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輸入下的農田水利論文

時間:2022-09-03 09:59:53

導語:資源輸入下的農田水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源輸入下的農田水利論文

一、資源輸入背景下的農田水利發展路徑

1.完善農田水利法律制度

在資源輸入的背景下,應當加快完善我國的農田水利法律制度,借助法律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者進行規范,從而確保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與維護工作有序進行。在這一過程中,各級地方政府作為指導者,主要負責對遵守法律的水利工程投資主體進行補助。雖然水利工程本身屬于公共資源,但卻并不能無限制地開發,而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設水利灌溉設施,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國家應當頒布實施《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法》,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規范:其一,投資主體。應進一步拓寬水利投資籌資渠道,逐步形成投資多元化,將各方資金匯集到一起,為農田水利建設服務;其二,水利設施。應以文件政策的形式,制定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相關的優惠補貼政策,從而使希望參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農民能夠獲得穩定的融資渠道,這有助于促進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完善。

2.建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資補償機制

為了減輕農民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的經濟負擔,我國應建立投資補償機制,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制度。具體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貸款政策。國家與各級地方政府,應當針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并明確規定何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可以哪些優惠形式為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供貸款,而國家則應當給予金融機構相應的補償,這些內容全部要在政策法規中予以體現。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借此來確保用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貸款資金能夠獲得合理使用。同時,在貸款過程中,要嚴格對工程項目進行審查,并對貸款人進行資信評級,依據評級結果審批貸款,這樣可以降低貸款的風險程度。此外,為進一步提高貸款質量,還應當規定負責貸款的金融機構制定壞賬補救措施,若是貸款無法如期收回,政府有關部門應給予補償,保障金融機構的利益不受損失。其次,加大財政性補貼力度。在補貼比例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出最為合理的補貼比例。通過對水利設施建設投資者的補貼,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這有助于推動我國農田水利事業的建設發展。

3.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投入更多的建設資金,以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首先,整改現有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通過配套整修、擴容清淤、加固除險等措施,增強水利設施的抗災減災能力。尤其要綜合整治河道堤防,對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建立健全防洪保障體系,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其次,重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完善相關配套設施,逐步實現大型灌區由節水向高效用水轉變。再次,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提高農村供水保證率,保障農民飲水安全,從而逐步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

4.提高農田水利節能灌溉科技含量

在資源輸入背景下,農田水利發展應加大水利技術研究資金投入,積極推廣節能灌溉技術,提高節能灌溉的科技含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各級水利部門要提高農田水利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在條件適宜的地區開展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試點科研工作,運用科學技術提高節能灌溉的成效。同時,還應當重視農田水利人才的培養,加大各大院校對水利人才的培養力度,使人才積極投身到農田水利建設中來,改善農田水利節能灌溉落后的現狀。

二、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農田水利建設資源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能夠有效緩解農田水利發展資源不足的現狀,使得我國農田水利事業發展迎來了良好契機。為此,農田水利建設必須充分發揮資源應有的效益,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完善力度,建立健全投資補償機制,重視農田水利節能灌溉工程建設,使農田水利建設真正滿足農民生產、生活所需,從而推動我國水利事業持續穩步發展。

作者:楊雪冬單位:樺甸市樺郊鄉水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