產業列入國家支持性產業政策范圍進行扶持,增加對綠色產業的投資,提高企業的科研與開發能力,并促進綠色技術的引進和推廣。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綠色企業,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清潔生產設備。完善綠色獎勵政策,使綠色企業享有減免稅、優惠貸款等權利。
⒊政府應完善并嚴格執行綠色核算體系,把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綠色環保等各項指標作為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
⒋政府應強化綠色認證,加強綠色產品的標識管理,統一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判別標準,同時應成立專門的綠色管理部門,完善綠色法規,加強綠色監管,加大對綠色產品生產銷售中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創造良好的綠色營銷與消費環境。
參考文獻:
⒈王能民、楊彤,實施綠色營銷的策略,生態經濟,2002(8)
⒉郝欣、劉芳,發展綠色營銷新思路創建節約型社會[J],商場現代化,2006,(2)
⒊鄧德勝、唐秀媛,我國中小企業“綠色營銷”現狀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 上一篇:透析高職學生自我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 下一篇:解析高職教育特點與專業教材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