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物業論文:農村沼氣物業機制探究

時間:2022-02-20 10:57:27

導語:沼氣物業論文:農村沼氣物業機制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沼氣物業論文:農村沼氣物業機制探究

本文作者:陳柳萌曾小軍桂倫管珊紅吁安劉芬李旭工作單位:江西省農業科學院

當前江西農村沼氣服務體系面臨的問題

盡管,這些年江西省在沼氣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做了許多嘗試,也有積極的政策予以引導,比如在產業鏈扶持、引入各類社會服務資源、擴展服務網絡、建立激勵監督機制等方面。但是,在農村社會發生巨大轉變的沖擊下,傳統的沼氣服務體系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行政體制下綜合效益未能充分發揮在服務體系建設的起步階段,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近年來,這種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導行為也讓沼氣服務網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農村沼氣服務畢竟不是一個純公益性事業,而是政府、服務組織、沼氣用戶等三方利益必須兼顧的一個結合體。因此,行政管理下的服務體系在農村社會轉型發展和農村優質用能日趨多樣化的沖擊下,就逐漸暴露出其對沼氣市場變化反應過慢、服務模式不夠靈活、技術服務滯后等問題,最終使得綜合效益未能得到充分發揮。農村生活方式的快速變化制約了戶用沼氣的推廣一是原料短缺問題。截至2012年,江西省已有6.5萬個村點(一個新農村建設村點以30~50戶農戶為基數)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點的設計規劃實行人畜分離,住房附近禁止豬圈、羊舍,所以僅靠農戶日常的生活、廚余垃圾是無法支持沼氣池的正常運轉的。加之現在的生豬養殖由散戶養殖向規模養殖、大戶集中養殖轉變,這也加劇了戶用沼氣池的原料短缺問題。二是傳統的沼氣服務體系對農民自身的素質要求過高。懂技術、有經驗的農戶,其家里的沼氣池一般運作良好;即使出了問題,也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決。而不懂技術的農戶,其沼氣池就容易出問題。目前,江西省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接近50%,留守人群以老弱婦孺為主,最缺的就是有知識、有接受能力的青壯年。因此,僅靠農戶自身承擔沼氣池日常運轉的大部分職責,已是力不從心。三是農村用能的日趨多樣化影響了農村沼氣的普及。隨著我省農村電網改造、五通一氣等工程的不斷推進,優質的商品能源正逐步輻射至農村的各個角落,電、液化氣、太陽能等優質能源,已成為農戶家庭炊事、洗浴、照明等主要用能來源。而對于既愁發酵原料、又需勤于管理、且又難以保持一年四季穩定供氣的沼氣池來說,農戶對沼氣的熱情明顯下降。沼氣服務資金投入不足,造成專業人才流失近年來,沼氣池建設所需的原材料、人工等費用持續上漲,即使國家在2008年和2009年對新增項目中新建沼氣農戶的補貼標準進行了上調[7],但是仍不足以彌補物價上漲所帶來的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沼氣服務資金的短缺。此外,維護成本不斷上漲、經濟效益低下,導致沼氣技工的整體收入偏低,部分沼氣技工被迫轉行或兼職,不少中高級技工開始向附近經濟發達的省市轉移,部分地區的沼氣技術工甚至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沼氣服務未能形成規模化、專業化,服務網點正常運作困難一是沼氣服務專業化程度較低。沼氣工程(池)良性運轉需要日常的有效維護,而不是等問題出現才尋求技術支持;但是目前服務網點因客觀條件受限,只能坐等沼氣池出了問題才上門解決,這樣不僅不能有效解決問題,還會嚴重打擊農戶對服務網點以及使用沼氣的信心。二是沼氣服務未能實現規模化。過去的農村建房沒有系統規劃,分布零亂,導致沼氣池分布較為散亂,這也使得沼氣服務一直處于小打小鬧的局面,未能形成規模。加之物價上漲使得服務網點的運作成本日益增高,多收會增加農戶負擔,而少收又不夠支付汽油費或者維持生計。僅靠政府補貼,最多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一旦網點運行困難,技術隊伍必會流失,后續服務也無法得到保證。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沼氣是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的可燃性混合氣體,其中還含有少量的磷化三氫、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成分[8]。近些年來,因沼氣泄露引發的爆炸和中毒事件時有發生。2011年,我省各類沼氣工程年產沼氣量就達6.1億m3,而且沼氣產量也隨著沼氣產業的發展,也在不斷增長,日趨嚴峻的防爆壓力以及各類安全問題已不容忽視,僅靠現有的服務網絡和安全意識薄弱的農戶自身是遠遠不夠的。此外,沼氣池產生的沼液沼渣,如不經正確指導予以消納,必將引起農村生態環境的二次污染。

建立適合江西省農村沼氣發展服務體系的對策

目前,我省新農村建設在村莊整體規劃上,是以“村落連片,村鎮聯動”為主要思路,實行整村推進。這種整體規劃打破了傳統村落和行政區域界線,實行聯村聯組建設社區,既節約土地資源,又節省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實現了農村空間形態和社會形態的雙優化。因此,在新村建設社區化的基礎上,我們借鑒城市社區物業化的管理經驗[2-4,8-9],嘗試建立一種以“政府主導、農戶主體、市場運作”為原則的物業化管理服務體系[10-13]。在該體系中,沼氣服務組織由沼氣服務公司和沼氣服務站組成。前者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政策扶持和資金補助下,與沼氣用戶簽訂服務協議;在沼氣用戶支付服務費用后,公司向沼氣用戶提供沼氣工程(池)正常運行的全方位服務。而后者是以目前政府行政管理下沼氣服務網點為基礎,為沼氣用戶提供科普宣傳、政策咨詢、安全隱患應急處理等服務,同時指導農戶開展“三沼”綜合利用和高效農業生產。這種模式,將沼氣服務的公益性與企業運作徹底分開,做到分工明確,職責清晰。政府主導在起步階段,政府主管部門通過扶持經濟實體創辦沼氣服務公司,在宣傳發動、資金籌集、規范運作等方面給予幫助,開展以設備經營、工程維護和故障排除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化沼氣服務[9]。同時,積極引導各類服務資源參與沼氣服務體系的建設。其次,政府主管部門還應將服務體系與沼氣建設同步規劃、配套實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服務體系;同時選擇農戶家庭布局合理、分布較為緊密的新農村建設村點。這樣,無論是戶用沼氣推廣、還是聯戶集中供氣、或是沼氣工程建設,都有利于沼氣服務的規模化,形成規模效益。農戶主體農戶是沼氣的使用主體,將農戶從日常維護、原料短缺等困境中解放出來,讓其使用沼氣就如同使用電一樣方便、清潔、安全,這是未來農村沼氣服務的方向。這樣不僅方便了農民自身,還能將沼氣池交由專業人員進行管理和維護,提升運轉效益,從而達到一種共贏效果。在政府資金補助的前提下,向農戶征收合理的服務費用,建立農戶與服務公司之間權責關系,確立農戶對服務公司的監督地位;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讓農民參與到沼氣服務管理體系中去,了解服務機制的建立、維護資金的籌措、服務內容的制定及完善,充分發揮農民的激勵監督作用[9]。市場運作公司運作遵循市場規律,沼氣服務涉及的網點建設、內容制定、人員招聘等環節均由企業自行決定;但企業提供的服務必須嚴格按照協議進行,堅持“誰出錢、誰受益”的原則,在提供有償化服務的同時,接受沼氣用戶的監督。目前,新農村建設村點以其家庭布局合理、分布緊密、人口集中等優勢,也為市場化運作提供了一個肥沃的生存土壤。人口密集帶來的是大量的生活廚余垃圾,利用得當可有效緩解沼氣發酵所需的原料短缺。沼氣用戶的集中使得沼氣服務容易規模化;而沼氣池的統一管理和維護則是開展專業化服務的基礎,這樣才能稀釋企業的運作成本,起到“花小錢、大服務”作用,做到在保證農民能夠得到快捷有效服務的同時,又能保證服務公司的效益和發展。

回顧我國農村沼氣的發展歷程,可以用“兩落三起”來形容,“兩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沼氣池重建設輕管理、日常維護跟不上,而農戶自身又缺乏維護技術和管理經驗,不能及時有效解決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最終導致大量的病池報廢,不僅綜合效益難以發揮,而且勞民傷財。因此,只有重視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服務管理方式,才能鞏固我省農村沼氣的建設成果,使農村沼氣真正成為服務”三農”、建設和諧秀美江西的有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