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田水利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

時間:2022-04-02 10:57:13

導語:我國農田水利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田水利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

摘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水利建設在農業生產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尤其對提升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是我國發展現代化農業事業的必要前提。然而,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國農業事業發展面臨轉型困境,農田水利的建設也受到了挑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農業經濟與農村建設的發展。基于此,文章針對我國農田水利現狀,總結當前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具體的發展對策,以供有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農田水利;經濟發展新時期;問題;對策

農業自古以來一直支撐著我國的經濟、社會與民生的發展,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農田水利設施作為農業經濟增長的必要工具之一,既能起到拉動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又能加快現代化農村建設的步伐。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在有條不紊地展開,同時國家出臺的脫貧攻堅發展戰略旨在大規模改善民生,尤其是解決針對農村、農業、農民的“三農”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農業發展政策,其中農田水利基礎工程的建設就是一個重要的部分[1]。新時期,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一些弊端逐一顯露,如何有效突破發展局限,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步伐是當前有關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農田水利建設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通常指的是包括排水、灌溉、防洪防澇等功能在內的各項綜合性水利工程,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實施各項水利作業來達到改善當地水利條件、抵御自然災害、保證并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目的。換言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是保證農業高產、高效的一項關鍵的綜合配套項目。在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設計、施工時,既要了解并分析當地水資源條件概況,掌握水利工程基本原理,同時要考慮到水利工程建設對當地土壤環境的影響,加大廢水改造利用、土壤鹽漬化和沼澤控制等新型技術的研究力度,做好技術性的保障措施[2]。農田水利建設工程作為農業發展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負責調度農業用水、緩解自然災害等。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2000萬以上的農田水利工程(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為主),充分改善了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狀況,保障我國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除此之外,農田水利建設還在整體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繁榮方面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1.1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對于絕大多數農村人口來說,農業生產是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基礎,這就意味著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建立完善與否,很大程度上關系農民生產、生活收入的多少,而糧食收入的整體效益也決定著當地農業事業的發展情況。農田水利的建設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基礎設施,滿足了農民日常生產用水需求,進一步帶動了當地用水的可持續性、調節性,進而增加了農村居民的收入[3]。1.2減少自然災害影響。旱澇災害的發生往往會給農村地區的經濟、糧食收成帶來較大影響,尤其近年來南方地區受洪澇災害的程度日益加深。對此,農村地區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障作用,優化耕田區域,抵御各類自然災害,避免給農民的生產、生活等方面帶來較大負面影響。多數地區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完善,因此在災情發生后可以妥善進行調度、處理,使當地農業經濟損失有效減少。1.3穩定糧食產量。目前,我國的社會發展還停留在一個相對不平衡的階段,農業建設存在地區性差異,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大概率依托農田水利建設發展水平[4]。相關數據顯示,相較于普通耕地年平均糧食單產,受水利工程保障的耕田年平均單產會增加將近2倍,這大大說明農田水利建設對于糧食產量增收的重要性。

2新時期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

2.1保障機制不完善。區域農田水利建設的主要投資來源是以農村稅費為主的公共財政。但現階段的農業稅費已經取消,這就影響了農田水利建設的保障機制,部分小型農田水利缺少資金支撐,也未制定與之相對應的策略,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田水利事業發展的步伐。目前,農村地區的“一事一議”制度尚未有效實施,地方政府尚未形成農田水利建設有效投資機制,這對于小型農田水利的影響頗大,致使其所需資金缺口增加。2.2設施責任主體存在缺位現象。部分地方政府由于在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過多重視工程的形象效益,并未有效落實各項利益政策的實施。就農村居民而言,大多數居民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管理工作認識不夠全面、深刻,未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以及強有力的管理組織,水利設施管理責任主體不明確,導致農田水利建設并未得到有效、長久的投入保障。2.3水利排灌體系對環境的污染。我國仍有部分地區利用機電排灌的方式,也就是通過機械設備運行水利設備實現農田排灌。這種排灌方式雖然能夠滿足農田澆灌過程中對用水資源的需要,然而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排灌的各個流程以及使用技術,否則會造成土壤肥料的流失,同時造成周圍地質、水源環境的規模性污染。2.4農業勞動力比重下降。邁入新時期,除卻國家政策方面的因素,農業生產勞動力缺失也是影響我國農田水利建設進程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社會就業環境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與完善,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農民開始更多地將目光放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上面,農業生產收益持續處于低水平發展階段,農民在發展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的積極性明顯下降。除此之外,城鎮一體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在拉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導致農村生產人口比例不斷下降,農業生產勞動力效率直線下降,間接影響了農田水利設施后期的運營效果[5]。

3新時期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對策

3.1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投入。資金問題是制約農田水利體系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拓寬融資渠道、引進建設資金是其中一個有效的優化策略,有利于農田水利建設規模的擴張以及保證其后期運行的狀態。首先,地方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必要時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鼓勵地方企業和個人參與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中,加強社會參與,使其在從中獲得一定收益的同時,體現“投資≈收益”的理念,大范圍內提高社會各方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其次,針對投資資金短缺的問題,實施有效補助機制,建設多元化資金渠道。可積極利用政府補助項目來完善資金鏈,尋求政府支援。最后,加強與當地企業的聯系,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拓寬水利設施的建設資金渠道,與企業的溝通還可推動當地農業產品的外銷,構建一個良好的可循環的農業產業鏈,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3.2深化農業科技的應用。現代化農業科技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推動農田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針對農田水利建設事業,加強現代化農業科技的應用、推廣以及創新才是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要加大農業科技技術的投入力度,積極應用和推廣新型灌溉技術,如滴灌、滲灌等,提高農業用水資源效率。同時,要結合科學、高效的農田水利技術,積極治理水土流失問題,做好湖泊復墾工作,為我國農業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達到綠色農業建設的發展目的。3.3健全水利設施監管機制。農田水利建設具有復雜性,建設周期較長,涉及人員眾多,同時需要相關人員具備一定的使用技術和管理技術。基于此,要不斷完善各類水利設施的監管機制,明確各項管理細則,實現各項工作的“有據可依”。首先,需整合區域性農田水利監管機制,確保地區農業生產與監管工作相互協調。其次,加強水利工程施工隊伍及管理隊伍建設,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為農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充分發揮提供了有效途徑,要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任務,做好自身責任內的工作。最后,需協調好水利建設與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管理職責,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利用效率和質量。此外,在管理體制的建設方面,國家管理部門要嚴格劃分各級政府的權力、責任范圍,完善各個農田水利設施的監督與管理細則。中央政府需要對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制定總體規劃,構建激勵約束機制,監督并鼓勵地方政府部門認真開展農田水利的建設與管理工作。省級行政主管部門則應該對其轄區內的農田水利建設工作起到相應的統籌作用,認真審核并評估所有已經建檔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實時監督建設及后期運營情況。縣級政府就需要干實事,積極組織多個部門編制農田水利建設管理總體規劃,明確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內容和總體管理內容。3.4優化農田水利工程設計。有關部門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頂層設計。為此,有關部門有必要借鑒以往的工程建設經驗,對水利工程建設的現狀進行具體分析,同時做好數據預測,以促進農田水利工程的設計優化,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排洪等性能設計。需要注意的是,在農田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生態環境這一要素,將生態環境的承載力作為設計優化的首要前提,確保農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總的來說,我國農田水利建設承擔著緩解農業用水緊張、提升農業有效生產值、調節農業生產結構的重任,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極大程度上決定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今后還需有關人員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研究力度,積極探討水利事業發展的新方向,為我國農業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高瑞云.新時期農田水利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20,51(22):76-77.

[2]顧躍.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問題與對策探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9):109+112.

[3]向可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南方農機,2019,50(4):69+93.

[4]萬青松,周紅玉.新時期我國農田水利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農家參謀,2019(21):111.

[5]王冠軍,陳獻,柳長順,等.新時期我國農田水利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國水利,2010(5):10-14.

作者:李東全 單位:甘肅亞盛亞美特節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