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08 11:28:00

導語:外匯儲備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匯儲備發展論文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并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系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臺)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357億美元,同比多增795億美元,一季度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55%。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36%。截止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對環球網記者說,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意大利,簡稱G7)的總和。

中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貿易順差的大幅增加。同時,一方面,外匯儲備的劇增加大了投機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另一方面中國為了穩定人民幣匯率,不斷在外匯市場上拋售人民幣購進美元,陷入了一種不良循環,也引起了外匯儲備的劇增。但是中國政府不敢多用外匯,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人民幣不斷升值,中國必須不斷拋售人民幣購進美元,才能減緩人民幣升值的速率,從而有利于中國出口的增長,使國內企業避免遭受人民幣過快升值所帶來的沖擊。

但我們千萬不能過于自我陶醉,更不應因此而感到“飄飄然”,以為中國外匯儲備真的已經“雄踞世界第一”,把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比下去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在慶幸來之不易成就的同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其中的某些風險和泡沫,看到這個“第一”同美歐日有著一些“不可比性”。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來,美元外匯儲備越多,人間蒸發的資本就越大,經濟代價越大,除了跨國公司和國內利益集體撈了好處,吃虧的是中國這個國家和老百姓。

當中國外匯儲備邁過1萬億大關,后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時,政府更應該憂慮而不是沾沾自喜。

1,中國強制結匯。當本國有著一筆巨額的外幣財富時,匯率首先成了巨大的問題。如果投放美元,吸納RMB,就會加劇RMB升值和美元貶值的壓力;如果投放大量基礎貨幣換美元,則會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因此,匯率和通脹權衡是很重要的。

2,當國庫中存儲著1萬多億美元時,中國政府如何消化也是一個重大的問題。而實際上,龐大數量的美元都被用去買波音和支援非洲友好兄弟了。托這筆錢的福,教育局下設各高校的公派出國名額都多了很多。

3、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于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4、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最近6年,外匯儲備迅猛增加,這是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國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提高的一個很好的“風向標”,確實是非常喜人的大事,值得中國人自豪。不過如此大量的儲備也有不好的地方,它也在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