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時間:2022-10-30 10:25:55
導語:高職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企“雙軌”運行模式和創新創業的“雙創”發展新理念落腳于優秀人才培養全過程已成為一種發展態勢。商務精英班遵循“素質+能力+品味”的培養定位,踐行“雙軌+雙創”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理念,人才培養全過程實行考核與淘汰交互進行,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實踐體現了目標、實踐、過程和成果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并實現了“政校企生”四方共贏,但仍存在人才培養模式標準專業嫁接困難和人才培養成本加大的弊端。
關鍵詞:校企“雙軌”;創新創業;商務精英;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
大眾化高等教育已經普及,為滿足多元化和多層次高等人才培養的需要,大眾化高等教育與精英教育必須和諧發展,但是誰可以搶占先機呢,精英教育是對體量最大和普及度最高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種反思。高等教育的階次分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高職教育處于高等教育鏈系中的最末端,卻也處于職業教育的頂端。高等教育的普及性體現為最大數量的學生群體都進入職業教育領域,而中職教育或合并升格或消亡或勉強維持,職業學校似乎成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的合理場所,在這個場所里,學生或者意志消沉,渾渾噩噩虛度美好學習時光,或者思而進取,苦練職業技能,增加職業文憑技能含金量,或者介于二者之間,混得一張文憑,這三種類型構成了高職生的眾生百態。市場營銷專業作為開設商科類專業高職院校的一個基礎專業,其培養規模已經較大,招生規模也趨于平穩,但仍需面對就業質量一般及職業崗位門檻低的問題。當前,現代學徒制、二元制培養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如火如荼,說明了校企“雙軌”運行的重要性,而國家大力提倡的創新創業的“雙創”發展新理念亟需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得到熏陶乃至養成,那么,在“雙軌+雙創”的背景下,市場營銷專業如何更好地借助校企合作資源,融入“雙創”理念,組建商務精英班以實踐商科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就顯得尤為迫切了。
一、市場營銷專業商務精英人才培養背景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大學發展轉型的一次挑戰,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整體實力的一次考驗[1]。高校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直接主體,專業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載體。“市場營銷專業橫跨管理、經濟、法律等學科,對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2]而這些能力則是創新創業能力的奠基石,因而市場營銷專業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首選專業之一就帶有必然性和天然性[3]。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融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主要任務,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列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開設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及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課程,特別與創業訓練有關的項目管理、企業管理、風險投資均應列為學習實踐課程。校外企業積極拓展人才儲備策略,與學院深度融合,校企雙軌道運作,并積極吸取和融入新時代元素與現代化手段,在此背景下,創新創業的訓練工場——商務精英班應運而生,并將其定位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模式創新的探索者、創新創業文化的傳播者和商務精英人才的孵化者。校企合作可以實現產學合一,那么校企能否培養精英人才,使精英人才成為行業發展的優秀干部,使精英人才成為猶如“黃埔軍校”畢業的優秀分子,理想路徑應規劃為打造校企深度融合平臺——“筑巢引鳳”,提供雙創陣地;選拔優秀在校生進入商務精英班——“鳳引九雛”,提升雙創能力;培養商務精英人才——“雛鷹展翅”,提高雙創成功率和滿意度。學院與企業只有深度合作才能進入雙軌人才培養運行的良性軌道[4],即擁有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肥沃土壤”,商務精英班站在校企合作的契合點,實現了在校學習、在校就業、在校創業和在校創新,縮短了學生的社會職場適應期,減少了用人單位崗位培養的時間成本。所培養的商務精英班學生創業不僅創造了就業機會、緩解了就業壓力,也激發了青年人的創新精神;同時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當然,探索路上曲折前進,需要正視與解決商務精英班學生雙創過程中缺乏技巧和智慧點子、缺乏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和缺乏恒心信心的問題。
二、市場營銷專業商務精英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設計
(一)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定位。商務精英班生源主體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營銷類專業是人才市場出現頻率較高、供需量較大的專業之一[5],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培養的是營銷策劃的“編故事”能力、創新創業的“寫故事”能力、宣傳組織和營銷管理的“講故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完成故事”能力。市場營銷專業優先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優先鍛煉學生在校創業與職場訓練,提高學生畢業后創業的成功率,提升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質量,凸顯商務精英班的品牌效應,造就學校、企業、學生和社會多方共贏的美好局面[6]。有別于市場營銷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定位,商務精英班以優質商務職業能力養成為培養目標,依托合作企業產業鏈和省(市)市場營銷學會,以商務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實踐營銷任務和營銷項目為內容,實現商務管理精英要求的“素質+能力+品味”的培養定位,讓精英班的人才懂業務、精管理,既能掌握人文知識和管理專業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又能掌握市場調查研究、企業推廣、商務談判與溝通、營銷商務策劃與管理、經營管理、質量與成本管理、客戶服務與管理、項目開發與團隊管理、公關與廣告策劃8大商務專業技能,還能養成較高的藝術表演、藝術欣賞、文學創作等人文素養,同時具備良好的抗壓能力。拔高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商務精英班秉承“高定位、強基礎、拓能力、重實踐、重創新”的指導思想,深入滲透企業文化、人文素養和戰略思維,使得培養成才的學生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掌握專業技能,既有優秀的管理能力又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在商務實踐中精禮儀、會唱歌、會舞蹈、會駕駛、會調研、會文書、會演講、會策劃、會推廣、會談判、會理財、會信息管理、會團隊組建(即“1精12會”),成為思想目標有高層次、交際有高品性、管理有高品質、學習和工作有高效率、生活有高品味(即“5高”)的業界商務精英人才,為其實現職業生涯新高度打下高規格基礎。(二)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設計。商務精英班在人才培養過程的設計上,注重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人文素質修養模塊+專業核心模塊”雙模塊,打造“實踐教學體系、素質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三體系。商務精英班以培養大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為重點,學生圍繞某個營銷項目或任務,綜合運用營銷知識,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完成某個單項或綜合的營銷職業工作[7]。商務精英班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術水平和創業能力的考評,使教學考評與就業創業結合。商務精英班的培養堅持以能力為本位,開展與各類型企業的深度融合,深層次實現學校與企業互通、基地與場所同享、上課與上崗融合、畢業與就業銜接,實現企業用工與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上,按照典型工作領域確定學習領域,以職業崗位生產性綜合實訓為核心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實現營銷場所(超市)與教室合一、學生與員工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作業與“營銷成果”合一、企業培訓與技能鑒定合一的“六合一”,積極實施“雙證書”制度,大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商務精英班做到對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負責,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負責,對學生的職場核心素養養成負責。(三)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安排與考核。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雙軌+雙創”模式,即在學生原有學習專業不變動的基礎上,校企雙軌,經過筆試、面試和綜合考核合格后被選拔獨立成班,既要接受本專業的常規教育,又要在規定時間里接受創新創業的精英化教育模式。一年級為“夯基礎”階段,完成通識課程的教育和職業基礎課程的教育,考取普通話、英語和計算機能力等級證書;一年級下學期開始進行商務精英班人才的初選,被選拔成為商務精英班的學生在二年級進入“培素質”階段,完成精英班特設職業核心課程和職業拓展課程的教育,參與課程實訓實習主要任務,聘請產業鏈中的中高層主管進行點對點指導,在“商務嘉年華”系列活動(含省級以上職業技能大賽)平臺中滲透企業文化、人文素養教育,期間交叉進行兩次綜合考核,考核不合格學生回歸普通班;三年級上學期進入“拓能力”階段,導入企業CIS體系等占位更高的職業能力課程和人文素養課程,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和駕駛證書,定位商務精英人才進行實踐實訓;三年級下學期進入“考核派遣”階段,商務精英班學生必須通過15項技能指標考核,主要包括語言技能水平、社交與禮儀水平、計算機技能水平、駕駛技能水平和心理抗壓水平五項水平,以及音樂表演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商務演講能力、商務調研能力、商務寫作能力、商務策劃能力、商務談判能力、商務廣告制作能力、商務信息處理能力和團隊組建與管理能力十項能力,各項技能指標有相應具體指標描述點,考核權重為水平類占比各10%,能力類占比各5%,順利通過考核的學生派遣到合作企業,由合作企業匯總安排到各個相應崗位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踐鍛煉,并作為合作企業的儲備中層干部使用。(四)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創新。商務精英班的培養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其培養過程秉承以人為本、寬口徑入、窄通道出的新理念,在商務精英人才培養過程中既做到夯實基礎,鎖定并厘清崗位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實現“1精12會”目標,又做到拓寬視野,鍛造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發展能力,達到“5高”標準。商務精英班的人才培養創新最終體現于目標、實踐、過程和成果的創新。1.目標創新。商務精英班通過推行“廠校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強調課程工作任務化、工作任務課程化、學習過程工作化和學習環境職業化,構建了知識講授、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系統設計。2.實踐創新。以人才培養目標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為切入點,深化實習內容改革。將商務精英班培養主體分解成若干個崗位,再將每個崗位分解成若干個技能元素。根據商務精英班教學計劃要求,結合行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要求,科學、合理提煉崗位核心技能,由行業、企業、學校和有關社會組織共同研究制定實訓大綱,編寫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高質量培訓教材,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要求,制定實訓考核標準。3.過程創新。通過課證融合方式鎖定行業認可度較高和職業能力提升較明顯的考證項目;通過職業項目化課程改革,實施精細化教學質量管理,找準商務精英人才培養的載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真實職業環境下的“做、學、教”,走“學校主導、企業跟進、課證融通”的“廠校一體”人才培養道路。4.成果創新。通過推行集團企業考核就業、市場自主擇業和企業補償學費就業的“三就業”模式,拓寬商務精英班的人才畢業上崗的“零過渡”及“高質量”的就業渠道。商務精英班的培養過程中形成校企雙軌并行的合作道路,促進創新創業內容在高校的實施,既打造了校企合作培養精英人才的“金名片”,又樹立了創新創業落地實踐的“紅旗幟”。
三、市場營銷專業商務精英人才培養的成效與反思
基于“雙軌+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發現,以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為主的商務精英班人才培養實現了“政校企生”的四方共贏,政府達成了創新創業理念的落地,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尤其是高質量就業的社會和諧穩定目標;高職院校完成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頂層設計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清晰了高職教育在商科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模糊地帶,豐富和完善整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框架和理念,實現了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支持目標;企業通過與高職院校的全程有效對接,既達到了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圍繞企業特點與需求的有效設計和調整,也縮短了企業所招聘員工的“職場適應期”,改善了企業中層管理干部儲備不足的窘況,同時,企業也可利用高職院校的有效通道進行人才培訓、員工繼續教育和技術難題課題公關;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由社會眼中的“藍領”逐漸過渡到“白金領”,有助于增強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信心,拓寬就業視野,放大職業生涯發展格局,提升職業核心競爭力。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流,創新創業是政府大力提倡的理念,二者結合就構成了“雙軌+雙創”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落腳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運行中,工科技術類學生由于實踐操作的可測量性和工作成果的可檢驗性,容易得到校企雙方的認可,但是商科類學生的培養有別于工科技術類學生的培養,培養質量的優劣很難達成共識。市場營銷商務精英班的模式提供了一種檢驗商科類專業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該種標準能否順利嫁接到其它商科類專業,需要經濟管理專業的設計者和執行者在實際中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同時精英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的不同培養模式無疑疊加了執行者的工作量,加大了學校在實訓實習和校企合作的投入,增加了高職院校培養的成本,這些問題需要在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過程中加以正視和提出有效對策,也是商科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探討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周小勇.基于創新創業導向的市場營銷實踐教學考核體系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8):199-202.
[2]連翠芬.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0):115.
[3]趙熙.基于就業的高職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1):10-12.
[4]唐細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研究與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18(4):121-125.
[5]雷滿麗.高職教育“市場營銷”課程改革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5(5):149-150.
[6]孫玲霞,宋濤.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市場營銷策劃專業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5):127-129.
[7]樊建鋒,王純陽.基于校企協同培養的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J].繼續教育研究,2014(5):142-144.
作者:陳加民 陳桂榕 單位:1.漳州理工職業學院 2.福建農林大學 3.閩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市場營銷學課程改革問題探索
- 下一篇:冀中小斷塊油田地面規劃建設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