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時間:2022-08-22 09:04:39

導語: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意愿及影響因素,為合理引導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參考信息。方法按比例分層隨機選取昆山地區140家餐飲服務單位作為調查點,對416名具有獨立消費能力的公眾進行橫斷面調查,了解其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意愿,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結果65.4%被調查者表示愿意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公眾食品安全知識和行為水平較高者(OR=3.473)和了解公眾可以參與食品安全管者(OR=1.772)更愿意參與到食品安全管理中。結論應通過各類健康宣教形式,提高公眾食品安全知識水平、健康素養和維權能力,使其能自覺參與到食品安全社會管理中來。

關鍵詞: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影響因素

食品安全監管需要政府、企業、單位組織和公眾形成“市場導向、社會共治”的格局,《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為社會各界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目前來看,公眾作為龐大的消費主體,其食品安全管理參與程度依然不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現于2016年6—12月在昆山地區開展橫斷面調查,以了解公眾的食品安全管理參與意愿和影響因素,為食品安全管理宣傳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昆山地區2016年上半年建食品安全監管檔案的餐飲服務單位(排除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學校集體食堂、企業單位等集體食堂),根據各鄉鎮餐飲服務單位構成,按比例分層隨機抽取調查對象,共選擇140家單位作為調查點,于2016年6—12月在日間營業時間對各單位中具有獨立消費能力(年齡≥18歲)且愿意配合的3名公眾進行調查。1.2調查方法。通過查閱并參考有關文獻、咨詢專家等,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①基本信息(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②食品安全知識和行為評價,共15題,均為單選。選項“經常”得3分,“偶爾”得2分,“從不”得1分,低于均分為水平較低,高于均分為水平較高;③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意愿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包括是否了解公眾可以參與食品安全管理、認為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渠道的多寡、對目前食品安全狀況是否滿意、對目前政府食品安全監管效果是否滿意等。1.3統計分析。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雙錄入。運用SPSS19.0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logistic回歸模型中變量的納入標準為單因素分析中P<0.10的變量,檢驗水準為α=0.05(雙側)。

2結果

2.1基本情況。共發放問卷420份,有效416份,有效率99.05%。被調查者年齡18~80歲,平均(36.9±12.0)歲。男性185名(占44.5%),女性231名(占55.5%);以已婚為主,302名(占72.6%);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6名(占37.5%),高中/中專102名(占24.5%),大專及以上158名(占38.0%);職業中非食品相關從業人員305名(占67.9%);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156名(占37.5%),3000~5000元170名(占40.9%),>5000元90名(占21.6%)。2.2食品安全知識和行為評分。416名調查對象的食品安全知識和行為評價得分范圍為17~39分(總分45份,最低15份),平均(29.09±3.85)分。水平較低199人(占47.8%),水平較高217人(占52.2%)。2.3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意愿及其影響因素。有272名被調查者表示愿意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占65.4%。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食品安全知識及行為水平高低、是否了解公眾可以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調查對象中,愿意參加食品安全管理的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不同性別、是否已婚、不同教育程度、職業是否與食品相關、家庭收入水平高低、認為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渠道較少或較多、對政府食品安全監管效果評價是否滿意、對食品安全狀況是否滿意的調查對象,愿意參加食品安全管理的比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2.084、1.592、1.696、3.117、0.256、0.145、0.470、3.292,P值均>0.05)。將年齡、職業、食品安全知識及行為水平、是否了解公眾可以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和對目前食品安全狀況是否滿意為自變量,以公眾是否愿意參加食品安全管理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食品安全知識及行為水平較高和知曉公眾可以參與食品安全管理,是影響公眾愿意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見表2。

3討論

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媒體和社會組織等的監督和公眾參與是食品安全管理參與格局的4個主要方面。在日常食品消費中,公眾雖是食品功效的獲益者,但也可能是食品安全事故最直接受害者。無論出于自身利益還是作為輿論擴散的主要力量,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熱情理應很高,但昆山有參與意愿者僅占65.4%,與蘇州吳江區[1]的調查接近,低于天津市(77.3%)[2],高于寧波市(55.4%)[3]。如何提高公眾參與意愿,以往研究多從政策制定、成本風險等方面考慮,毋曉蕾[4]認為要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前提是要有具體的配套法律制度的保障;劉欣然[5]認為要從提高公眾參與的可操作性、適當公開相關信息、拓寬雙向反饋渠道等方面入手;朱奇[6]提出政府要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和監管力度,來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和安全感。據相關文獻,目前大學生[7]、社區居民[8]等人群的食品安全知識水平普遍偏低,實際管理參與程度可能更低[9],但多數人態度積極且愿意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并改善有關行為。本調查顯示,公眾食品安全知識和行為水平較高和了解公眾可以參與食品安全管理這一信息者更愿意參與管理。公眾良好的食品安全知識儲備是其理性和科學選擇安全食品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越好,其參與管理的傾向性也越強。因此,要通過各類載體和公眾活動對食品安全進行科普宣教,提高公眾食品安全知識、健康素養和維權能力,使其自覺參與到食品安全社會管理中來。

作者:夏曉偉 宋文磊 居冰清 徐琴 張建新 單位:昆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