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礦區食品監管論文
時間:2022-10-22 02:44:09
導語:油田礦區食品監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建立建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市場監管聯動機制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與中央企業在社會公共服務與管理分工方面形成了各自為政、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機構和機制。其職能、職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要考慮自身的環境特點,缺乏必要的溝通、協調,致使礦區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存在較大漏洞。地方政府的市場管理部門由于多種原因未能切實履行市場監管職責,對礦區集貿市場、商業網點獨立設置的監管機構,其人員配備、管理理念、管理辦法及監管力度均相對薄弱。而企業對礦區市場監管又無明確的執行依據,形成了礦區市場長期無人管理的局面。這種礦區食品安全的市場監管方式,給一些不法商販以可乘之機。問題食品流入快、流量大、漫延廣、難治理,便成為當地政府與企業礦區需要共同解決的一大社會問題。為有效解決油田礦區市場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應當按照“綠色礦區、健康社區、花園小區”的建設理念,依照國家《食品安全法》,改革單一的市場監管舊體系,建立由地方政府牽頭,企業主動參與的政企合作、多元監管的新機制。首先應建立建全地方政府為主導、油田企業參與的食品安全檢查機構與地方法規,改變過去的事后監管方式,構建事前監管、預防為主的新模式。實行政府主管部門為主、企業職工代表參與的食品安全市場聯合監管制度。定期對設在礦區的食品生產加工場所進行嚴格檢查,依規對集貿市場、商場超市流通環節的各種食品實行嚴格執法。地方政府和企業有關部門要共同參與“米袋子”和“菜籃子”工程建設,通過齊抓共管,把問題食品消滅在初始階段。組織開展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抓好無公害農副產品標準體系建設,抓好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工作。相關單位和廠處要建立建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制度,更新完善無公害農產品檢測儀器設備,做好自產農副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規范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操作,在各生產基地設立檢測點,及時對生產過程中的農藥殘留、違禁藥品進行檢查,完善產品的自檢程序,堅決杜絕不符合質量安全的農副產品流入油田市場。切實讓油城居民吃到放心的米、面、魚、肉等無公害農副產品。
2強化社區為主、居民參與的食品安全輿論監管
由于歷史的原因,油田職工家屬對到集貿市場自行采購生活必需品缺乏安全意識和相關識別知識,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鑒于礦區食品安全管理問題的復雜性,需廣泛發動礦區職工家屬,開展以社區為主、居民參與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打一場圍殲問題食品的戰爭。對于問題食品的危害性,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主流媒體,宣傳食品安全的重要意義。提高職工家屬對問題食品的危害性的認識。樹立食品安全有利于廣大居民身心健康,有利于礦區居民生活質量提高,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安全意識和效益意識。樹立油田居民共同參與礦區食品安全管理的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作用,在油田范圍內形成良好的氛圍。對于問題食品的復雜性,可采取辦黑板報、張貼廣告、舉辦講座、編排演出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幫助廣大居民了解問題食品的制作過程、流通渠道等,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還可將問題食品的相關識別知識編印成小冊子,向油田居民進行講解,對流入市場的問題食品讓廣大消費者從顏色、氣味、形狀等方面進行有效鑒別,使問題食品無藏身之地。對那些惡意造假坑害百姓的不法分子,要堅決揭露予以曝光,必要時要動用法律的手段換回百姓盤中餐的“清白”。注意引導消費,保護和宣傳那些守法經營的企業,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工作,做好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宣傳,讓消費者掌握正確的食品安全消費知識,加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參與食品安全管理,最終使假冒偽劣產品失去消費市場。大力開展“社區是我家、健康靠大家”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牢固樹立“我是礦區一居民,食品安全我有責”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市場聯動新機制的作用,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對問題食品實行全體居民主動監管和義務監督。
3抓好自產自銷流通管理,發揮示范作用
油田礦區自會戰以來形成了以油氣生產為主,農牧副業為輔的以農補工,工農結合、工農商全面發展的現代企業生產格局。但隨著油田企業改革、改制和礦區多種經濟成份的發展,油田自產的農牧產品與職工家屬生活的關聯度卻日趨弱化。面對新的挑戰,必須優化現代農業經營方式,以發展礦區規模農場為主體,打造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擴大無公害綠色產品營銷規模,將無公害牲豬和水產品由周末一天一店試驗購買變為天天多店任意購買,對礦區周邊集貿市場及商場超市起到示范作用,以此帶動周邊及廣大居民參與的產供銷流通管理,形成獨具特色的礦區食品安全流通模式。一是要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加快生態觀光農業、綠色農業建設步伐。抓好規模農場的水稻、小麥、大豆、棉花、油料的良種培育,形成特色農業、休閑農業的科學種植格局,自產的“油城香米”盡早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并逐步擴大種植規模,以滿足油城居民“米袋子”的需求。二是要堅持搞好無公害蔬菜果品的生產與認證,抓好絲瓜走廊、葡萄走廊、葫蘆走廊等果蔬采摘園規模建設,使無公害水果、蔬菜成為油城人民最歡迎的主要果蔬品種。三是要強化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加工與銷售,加大具有保健功能的系列雜糧掛面產品的產銷力度。四是要強化標準化、規?;?、無污染養豬場建設,加快特色養殖基地及休閑垂釣園及冬暖溫室大棚建設步伐,打破傳統單一的養殖格局;堅持引進梅花鹿、鱸魚、紫馬鈴薯、紫甘薯、水果玉米等新品種;試行魚———鱉混養,使特色種養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無公害商品豬銷往上海世博會的基礎上,對畜牧養殖實行無公害全覆蓋,使無公害水產品創出江漢品牌。五是大力開展農業、養殖業的科研工作。一方面大力推廣應用《稻茬麥免耕栽培技術研究》、《豬細菌性高熱疾病調查與防治》、《紫薯新品種及無公害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等局級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繼續開展《江漢油田梅花鹿養殖技術研究》、《紅肉蜜柚的引種和栽培技術研究》、《水上蔬菜栽培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等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研究,加快科技人才和實用人才培養,使無公害栽培,果實套袋、大棚滴灌等種養殖新技術推廣和糧—菜,果—菜等高產高效新模式應用落到實處;六是做好動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加強“畜禽疾病防控”,“農業科技”、“糧油食品加工”及“畜牧養殖場管理”等QC活動小組建設,完善動、植物疾病防控措施,加大種植、養殖現場服務力度,提高油田農業、種養殖業生產水平與銷售水平。為礦區職工家屬提供充足的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健康食品,在生產、流通、供應各環節進行嚴格規范和自律,逐步擴大市場影響力,為強化礦區食品安全監管,為建設更加健康、更加環保、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的油田礦區做出更多貢獻。
作者:李玉娥單位:江漢石油管理局農林處
- 上一篇:公眾評價下的食品安全論文
- 下一篇:煤炭企業產品營銷策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