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園規劃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27 08:27:00
導語:科教園規劃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綜合說明
1.1項目名稱:xxxx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
1.2項目申報單位:xx縣人民政府
1.3項目實施單位:xxxx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建設管理處
1.4項目技術依托單位:xx省水土保持試驗站、xx市水土保持辦公室
1.5項目建設地點:xx縣馬口
1.6項目建設主要內容:
根據xx省水利廳劉子維副廳長主持召開“xxxx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座談會”{閩水保辦[2003]5號}會議精神和《xx省xx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項目建議書,擬在xx馬口實施“2518”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水土保持試驗研究和教育培訓為中心的省級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按科研試驗、示范教學、推廣應用、觀光休閑和生態建設五個功能區進行建設,五個功能區又分為模擬研究、逕流觀測、泥沙監測、根箱觀測、教育培訓、山邊溝示范、實踐操作、資源標本、坡面工程、植物措施、溝渠整治、節水灌溉示范、良種繁育、園林觀賞、健身休閑、高優果樹、綜合發展和景觀生態18個園??平虉@以水土保持科研試驗推廣、教育培訓為中心任務,以建設我省高水平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為建設目標。
科教園立足xx,面向xx,走向全國,建成集水土保持科研、科技教育培訓、實用技術應用推廣和休閑觀光為一體,綜合體現生態、社會和經濟三大效益,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進一步推動我省水土保持事業的發展,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識,推廣先進生態農業技術的全省一流乃至全國典型的省級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使其成為廣大科技人員、中小學生、農民等參觀學習的戶外教室,成為南方水土保持試驗研究、科技示范、知識宣傳、技術培訓、休閑觀光、信息咨詢和對外交流的窗口和科教示范基地。
科教園項目區面積180hm2(其中核心區37.2hm2),計劃投資25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配套150萬元,申請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100萬元。項目建設期一年。
第二章概況
2.1地理位置
科教園位于xx東南沿海,東經117°40′46.2″,北緯24°17′23.8″,擬建科教園屬國有xx長橋農場管轄,面積180hm2。距xx市區23km,距xx縣城關27km,國道324線從前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科教園又屬1997年國家兩部一辦批準的海峽兩岸(xxxx)農業合作試驗區內,也屬2001年科技部批準成立的“xxxx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是每年一屆“海峽兩岸(xxxx)花卉博覽會”的主會場所在地,人流、物流、信息交流十分活躍,在該區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科教示范園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示范、宣傳、教育和推廣價值。
2.2氣候條件
科教園地處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濕熱同季,年均氣溫21℃,年最高氣溫38.5℃,最低氣溫0℃,≥10℃的有效積溫7200℃,無霜期360天以上,太陽輻射總能量485.2KJ/cm2。年均降水量1771mm,降雨的時空分布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4月——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75-85%,而10月至翌年2月的降雨量約占全年的15——25%,降雨強度大且集中是造成當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2.3地質土壤
科教園的土壤類型主要屬燕山造山運動早期花崗巖母質發育而成的磚紅壤性紅壤和坡積紅壤發育而成的水稻土。該土壤土層淺薄,富鋁化強烈,淋溶作用強,抗水蝕能力較低。
2.4地形地貌
科教園內以低丘、臺地為主,成“兩坡夾一溝”長條形的集水單元,從坡度組成上看,5-15°坡度的面積87.52hm2,占48.62%;15-25°坡度面積88.66hm2,占49.30%;<5°面積3.82hm2,占2.08%。
2.5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現狀
據2002年實地調查,現場勾繪,科教園項目區面積180hm2,核心區建設面積37.2hm2其中:林地面積158.66hm2,果園面積17.52hm2,農地面積0.82hm2,水田面積3hm2。該區水土流失面積169.10hm2,占土地面積的93.94%,其中:輕度流失83.5hm2,占流失面積49.38%;中度流失59.86hm2,占流失面積35.4%;強度流失25.74hm2,占流失面積15.22%。在山地開發中,順坡種植普遍,加之近幾年來種植業果品價格低迷,果園失管嚴重,加劇了土壤侵蝕流失程度,導致下游農田常遭受水沖沙壓的威脅,致使農田及坡腳的農地全部拋荒,雜草叢生,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業生產,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使用率。
第三章建設的必要性與優勢
3.1必要性
3.1.1是當代生態環境建設的客觀要求
科教園是現代高新科技信息接收器和輻射源,是科技人員進行科學研究的實踐基地,是技術培訓和科普宣傳的大課堂,是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的紐帶,也是觀光休閑陶冶情操的新天地。同時,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還是集引進和推廣應用水土保持實用技術之大全的百科全書,也是展現“秀美山川”和宣傳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是加快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全面提升防治水平,促進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適應水土保持事業自身發展和當前生態建設形勢的客觀要求。
3.1.2是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生態建設形勢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高度重視,資金投入力度大,建設范圍廣,項目建設的標準和質量在逐步提高,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因此,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技術規范、效益突出、生態良性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樣板仍十分重要,在更高層次上進行水土整治、資源配置、生態改善、產業開發、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水平已勢在必行。
3.1.3是中小學生生態素質教育的戶外教室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在他們認知、接受能力較強的年齡階段,為他們提供一個全方位生態戶外教室,有助于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和觀念,促進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平虉@所在縣的科教事業比較發達,科技推廣體系比較健全,擁有各級學校353所,其中中學47所,小學306所,在校學生18.5萬人,教職工8900人,農村文化科技培訓體系健全,農廣校、文技校、農技培訓中心等教育設施完善,獲得“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單位”。但這些教育設施幾乎是室內傳統灌輸式,與當今的素質教育還有較大距離,因此,在xx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可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生態科教戶外教室,提供他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窗口,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必然需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的重要體現。
3.2優勢
3.2.1區位優勢
科教園位于xx馬口,距xx23km,距xx縣城27km,距海峽兩岸(xxxx)花卉博覽會主會場4km,閩粵的交通主干道324線從前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對外交流與示范推廣十分方便。同時,科教園還地處xx長橋農業園藝科技合作區內,是1997年國家兩部一辦批準的海峽兩岸(xx)農業合作實驗八個示范區之一,2001年被科技部批準為xxxx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xx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組成部分,也是每年一屆花卉博覽會的主會場所在地,是xx對臺、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具有極為明顯的區位優勢。
3.2.2人文優勢
xx長橋農業園藝科技合作區總面積426km2,人口14.3萬人,擁有水果面積100km2,花卉面積16.67km2,現已發展成海內外知名的花、果、茶生產、加工、銷售基地,初步形成以花、果、茶為主,科研、培訓、生產、加工、營銷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和對臺農業合示范基地,人流、物流、信息交流十分活躍,具有明顯的人文優勢。
3.2.3土地優勢
擬建科教園的土地所有權錄屬國有xx縣長橋農場,經營權錄屬xx縣長橋農業園藝科技合作區管委會。因此,科教園的土地租用避免了與千家萬戶的農民發生復雜的關系,有利于科教園的建設和發展,具有明顯的土地優勢。
3.2.4政策優勢
科教園位于長橋農業園藝科技合作區內,因此,它享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政策優勢。如實行所得稅免二減三優惠政策,園內種植、養殖及進行科學試驗成得的農業收入,免征農業特產稅;科教園用地視為農業用地,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使用稅。
3.2.5海峽兩岸交流優勢
xx市與臺灣隔海相望,一依帶水,氣候相似,地緣相近,語言相通,習俗相同,優越的地緣、人緣和區位資源優勢,為海峽兩岸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條件。通過科教園的建設,促進海峽兩岸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對于建設海峽兩岸繁榮帶,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和深遠意義。
第四章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規劃目標
4.1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原總書記和朱镕基總理關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業,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精神,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科教園規劃5大功能區,區中設18園,園中設水土保持技術措施的建設思路,把科教園建設成為科技含量高、服務功能強、治理模式多、生態環境優、綜合效益好的全省一流的乃至全國典型的省級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
4.2基本原則
貫徹上述指導思想,要從實際出發,堅持以下原則:
4.2.1科技為先導,科技、經濟密切相結合原則。從水土保持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整體效益出發,通過提高土地合理開發的科技水平,達到既保持水土,又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效益。
4.2.2高起點建設原則??平虉@按照當今現有水土保持技術,實行高起點規劃,展現當今水土保持技術平臺。
4.2.3合理布局,優化配置原則??平虉@按照集水單元從山頂——山腰——山谷進行綜合防治,分年度實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生態環境優,成效顯著和發展良性循環的建設目標。
4.2.4示范、推廣、服務相結合原則。通過建立各種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結合休閑觀光,吸引廣大的科研人員、中小學生、農民等社會團體個人參觀學習,從休閑觀光中得到啟蒙,在啟蒙中受到教育,使水土保持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4.3總體目標
通過科教園的建設,體現當今水土保持技術平臺,把其建設成為水土保持技術科研試驗和教育技術培訓的中心,成為科技含量高、服務功能強、治理模式多、生態環境優、綜合效益好的全省一流的乃至全國典型的的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使其成為廣大科技人員、中小學生、農民等參觀學習的戶外教室,成為集水單元水土流失治理的示范基地、優質果樹引種繁育基地、優質草種引進與繁育基地、水土保持技術示范基地、農牧漁業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及水??平绦麄骰?,也成為南方水土保持試驗研究、科技示范、知識宣傳、技術培訓、參觀學習、休閑觀光、信息咨詢和對外交流的窗口和科教示范中心。
第五章功能區規劃與布局
根據科教園的地形特點和現狀,充分發揮科研試驗、示范教學培訓等功能,結合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等特點,進行規劃和布設。
5.1科教園發展模
結合當今水土保持發展的需要,科教園采取“政府搭臺,水保規劃,部門唱戲”的發展模式,科教園以水土保持技術為載體,以科研試驗、教育培訓為中心,建成水土保持技術、產業綜合發展和信息咨詢交流中心,促進當地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輻射、引導和帶動周邊群眾水土保持意識、綜合防治技術的全面提高和坡地農業的全面發展。
5.2總體布局
科教園依托國家科技園區,核心區建設面積37.2hm2,重點實施“2518”工程,規劃科研試驗、示范教學、推廣應用、觀光休閑和生態建設五個功能區域,區中分設18個園,即設置模擬研究、逕流觀測、泥沙監測、、根箱觀測、教育培訓、山邊溝示范、實踐操作、資源標本、坡面工程、植物措施、溝渠整治、節水灌溉示范、良種繁育、園林觀賞、健身休閑、高優果樹、綜合發展和景觀生態等18個園。
5.3、功能區規劃
科教園設置水土保持技術、研究、監測等措施,集中體現水土保持試驗研究、坡地農業綜合開發技術、農路建設及植草技術、樹(草)種合理配置技術及示范教學等功能。
5.3.1科研試驗區
該區以試驗研究為主,為廣大科研究人員提供研究示范基地和窗口,研究水土流失規律、坡面逕流泥沙運動狀況、根系對土壤的固結能力、效益等,設置摸擬研究、逕流觀測、泥沙監測和根箱觀測4個園。
摸擬試驗園
科研試驗區逕流觀測園
泥沙監測園
根箱觀測園
科教培訓園
福山邊溝示范園
建示范教學區實踐操作園
漳資源標本園
浦坡面工程園
水植物措施園
土推廣應用區溝谷整治園
保節水灌溉示范園
良種繁育園
持園林觀賞園
生觀光休閑區健身休閑園
態高優果樹園
科綜合發展園
教生態建設區景觀生態園
園
圖1xxxx水土保持生態科教園布局
5.3.1.1摸擬研究園
該園是在人工的干預條件下開展直觀的觀測和研究,設置人工摸擬降雨等。
人工模擬降雨區:在自然果園坡面上設置順坡、梯田、草帶、梯田+全園覆蓋、稻草覆蓋和喬、灌木、草區6個處理,每個處理100m2,共600m2。小區上方用玻璃擋住降雨,在玻璃的下方設噴水裝置模擬降雨,小區出口處用水桶承接逕流和泥沙。在人工模擬降雨時,通過小區出口處的水桶容積、混濁度、重量等進行對比觀測,給參觀、學習者對水土流失的全過程、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以親身直觀的感受。
5.3.1.2逕流觀測園
選擇土壤剖面相同、土層厚度比較均勻、坡度比較均一的自然坡面,設置順坡、梯田果園、果草全園覆蓋、草帶+果園、稻草敷蓋、魚鱗坑工程、草地、林地、喬灌草和對照10個逕流小區,逕流小區寬5m,長20m(水平投影),水平投影面積100m2,共1000m2。逕流場上部及兩側設置混凝土圍埂,下部設集水槽和引水槽,引水槽未端設置量水設備,量水槽中設自計雨量計。通過長期不同措施的逕流小區觀測,探討分析各種措施對水土保持貢獻的大小,建立土壤侵蝕動態監測模型,指導類似其它地區的水土流失治理。
5.3.1.3泥沙監測園
該園以連續觀測集水單元的總體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主要任務,監測各個園的三大效益。
首先,監測集水單元的攔泥蓄水效益。在集水單元布設氣象、水文、逕流、泥沙等系列觀測儀器,觀測每年歷次降雨量、降雨強度、降雨歷時、蒸發量等;在蓄水塘壩設置標尺,觀測蓄水量和泥沙淤積量;在集水單元出口布設標準控制斷面,觀測集水單元輸出的逕流、泥沙。通過常年觀測數據,可以觀測集水單元逕流泥沙的動態消長情況,探討分析集水單元經過綜合防治前后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變化。
其次,監測各園各種工程措施的攔泥蓄水效益。
第三,監測各園各種植物措施的優化配置及其效益。
第四,監測各園植被的生態修復措施及其技術。
5.3.1.4根箱觀測園
在自然坡面上,修建0.8m×0.8m×2m的根系自然生長觀測箱20個,觀察面安裝10mm的透明玻璃和尺寸標志,并用隔熱材料進行加蓋遮陰。設置百喜草、象草、狼尾草、矮桿象草、寬葉雀稗、南非馬唐、園葉決明、羽葉決明等20個草種。以用來觀測根系的形狀、分布和生長速度,了解不同樹、草根系分布、固結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狀況和能力。
5.3.2示范教學區
該區以宣傳教育培訓為主要功能,為廣大的中小學生、農民、對外技術交流等提供服務。設置科教培訓、山邊溝示范、實踐操作和資源標本4個園。
5.3.2.1科教培訓園
以教學培訓為主,提供科教培訓服務。開展圖片、標本及土壤剖面、土壤滲透、抗蝕能力等簡易水土保持技術實驗,提高培訓、參觀人員對水土保持和影響水土流失因素的控制有比較直觀的認識。
5.3.2.2山邊溝示范園
該園除了展示室內圖片治理成果外,集中展示臺灣“山邊溝”的水土保持技術,按山邊溝的排水形式,設計單向排水、雙向排水或中間排水兩種類型山邊溝,溝底寬2m,坡降1%——1.5%,溝距VI=(S+6)/10(S為地面坡度),為我省農業坡地綜合開發提供新的舉措和思路。
5.3.2.3實踐操作園
該園主要為中小學生提供簡單實驗室,給他們予直觀的認識,幫助他們對水土保持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保護水土資源的自覺性和能動性。設置土壤水分運動、滲透、抗蝕性、抗剪切力等實驗。
5.3.2.4資源標本園
該園主要在科教大樓設置土壤樣品標本、種子標本、植物標本、水蝕危害、治理成果等圖片,給參觀、學習者予直觀的感受。
5.3.3推廣應用區
該區以展現、推廣應用當今水土保持技術為主要功能,為廣大的水土保持工作者、農民等提供服務。區中設坡面工程、植物措施、溝谷整治、節水灌溉示范和良種繁育5個園。
5.3.3.1坡面工程園
在該園內設置水平梯田、內斜式梯田、隔坡梯田和魚鱗坑四種坡面工程措施,每種措施面積0.2hm2,共0.8hm2。探討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施工、類型、做法及效益。
5.3.3.2植物措施園
遴選適合果園種植的優良草種,套種于果園株間、田坎后壁、路旁等空地,以提高貼地面的植被覆蓋度,改善果園生態環境,結合坡面工程措施,形成果草共生良好的植生示范園。園內設置水平梯田+馬尼拉、水平梯田+平托花生、全園種植百喜草,草+日本草4個處理小區,每小區面積0.5hm2,共2hm2。通過上述四種處理,探討坡面工程綜合防治的模式及效果。同時在田間道路植草技術、不同坡位草種選擇等不同立地類型的植物措施布設,集中體現植物在水土保持中靈活運用。
5.3.3.3溝谷整治園
在集水單元的匯水溝頭,選擇地質條件好、工程量小、攔蓄逕流泥沙多、工程材料較充足的地方,修筑2個土谷坊群,防止溝頭前進;并在下游較開闊處(見平面圖)修建塘壩、蓄水池,達到既蓄水攔沙,又為該園的節水灌溉、生產提供水源。同時沿山腳線開挖一條防洪排澇溝600m,用以排出集水單元多余的水,保證其下方生產的用水需要。該園集中體現匯水溝谷的綜合整治。
5.3.3.4節水灌溉示范園
在果園配套節水灌溉3hm2,設置固定的噴灌、移動式管道、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微噴灌溉霧化和滴灌等六種節水灌溉模式。
5.3.3.5良種繁育園
該園主要繁育各種名優果樹、花卉、盆景、草苗等優良品種,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
果樹主要品種有:荔枝、楊梅、黃皮果等。
花卉主要品種有:一品紅、菊花、蘭花等草質花卉。
盆景主要品種有:榕樹、榆樹、三角梅等。
草種主要6種類型28個的水土保持優良草種。一是沃土培育型:設置園葉決明、羽葉決明、爬地蘭、無刺含羞草四個品種。二是觀光型。主要有草坪草、結縷草二個品種。三是牧草型。主要設置象草、矮桿象草、雜交象草、狼尾草、卡松古魯狗尾草、寬葉雀稗、南非馬唐、毛花雀稗8個品種。四是垂直綠化型。設置紫花扁豆、大翼豆、葛藤、牽牛四個品種。五是灌木型。主要有多花木蘭、金光菊二個品種。六是耐蔭型。主要有蟛蜞菊、鴨嘴草二品種。每個品種面積0.2hm2,共5.6hm2。通過對不同類型草種的生物學特性和形態學特征的引種與示范,探討不同草種的功用和特性,為水土保持草種的選擇提供種源、示范基地和繁育中心。
5.3.4觀光休閑區
該區以觀光休閑旅游為主要功能,為廣大的參觀者、專家、學者、領導等提供健身休閑的服務。設置園林觀賞、健身休閑和高優果樹園。
5.3.4.1園林觀賞園
根據該園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綠化狀況,植生綠化示范園采用點狀、帶狀、楔形綠地相結合的布局手法。設置以林木建設、小亭、假山、綠化為主,供參觀人員觀賞、休息,并作為日常休閑場所。通過遍及全園的帶狀道路綠化,向內延伸,形成以普遍綠化為基礎,道路綠化為骨架,和公共綠化為重點的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綠化網絡。公共綠地,主干道的綠化以常綠觀賞樹為主。如菠蘿蜜、棕櫚、魚尾葵、假檳榔等,次干道以荔枝、芒果為主,以起到凈化和美化的作用。
5.3.4.2健身休閑園
該園設置垂釣、網球、高爾夫練球、游泳池、小木屋等健身休閑場所,供來往參觀學習者提供健身休閑,提高趣味和品味,為今后的經營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5.3.4.3高優果樹園
根據現在坡地開發現狀,改造并建立南方不同季節采收的各種優良果樹,供參觀人員自采,自娛自樂,體驗大自然的情趣和童趣,加深他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和熱愛,激發、培養他們熱愛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良好道德情操。該園設置菠蘿蜜、龍眼、荔枝、芒果、黃皮果、橄欖、枇杷、橙、棕包梨、桃、柿、李等10種優良品種,面積2hm2。
5.3.5生態建設區
該區以展現南方不同的生態景觀、綜合利用為主要功能,為廣大的領導、游客等提供服務。設置綜合發展和景觀生態2個園。
5.3.5.1綜合發展園
該園利用現有的土地利用現狀和當前規劃特點,利用修建的蓄水塘壩的水面,發展養殖草魚、羅非魚、鰱魚等,水面養鴨、灰鵝等。利用種植的優質牧草養牛、奶牛、羊、豬等,用牛糞發展食用菌,以延伸農業產業鏈,建立良性的果—草—牧—漁—菌綜合多層次利用開發,使上一級的廢棄物被下一級食物鏈所利用,在每一循環節的物質流動和能量循環中,不斷創造新的價值,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調整,形成良性的農業綜合利用體系,既為當地農業和農村發展提供一個成功的示范,又為增強了科教園的發展活力。同時,利用現有部份水田1hm2,發展優質果苗、綠化苗、花卉等苗圃,以增強科教園建成后發展的后勁。
5.3.5.2景觀生態園
在園中設置相思樹(黃花)、桃花林(紅花)、杏花(白花)、楊梅(果實)、黃槐(黃花)、木棉(紅花)、刺桐(紅花)、鳳凰木(黃、紅)、白玉蘭(白花、香味濃)、桂花(白花、香味濃)、九里香(白花、香味濃)、黃梔子(黃花)、羊蹄甲(紅花)含笑(白花)、楓樹(紅葉)等四季不同的生態景觀,為科教園增添絢麗多彩的生態景觀。
相思樹主要有16個栽培樹種,主要有大葉相思、臺灣相思、肯氏相思、涓毛相思、灰木相思、黑木相思、厚莢相思、薄莢相思、卷莢相思、馬占相思、紋莢相思、毛荊相思、夾竹桃相思、銀葉相思、海岸相思、美麗相思等,建立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林相思樹基地。規劃種植面積4hm2。
5.3.6、配套設施
科教園配套設施主要有道路、排水溝等。
①道路:長1400m,寬4.0m的機耕路,形成科教園道路的主干線。
②排水溝:沿山谷修建一條兩岸植草的排水溝,全長600m,溝寬2.0m,溝深1m。
第六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項目計劃總投資250萬元,其中:地方配套150萬元,申請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資金100萬元。投資中:治理措施費用226萬元,基本預備費12萬元,價差預備費12萬元。具體分述如下:
6.1科研試驗區
該區共需投入經費48萬元。
摸擬研究園需投資18萬元,其中:人工模擬降雨約開挖土石方、機磚、水泥、玻璃、等6個,投資計12萬元;植物生長模擬觀測箱建立根箱30個,投資6萬元。
逕流觀測園建立10個逕流試驗區,配套修建氣象觀測哨1個,自計雨量計1套,投資15萬元。
泥沙監測園主要建立土壤、植物、水樣等多功能化驗室10萬元,集水單元逕流泥沙效益觀測5萬元。
6.2示范教學區
該區共需投入經費22.5萬元。
科教培訓園、實踐操作園、資源標本園,投資15萬元。其中:圖片資料2萬元,植物標本5萬元,土壤剖面箱10個3萬元,其它簡易展示簡易技術設施5萬元。
山邊溝示范園面積5hm2,投資7.5萬元。
6.3推廣應用區
該區共需投入經費45萬元。
坡面工程園面積2hm2,投資8萬元。
植物措施園面積2hm2,投資10萬元。
溝谷整治園面積2hm2,谷坊2個,投資5萬元;修建排水防洪溝600m,包括護坡及綠化,投資12萬元。
良種繁育園面積1hm2,投資10萬元
6.4觀光休閑區
該區建設園林觀賞園、健身休閑園、高優水果園2hm2,投資6萬元。
6.5生態建設區
該區共需投入經費45萬元。
綜合發展區面積5hm2,投資22.5萬元。
景觀生態園規劃面積10hm2,投資22.5萬元。
6.6其它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共需投資31萬元
6.6.1、用水與灌溉
開挖機井一口,日出水50m3,投資3萬元;并建立3hm2的節水灌溉示范區,投資18萬元。
6.6.2道路
園間沿山脊線和沿溝谷二條通道1400m,投資10萬元。
6.7、其它
不可預見設施其它不可預見的設施10%,投資25萬元。
6.8、前期費用
規劃設計費10萬元,監理費10萬元,其它費用7.5萬元。
第七章效益預測
科教園實施后,集水單元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綜合防治,流域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開創海峽兩岸(xxxx)花卉博覽會的另一個新景點,吸引了廣大民眾前來觀光旅游,成為廣大科技人員、中小學生的戶外教室,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7.1、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
①通過常年坡面(逕流)水土流失觀測資料的積累分析,為南方開展土壤侵蝕動態監測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今后坡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②作為流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提供示范模式,為其它地區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論依據。
③探討有效水土保持技術及其效果,作為其它類似區域直接推廣應用。
7.2、具有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通過水土保持措施的展示和水土保持技術模擬演示,作為普及水土保持科普知識和信息交流中心,使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規深入民心,轉變“要做好水土保持”為“我要做好水土保持”的傳統觀念,全面提高民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并作為水土保持技術、信息咨詢和交流的窗口和培訓中心,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
7.3、具有較高的旅游觀光價值??平虉@以水土保持技術為載體,通過一系列科學化布局和園林化設計,具有很強的旅游觀光價值,可作為新時期水土保持的發展提供新的方法,開創新思路,為實現江總書記提出的“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秀美山川”宏偉目標提供示范窗口。
7.4、經濟效益前景良好??平虉@的山坡地有1600株的5年齡以上的荔枝,預計年可創收36萬元,年出出圃優質果苗5萬株,產值5萬元,草苗1000萬株,產值20萬元,以上合計61萬元,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八章組織管理與運行機制
8.1組織管理
為切??平虉@的順利建設,成立兩個領導機構。首先,成立協調領導小組,負責科教園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指導科教園制定規劃、實施和監督。
第一、成立科教園協調領導小組:
組長:楊銀玉xx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付組長:丁光敏xx省水土保持試驗站副站長
蔡志發xx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陳長泰xx縣水利局局長
成員:由xx縣政府辦、xx縣計劃局、xx縣財政局、xx縣農業局、xx縣林業局、xx縣教育局、xx縣土地局、xx縣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長橋農業園藝科技合作區管委會、長橋農場等單位領導組成。
第二,成立專家咨詢組,負責科教園的技術咨詢和指導。
專家咨詢組組成:
組長:楊學震xx省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副組長:阮伏水xx省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王維明xx省水土保持試驗站站長
成員:黃炎和xx農林大學教授
蘇水金xx農林大學教授
查軒xx師范大學教授
8.2運行機機制
科教園的建設,主要由xx縣水土保持站人員進駐辦公,負責日常管理,確??平虉@的建設和正常運營。
同時,科教園的部分建設項目,在總體規劃條件下,可以招商引資,也可以搞科技承包,不僅可以和有關部門合作研究,也可以參與國際水保交流與合作。同時引導水利、農業、林業、教育等部門對科教園經營項目進行投資或承包經營,如果草牧綜合利用、良種繁育園等項目,可進行招商或單項承包。
第九章配套措施與保障體系
9.1政策保障
科教園應享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相關的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科教園的實施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如實行所得稅免二減三優惠政策,園內種植、養殖及進行科學試驗成得的農業收入,免征農業特產稅;科教園用地視為農業用地,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使用稅。
9.2人員保障
擬將xx縣水土保持站遷址入科教園內,作為水土保持站的試驗基地。水土保持站共有6名編制,并具有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的丙級資質,可作為科教園建設和運營的工作人員、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為科教園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今后科教園建成后的正常運營提供人員保障。
9.3適當投入保障
科教園作為水土保持站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基地,每年可以從上級部門爭取科研、示范、推廣、監測等經費,保障了科教園的適當投入。同時,廣拓投資渠道,積極利用當地社會、團體的資金,加快科教園的建設步伐。
第十章結論與建議
xx及所在地是xx省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縣區之一,也是xx山地開發面積最大的縣區之一,在xx縣建立省級水土保持生態科教示范園,對探索南方水土流失規律、總結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經驗,向公眾宣傳水土保持科普知識,讓全社會轉變思想觀念,都來關心水土保持、參與水土保持工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同時xx縣水土保持站作為該科教園的日常建設、研究和今后正常的運營和管理提供人員保證,加上有省水利廳、水土辦(站)及市水土辦和當xx縣委、縣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大力支持,有能力使科教園成為水土保持技術為載體,立足xx,面向xx,走向全國。有能力把其建成水土保持技術、產業發展和信息咨詢交流的中心,成為廣大科技人員、中小學生、農民等參觀學習的戶外教室,也成為南方水土保持試驗研究、科技示范、知識宣傳、技術培訓、參觀學習、休閑觀光、信息咨詢和對外交流的窗口和科教示范基地。因此,該項目是切實可行,建議省發展計劃委員會、省水利廳給予立項建設。
- 上一篇:水環境承載能力分析論文
- 下一篇:外商企業投資清算制度