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研究

時間:2022-05-15 04:11:01

導語: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研究

1調整結構提高利用率

傳統的農業種植作物以春小麥、大麥和玉米為主,玉米的畝均耗水量最高。為實現節約灌溉,減少水資源使用量,必須對傳統的種植結構進行適當調整,建立起現代化節水型種植體系,增加耗水量低、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種植的面積,在節水的同時,能夠達到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的目的。相關數據顯示,從經濟產出的角度分析,胡麻、油菜和土豆的水資源邊際產值較高,大麥和玉米次之,而小麥和大蒜幾乎為負值。換言之,種植小麥和大蒜,隨著水資源投入增加,其產量和產值會減小,應加以控制其水資源投入量。今后應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合理分配水資源,以胡麻、油菜、土豆為主。在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中,要科學設計,合理規劃,收集全面詳實的資料,結合實際勘察數據,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避免浪費。農戶是節水的主體,但受土壤條件、渠系距離、水價、教育程度等因素影響,不同農戶在水資源利用上有著明顯差異。因此,有必要加強節水知識宣傳,令所有農戶都能樹立起節水意識,進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2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

健全的制度能夠調動農戶的節水積極性,提高節水效率,比如建立起農戶和灌溉區2套水權流轉體系,合理分配水資源,對于農業灌溉剩余的水量,可以彼此間交易。特別是灌溉區,通過正當公平的交易,有利于實現區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在法規和制度上要予以嚴格全面的規定,不得損害農戶的原有水權,同時保證水資源有剩余,方能進行交易,否則管理機構極可能利用自身權力做出不正當行為。為了突出灌區管理機構的透明性,今后還應加大監督力度。每年管理機構必須向全體農戶公開實際來水量、用水量等信息,讓農戶在種植中有整體把握。除了前面提到的推廣旱作節水農業、轉變粗放的用水模式,政府還應從政策上予以節水灌溉工程優惠和支持,增加資金投入。管水領導的任用應體現民主性,鼓勵農戶直接選舉,并對選出的領導進行專業培訓,使其能夠適應崗位,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很多地區都設置有用水者協會,一方面,協會內部必須制定合理可行的用水制度,并徹底落實,例如監督領導、避免農戶偷懶、使農田水利工程與農戶利益掛鉤,如此農戶才有動力積極配合;另一方面,逐步將用水者協會和村委會分離,加強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由當地農戶自發選舉村委干部。

3建設和管理同時兼顧

重建設而輕管理是當前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中的一大缺陷,由于管理不當,維護保養工作做的不到位,很多設備都已陳舊,更換不及時,在運行中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加上基礎設施產權模糊、內部部門權責不明等因素,阻礙了節水灌溉農業的順利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需要現代科學技術為使其發揮最大作用,必須遵循“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的管理原則。從工程項目立項,到建設施工,再到制度章程制定,以及技術培訓和維護管理,都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每完成一處工程,要進行試驗,針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正,不斷完善建設管理工作。

4重視工程建設,輕視管理

在工程建設完成后,由于農村地區生產人員缺乏管理意識,在工程投入使用期間缺乏常規的維護,致使工程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明顯降低。當前農村地區對農田水利工程還沒有確立管理責任,農民更不懂得具體的管理方法,同時也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想要改善當前這一現象就需要各地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并加強對農業人員的管理技術培訓。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環境保護及農民增產增收等具有深遠的影響。當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實際運行與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缺乏明確的責任權限、管理方法缺乏科學性、運作規范不夠合理、水資源利用率低等,嚴重影響工程運行機制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監管機制,構建高效的運行機制,重視灌溉技術,充分有效發揮工程的作用與功效,以此保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正常運行,推動工程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經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卿文.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24):96-97.

作者:蒙學偉 王增芳 單位:1.靖遠縣水務局 2.靖遠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