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食品安全風險分析
時間:2022-09-01 11:47:03
導語:淺析食品安全風險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人類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食品,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條件。目前,市場經濟愈加開放,許多企業為了謀取暴利,不顧食品質量、食品安全,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視為兒戲。近年來,“三鹿奶粉”事件、香精包子事件,商品生產者罔顧職業道德、昧著良心生產產品,“紅心鴨蛋”“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火腿腸”等致使公眾“談吃變色”的不安全食品屢屢出現。這就要求政府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相關監管工作。
1食品質量概況
第一,從總體上來說,食品的合格率處于一個穩步提升的狀態。在2006年的全國監督抽查中,食品質量的抽查合格率達到77.9%。2007年上半年,食品專項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了85.1%。由此可見,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的水平保持穩定,并且呈現逐漸上升的態勢。第二,全國各省、自治區以及直轄市的食品質量都處于同步提高的狀態,地區發展態勢較同步。2007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質量平均合格率為89.2%,其中有14個省達到90%以上。第三,各個重點行業的食品質量水平較高。在相關企業對食品生產加工的專項整頓下,我國28大類共計525種食品的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消費的重點行業,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提高顯著。伴隨著我國各食品產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許許多多的食品企業模式不斷壯大,生產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其中大中型企業的產品質量優良。在2006年的調查中,食品企業銷售總額占全行業比重達24.9%,在銷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企業占據較大的比重;我國的三大名牌方便面更企業是在行業中占據中國國內市場份額的76%。
2食品安全
對于食品安全的定義課本是這樣定義的,所謂食品安全是指那些無毒、無害,符合現代人營養健康需求的食品,并且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慢性或者急性疾病的。但是食品倍諾對于食品安全的定義與之稍有不同,它對于食品安全是這樣定義的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對于食品的質量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是必須的。
3食品安全風險分析
3.1含義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是指對食品中的成分、添加劑等物質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分析和檢驗,評估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其中對于風險評估的步驟包括有危害識別、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評估、風險特征描述等。
3.2作用
(1)了解是中所含的哪些物質對人體有危害,并且主要危害有哪些,預測危害的后果及嚴重性,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并要積極主動的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健康和諧的食品安全防護鏈;(2)確定食品所具有的風險危害有哪些,并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3)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代替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監管。
3.3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所的食品安全程序
手冊中,關于食品風險分析,分為三個部分進行闡述,分別是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風險評估指的是食品中所具有的風險分析的基礎,建立在實驗科學之上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對食品風險評估的理念在于:(1)風險評估基礎為:對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分析、確定;(2)風險評估核心為:對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進行評估;(3)風險評估要求立論有據:在檢測和評估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具有強大的說服力,針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要進行說明;食品毒理學是現代關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關鍵,但是在針對此的基礎上存在著諸多難點:(1)關于醫學上對藥物毒理學的分析就異常復雜,當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后,進行進一步的消化、代謝等使得對于此的研究更加艱難;(2)在毒理學及醫學之上,針對有毒有害物質的致病性相當復雜;(3)目前針對藥學毒理學方面的研究只能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和操作,動物實驗的過程時耗長,并且不能直接代換到人體實驗。而且不同是動物不能統一實驗,不具有代表性。(4)人體的身體素質會因為地域、水土、性別等不同而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種群的人不能作為人體實驗的代表。
3.4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評價體系
在中國,關于食品的安全性分析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或成分在人體使用后所需要承擔的相應的危害后果,這就強調說,在進行食品生產研發時,要重點確認是添加劑的含量或安全使用劑量。通過食品安全性研究、監控和管理三個方面對食品安全進行著重分析,促進食品安全的重要意義。我國有感政府部門對食品我國現存的安全問題的做法和方式分三個步驟進行,對食品安全進行立法、清除劣質食品和嚴格查處。但是由于現在相關部門查處不嚴,立法較為疏漏等問題,目前市面上仍存在較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待解決。目前我國所面臨的針對食品安全問題,需要盡快所做出相應的政策進行改革,同時可以加強我國食品安全在檢測、研發上的革新,減少食品在一系列化學、生物反應上存在的技術問題,要逐漸建立屬于我國自己的食品安全政策,并在將來經濟發展中不斷進行完善。近幾年我國在食品安全生產問題上有了較為重大的突破,特別是在基因工程等新技術領域,當然新技術的出現意味著食品安全又進行一項新的挑戰,所以目前中國對于新技術的革新是要建立在食品安全的基礎之上的,并且現今對于食品的檢測和評估越來越傾向于公開化、透明化,并盡量采用權威手法進行監測。針對我國現存的對于食品安全的檢測手法,還需要向國際中較為權威的檢測指標和評價方式,并且要建立屬于我們自己特有的食品安全體系。食品安全法規完善和修改是艱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的進行,一般可以通過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其一,在平時生活中,要對發生的食品安全性問題及時展開危害性評估,為國家一級國際標準做依據;其二,及自己所能手機食品安全性資料;其三,及時了解其他國家對于食品安全性問題及資料;其四,就中國現有的關于食品安全性的問題及數據等與發達國家做交流。
4結論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問題。政府應積極作為,食品安全監管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擺到重要的位置,加大資金、人員、檢測設備等方面的投入。樹立法律的權威,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推動食品造假售假行為入刑。因此,我們應該加大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追責力度,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同時,還應該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以及監督隊伍建設。堅持嚴字當頭,嚴謹標準、嚴格監管、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的重要指示,完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付加亮 單位:廈門瑞德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 上一篇: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綜述
- 下一篇:食品安全刑事立法調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